|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有很大差别。欧美各国发病率较高,东方发病率比较低。但是,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据估计,50岁以上的男性当中,大约有40%的人前列腺中都患有很小面积的癌症。然而,只有8%的男性将临床的发展作为值得注意的疾病,只有3%将死于这种病。在大多数病例中,前列腺癌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发展缓慢,并不会导致死亡。 |
|
|
|
|
人们对患前列腺癌的原因还不清楚。然而,有一些因素对前列腺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年龄的增加 2、家庭中有前列腺癌的历史 3、高食用脂肪 4、输精管切除 5、遗传因素 6、社会经济地位 7、吸烟 8、由于职业原因,须接触镉重金属 9、性生活及性传染病 |
|
|
|
|
|
在早期阶段,病人并没有一点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可能会注意到以下情况:
1、尿频、尿急 2、尿潴留 3、排尿时有辛辣的感觉 4、难以形成尿流 5、血尿 6、排尿疼痛 7、骨头疼痛
已到前列腺癌晚期的病人可能还带有以下复杂情形: 1、骨髓压抑症 2、骨瘤转移 3、副肿瘤综合症 4、含钙量高 5、疼痛 6、高尿酸 7、胸膜渗漏 8、腿部肿胀 | | 病理分期 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 (1)原发肿瘤(T) Tx 偶见癌组织(原位癌)。 T0 未发现原发肿瘤。 T1 瘤体占前列腺1/2以下,腺体大小正常。 T2 瘤体占前列腺1/2或以上,腺体亦不增大。 T3 肿瘤限于腺体内,但腺体增大。 T4 肿瘤到腺体外。
(2)局部淋巴结(N) Nx 无法估计淋巴结情况。 N0 淋巴造影无改变。 N1 局部淋巴结变形。 N2 可摸到腹腔固定淋巴结。
(3)转移(M) M0 无转移。 M1 有转移。 M1a 只有骨转移。 M1b 其他部位转移,有或无骨转移。
播散途径 前列腺癌可通过局部浸润、淋巴和血行途径转移到任何部位,可发生于早期,但一般多见于晚期。前列腺癌能从前列腺向周围其他组织扩散,如骨盆淋巴结、腹腔节、骨骼和肺。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几年至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在年老的时候。许多病人并不能感受到这种癌症的主要病发症所带来的痛苦。
在前列腺的诊断中临床症状与体征颇为重要,若定期普查体检可以发现早期的较小病灶。40岁以上有高度患病危险和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应接受仔细直肠检查或常规体检,并且应该作PSA检查。
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如下: 一、直肠检查: 前列腺直肠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在80%的病例中可获得诊断。对45岁以上的病人作直肠指检普查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可提高手术率。
二、显微镜检查: 1)尿液涂片找前列腺癌细胞。此种方法不能代替前列腺活检,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2)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某些报道称可达86%)。 3)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Leukocyte Adherenee Inhibition,LAI)。这种实验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简便而敏感的肿瘤抗原检测方法。
三、生化检查: 1)酸性磷酸酶(PAP)测定; 2)骨髓酸性磷酸酶(BMAP)测定;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4)精浆蛋白(r-Sm)测定; 5)血清肌酸激酶(CK-BB)测定; 6)碱性磷酸酶测定; 7)相对酶指数; 8)癌胚抗原(CEA); 9)激素受体测定; 10)免疫蛋白分析; 11)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的检查; 12)尿内多胺物质(Polyaraine)测定; 13)尿液生化羟脯胺酸(Hydroxy Proline)测定; 14)血浆锌测定和维生素A/锌的比值。
四、超声检查: 可以描出前列腺的切面而反映出病变的范围。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常用来诊断前列腺癌的骨转移。
六、X线检查
七、CT检查: CT检查可确定前列腺癌的浸润程度。
八、MRI检查: 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的病变程度。
九、穿刺活检: 1)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能提供细胞学诊断依据,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骨髓穿刺:采取骨髓标本是评价前列腺癌是否已经转移到骨的另一种方法。
目前,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虽然不断改进,但仍无单一最敏感、最可靠的方法。在筛选病人时应从简到繁,先考虑无损伤检查,后考虑创伤检查。对可疑病例以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最为可靠。
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激素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具体选用何种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癌肿的局部范围以及转移情况而定。
一、手术治疗: 1)前列腺癌根治术,其范围包括前列腺腺体及前列腺的包膜; 2)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3)经尿道前列腺切除,主要用于解除膀胱颈部梗阻。
二、内分泌与肾上腺药物治疗: 目前内分泌法已经是前列腺癌特别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1)雌激素类药物; 2)抗雄激素药物,包括类固醇和非类固醇两类; 3)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4)抗肾上腺药物。
三、降低内分泌雄激素睾酮的手术治疗: 1)睾丸切除术,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进行,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肾上腺切除术和垂体切除术,在临床上效果较差,对患者损伤较大,目前已不采用。
四、化学治疗: 前列腺癌的化学治疗于1973年用于临床,许多学者认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单独使用一种药物好。
五、放射治疗: 应用放射线治疗前列腺癌已有60余年的历史,主要有以下方法: 1)体外放疗; 2)组织内放疗,这种方式常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或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结合进行; 3)全身放疗: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骨转移的局部疼痛和减轻病变的发展。
六、冷冻治疗: 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列腺肿瘤体积较大,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可以促进患者的免疫能力,使骨、肺等转移病灶发生退化。由于需要特殊的设备,目前尚未广泛使用。
七、免疫治疗: 当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用其他治疗方法减到极微量时,应用免疫疗法清除体内残余的少量癌肿组织,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前列腺癌晚期的病人的存活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这主要看患病程度、病人身体状况、病人对治疗方案的反应以及有效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治愈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治疗完成之后,任何化合作用都可能发生,病人仍需保持在(医护人员)的监视下,因为癌症有可能复发。复诊工作应定期进行,最初许多年内每一至三个月一次。复诊的频率主要取决于病人的情况以及他的病情。每一次复诊,病人必须进行检查,通常是一个PSA测试,并经常进行胸部CT透射、腹部和骨骼扫描。
对复发病的治疗取决于病情复发的时期以及程度。许多病人用荷尔蒙疗法、及前面所提到的化学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放射疗法可能对处理癌症所扩散到的疼痛及有症状的部位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病人觉得疼痛,有许多药物可以减轻疼痛
根据研究人员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总结,患者既往的性传播疾病(STDs)病史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这就说明这种感染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来自Iowa大学的Leslie K. Dennis和Deborah V. Dawson对36项有关性生活与前列腺癌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研究结果发表于今年一月份的《流行病学杂志》上,他们发现具有STD、淋病或者梅毒病史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分别增加1.4、1.4、2.3倍。每周进行三次性生活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是每周不足一次性生活者的1.2倍。另外性伙伴的数目也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直接相关。
Dennis和Dawson还提醒说,结婚的次数、初次性交的年龄和第一次结婚的年龄也对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有微小影响。
研究人员补充说,为什么性生活次数增加与前列腺癌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尚不清楚。一种可能性是性生活次数增加会增加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从而刺激肿瘤的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