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较为困难,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延长高质量的生存期。
2.1 内分泌治疗
目前公认,如果患者年龄>35岁、辅助治疗后无病生存期(DFS)>2年、骨和软组织转移、ER或PR阳性,应首选内分泌治疗。
对绝经前MBC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去势术。近年来,这一方法逐渐被药物抑制方法(如应用goserelin等药物抑制卵巢功能)所代替。由于TAM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近年来,此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绝经后MBC的治疗越来越少。绝经后MBC的二线或三线治疗可选用氨鲁米特(AG)、瑞宁得、来曲唑、兰他隆等药物。另外。TAM、孕激素(甲孕酮、甲地孕酮),氟羟甲基睾丸素对绝经前、后MBC均有效。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瑞宁得的疗效优于TAM和孕激素,且副作用亦较小。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受体状况明显相关。ER与PR均阳性者有效率为60%-70%,ER或PR阳性为30%左右,两者均阴性有效率小于10%。内分泌治疗起效缓慢,常常要服药2-3个月后才能见到肿瘤缩小,因而,如果肿瘤无明显进展,有必要至少服药16周后再评价疗效。一般认为,联合用药的疗效并不优于单一用药。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受肿瘤转移部位(例如,软组织和骨转移比内脏转移效果好)和受体状况等因素影响。
总结
试验 | 有效药物 | 二线或三线治疗 |
绝经前MBC患者 | TAM孕激素(甲孕酮、甲地孕酮)氟羟甲基睾丸素 | — |
绝经后MBC | 氨鲁米特(AG)瑞宁得来曲唑兰他隆等 |
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受体状况相关
ER |
PR |
内分泌治疗有效率 |
+ |
+ |
60%-70% |
+ |
- |
30% |
- |
+ |
30% |
- |
- |
<10% |
2.2 化学治疗
对于病变发展迅速、内脏转移(如肝、肺广泛转移)、皮肤受侵伴淋巴管转移,脑转移、DFS<2年、既往内分泌治疗无效者应首选化疗。
许多药物对乳腺癌有效,其中,最有效的药物是ADM、表阿霉素(EPI)、紫杉醇、泰索帝、去甲长春花碱(NVB)。对以前未经治疗的MBC患者,ADM单药有效率为38%-50%,个别作者报道超过50%,对以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的有效率为30%。EPI的心脏毒性比ADM低,在欧洲常用EPI代替ADM。
Memorial Sloan-Kettering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对26例既往未曾化疗的MBC患者用紫杉醇250mg/m2静脉滴注治疗,总有效率为62%。Holmes等以相同方法治疗25例以往接受过一种以上化疗方案作为辅助治疗者,客观有效率56%。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协作研究中单药治疗乳腺癌24例,有效率54%。另外,三组研究得出的结果表明泰索帝作为一线药物治疗MBC有显著疗效。加拿大学者报道的21例中有12例PR(57%)。Memorial Sloan-Kettering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的33例中有效率为73%(CR 6例,PR 18例)。泰索帝对用其他方案化疗后进展的MBC亦有效,EORTC对原来接受过一种化疗方案治疗的24例患者改用泰索帝治疗,有效率38%。
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NVB是一种新的有效药物,其有效率为30%-78%。VDS、VCR与VLB的有效率为20%左右。而烷化剂(CTX、HN2、CLB、TSPA与MEL)的有效率为20%(MEL)-35%(CTX)。抗代谢药5-FU与MTX的有效率分别为26%和34%。5-FU的口服衍生物希罗达能选择性在肿瘤细胞内活化,对阿霉素及紫杉醇治疗无效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为20%,中位缓解期8.1月,中位生存期12.8月。
一般认为联合化疗的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联合化疗作为MBC的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45%-80%,其中CR率5%~25%,中位有效时间4-8周,中位缓解期5-13个月,有效病例的中位生存期15-33个月。抗癌新药紫杉醇、泰索帝,NVB与ADM或DDP组成的化疗方案,有效率一般为45%-80%。
总结:药物有效率
药物 |
有效率 |
去甲长春花碱(NVB) |
30% -78% |
VDS、VCR与VLB |
20%左右 |
烷化剂 (CTX、HN2、CLB、TSPA与MEL) |
20%(MEL)-35%(CTX) |
抗代谢药 |
5-FU:26% MTX:34% 希罗达:20% (对阿霉素及紫杉醇治疗无效的转移性乳腺癌) |
联合化疗 (抗癌新药紫杉醇、泰索帝,NVB与ADM或DDP联合) |
45%-80% |
2.3 生物与基因治疗
HER-2/neu基因扩增或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病人无病生存期较短,肿瘤常对CMF方案及TAM耐药。目前,已开发出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临床试用取得明显疗效。Slamon等报道以H(Herceptin,先给予负荷量4mg/kg,然后给予2mg/kg,静滴,1/周)+AC(ADM 60mg/m2,CTX600mg/m2)或T(泰素175mg/m2,静滴3小时)治疗469例晚期乳腺癌。对未曾接受AC治疗者随机分为AC或AC+H治疗,曾接受AC治疗者,予泰素或泰素加H治疗,每3周为1周期,共6周期。结果表明,化疗+H(235例)与单化疗(234例)组的有效率、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0%比36.2%(P<0.01),8.6月比5.5月(P<0.01)及69%比66%。提示与单用化疗相比,化疗加Herceptin能明显提高疗效。另外,Norton等完成组织了一项多个国家参加的关键III期临床试验,对188例曾接受蒽环类药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紫杉醇或紫杉醇加Herceptin治疗,结果有效率、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和中位缓解期分别为3.6比6.9月(P=0.0001)、17%比42%(P<0.001)与4.5比10.5月(P<0.01)。[董英]
总结
试验 |
病例数 |
患者疾病 |
试验设计 |
临床结果 |
Slamon等 |
469 |
晚期乳腺癌 | 化疗+Herceptin (235例)与单化疗(234例)组, 每3周为1周期,共6周期。 |
有效率:62.0%比36.2%(P<0.01)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8.6月比5.5月(P<0.01) 不良事件发生率:69%比66%。 |
Norton等 |
188 |
接受蒽环类药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 | 紫杉醇组:紫杉醇+Herceptin组 | 有效率:3.6比6.9月(P=0.0001)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17%比42%(P<0.001) 中位缓解期:4.5比10.5月(P<0.01) |
展望
今后,乳腺癌临床研究将集中在:①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研究新的化疗药物、内分泌药物在辅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非细胞毒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②对TAM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合理使用进行深入研究。EBCTCG正在组织国际多中心研究,以比较口服TAM 5年及5年以上的疗效。③手术的范围将越来越小,而内科治疗将更加受重视并得到更加广泛与合理应用。④内分泌治疗受到重视,其地位得到肯定.新的芳香化酶抑制剂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桔抗剂将会得到深入研究。⑤更加重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应用现有手段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⑥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将取得较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