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饮食调理 >> 正文

养生清火靠正确饮食 冬季吃火锅一周只一次

更新时间:2012-1-5 9:55:21 来源:WEB 作者:web 可选字体【

  元旦假期里,相信不少人都聚餐会友,吃得不亦乐乎,而接下来很多出现在身体上的小状况,可能是你在聚餐前就已经预料到的,比如胃脘胀满、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口舌生疮……冬季上火可谓人皆有之,而为了嘴巴过瘾导致的上火又是最多的。哪些似是而非的情况也意味着“上火”了?哪些食物是可致“上火”的重磅炸弹?面对“食火”,怎么做又是对的呢?

  冬季为何易上火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石陨介绍,冬季人们感觉容易上火,其实与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和观念不无关系。冬季历来是人们滋补的最佳时机,所以一过冬至,就有不少人开始进补,甚至以鹿茸、人参泡茶,或是经常吃羊肉、鹿肉、兔肉,这些都可能引发“上火”症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进补得依体质而行,如果在没有辨明体质的情况下胡乱进补,便有可能非但没补到,反而“引火伤身”。

  除了过食滋补品和不当饮食外,情志不畅、经常熬夜、穿得过多、活动太少以及忧思过度等,也可使人上火。

  冬季常见“四大火”: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两肋胀痛、睡眠不稳、身体闷热、舌苔增厚。

  【心火】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疮、肌肤疮疡,这些都可能是心火。心火也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表现为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

  节日期间胃火盛

  听起来上火似乎是冬日无法避开的痛,不过,与节日最为相关的火还是“胃火”。石陨解释说,胃火即是胃热,是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现象,主要因不良饮食而起,像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若胃火炽盛,可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并可见易饥、便秘等症。

  要提醒大家的是,年轻人一到冬天,尤其是亲朋聚会时,特别喜欢吃火锅、水煮鱼、烧烤等,觉得吃得又热闹又畅快,其实这些食物离不开香辛之物,也就是中医所称的热性食材,非常容易使人上火。尤其是火锅,不仅辣椒等香辛料不少,吃的时候人们还会涮很多牛羊肉等温热食材,更易上火。所以,火锅类食物对于常人来说,一周最多吃上一次即可,而阴虚、阳虚和湿热体质的人,因为容易上火,最好少吃甚至不吃。

  石陨指出,虽然与胃无关的“上火”看似与饮食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吃得不对也会加剧其上火程度。像肝火,虽多因情绪而生,睡眠不足经常熬夜也可引发肝火,但如果已有肝火再大量吃辛辣、过腻或者煎炸食品,以及羊肉等热性食物的话,也会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所以,不管想败哪类的“火”,饮食上都须有所讲究。

  节后清肠别走偏

  节日饱了口福,很多人怕上火及胃肠受累,会在假期一过便开始“清肠”计划,比如食用清肠类的保健品,这样是否于健康有益呢?

  南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平指出,医生并不提倡健康人清肠,“清肠在临床上有明确的人群限制,比如要做肠镜检查以及接受肠道腹部手术的人才需要清肠,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或造成细菌感染。”而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清肠,会打乱正常的肠道规律,甚至使得肠道功能紊乱,肠蠕动减慢,结果适得其反。

  如果使用清肠类药物已成习惯的话,那么后果更为可怕,王平解释说,导泻类的药物如果长时间服用的话,会给肠壁造成不良刺激,甚至引发“结肠黑变病”,即药物损伤了结肠黏膜,严重者黏膜会变硬、变脆,还有发展为结肠癌的可能。

  所以,节后清肠还应以增加运动和清淡饮食为主,药物清肠不可取。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