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癌症的发病学说有N种理论
癌症是这样“炼”成的
癌症的发病学说有N种理论,但没有一种理论能够“一统天下”为大家接受。目前关于癌症的发生机理有4种假说:即基因突变说、免疫监视说、细胞反分化说及幼稚细胞分化受阻说。
正常细胞从新生至死亡的过程是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的,不同部位的DNA控制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及死亡,其中就有一些部位的DNA控制细胞的癌变,这些控制细胞癌变的DNA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癌基因”。
每个人体内都带着癌基因,都不同程度存在基因和染色体异常,也就是遗传易感性,同时也存在抑癌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免疫系统监控下处于平衡状态,不会产生恶变。少许恶变的癌细胞也会被机体清除掉,以保持“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动态平衡。
“癌基因”的激活,或者“抑癌基因”的失活,都能引起肿瘤的发生。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在外因致癌因素的轮番刺激下,打破了机体防卫平衡机制,“癌基因”就会被启动,经过复杂的癌变过程,最终产生肿瘤。
“癌基因”的激活尤如点燃汽车打火阀,如果没有外因的“点火作用”,“癌基因”是不会被启动的。一旦“癌基因”被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癌外因所触发、点火,“癌基因”启动,正常细胞就会向恶性细胞(癌细胞)转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开头的几句就说明了: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本性善良,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都会变坏。人是社会这个整体的一个细胞。每一个人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都受到社会外因影响。由于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极少一部分人变成了坏人,成为社会的癌细胞。此时如果执法部门的功能不正常,没有及时将那些坏人清除,坏人越来越多,聚集成伙,就形成了社会的癌症。
人体如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组成人体的每个细胞生来都是好细胞,只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细胞内部的“癌基因”受到外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致癌外因的不良刺激,被触发而点火,启动恶变,就由正常的好细胞,变成了癌细胞。
肿瘤细胞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恶性细胞,医学上叫做“恶变”,要经过多阶段过程。正常细胞受内因和外因作用改变,使细胞获得不断繁殖、分裂和增生的能力而不死亡,在人体内形成一团异常的细胞,这就是肿瘤。
肿瘤细胞于正常细胞渐变而成癌细胞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变成的,肿瘤是一个动词,肿瘤只是一种慢性病。“杀人犯也是他母亲的孩子”。每个癌细胞都是人体自身的正常细胞恶变而来,这一理论,将在后面的章节继续演释。
肿瘤发病的内因和外因
世界各国对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和研究已进行了数十年,但因癌症的病因复杂,往往是多因素致癌、综合原因发病,确切、单一的癌症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得出权威性的结论,目前只是了解了一些与癌症发生关系密切的因素。就算在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的美国亦是如此。
导致恶变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因素(内因)和外部因素(外因),内因是人的基因,外因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外部因素。内因和外因在肿瘤发生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一般认为:总体上内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30%比重,外因占70%比重。而对于那些与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关系密切的肿瘤,外因所占的比重还要大。
外因包括: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一种食品污染物)和砷(一种饮水污染物);以及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癌症的确切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与癌症发病有关的因素,也就是致癌原因的研究很多。目前,研究表明饮食是致癌因素的主要来源,为35-60%,抽烟为30%,水和空气的污染为1-5%,酒精为3%,辐射为3%,各种药物为2%。
癌症与基因:癌基因还没搞清楚
癌症发病与基因的关系、癌基因和遗传的关系,一直都是世界癌症研究领域的“高、精、尖”项目。人类的基因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也决定了人类癌症的生成、发展和转移,以及耐药性。很多年前,科学家就研究明确细胞DNA的损伤恶变,又称为突变,这个突变会引发癌症,这个过程就是癌变过程。
癌症发生机理的N种理论中,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基因突变学说,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和支撑,就是取得重大进展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英、美、德、日等国家的基因研究中心共同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2005年宣布:全部染色体的序列已由各国科学家共同破译完成,完成了人类基因图谱。这不仅标志着人类基因组项目的分析、测序工作已全部完成,也是人类基因研究的重大突破。耗资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启动人类基因组工程最初源于人类肿瘤计划的失败。80年代,美国科学家试图用传统医学方法解开肿瘤之谜,发现肿瘤的形成都与基因有关。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让人们看到了征服癌症的曙光,不少传媒欢欣鼓舞地宣布: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彻底攻克癌症。
可惜的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被媒体攻克的同时,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行进在上升的通道之中。“愿望是多么地美好,可是现实又是那么地残酷”。
科学家们都知道人体内存在着癌基因,但癌基因在人类基因组的哪个部分,还没有办法搞清楚。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癌基因,引发不同的癌症种类;同一个癌症,也是由不止一个的癌基因启动。但哪些癌基因引发哪些癌症,也没有办法知道。
癌症的根在基因,但基因如同浩瀚的大海,癌症的根到底在哪里?准确的位置,还没有搞清楚。
癌症与遗传:癌症会不会遗传
在《肿瘤咨询在线》的留言本上,有人咨询:“我男朋友的爸爸患肺癌,我想请教一下癌症会遗传吗?”像这样“一人得癌,代代担忧”的现象并不少见。癌症是否会遗传,已经成了困扰许多人的问题,甚至是要影响到婚育大事。
在全部癌症中,有遗传倾向的仅占5%左右。如乳腺癌、结肠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视网膜细胞瘤等。这些癌症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比其它癌症更有遗传倾向。癌症遗传倾向程度不一,如中国人鼻咽癌发生率远高于日本人和美国人。
癌症的家族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多人患不同的癌症,二是一个家族中存在某种癌聚集现像。有家族中连续5代都发现有乳腺癌病人的记录。而法国皇帝拿破仑一家,其父、祖父、3个姐妹和4个兄弟,以及拿破仑本人都死于胃癌。
有遗传倾向的癌症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大多数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是遗传因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癌症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癌症不是遗传病:癌症不会像遗传病一样呈显性和隐性遗传。遗传学研究曾发现,癌症本身并不会遗传,是遗传了对某种癌症有易感性。
癌症与性格:“癌症性格”真的有
癌症病人一般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具有这些性格的人较其它性格的人,容易得癌症,因此称“癌症性格”。癌症性格又叫做C型性格,C就是取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
癌症性格怎样致癌呢?一般认为不良性格致癌通过三条途径:一是促进癌细胞生长;二是损伤机体的免疫力;三是改变机体微体酶系的活性,增加其它化学致癌物质的转变。这都为癌症的发生创造条件。
伦敦大学的部分学者对2467人进行了20年的性格分析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I型性格,依赖性大,忧虑时易产生绝望感和无力感,为易患癌症的性格类型。
近年来国内外都对“癌症易感个性”进行的研究指出,个性特征与癌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癌症易感个性”呈现内向性格和气质不稳定性两种特征,这两种个性的人,不仅易患癌症而且影响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了解癌症性格特征,对癌症的预防有密切关系,具有“癌症性格”的人,应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宣泄自己的情感,解除郁闷苦恼。
接诊过的癌症病人中,很多病人脾气不好,容易上火,喜欢骂人。但也有的癌症病人看上去脾气很好,与同事和朋友也友好相处,像这样好脾气的人怎么会得癌症?其实,癌症性格的人不是不发脾气,也不是真的没脾气,只是努力把火压下去,没有发作而已。
具有癌症性格的人也不一定会患癌症,医生不是“乌鸦嘴”吓唬人,预测讲的是一种趋势,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不良事件的可能发生,从而避免必然发生。
多年前,笔者曾经编译出版过一本《心理测试大全》,其中有不少性格测试题,笔者认为对于心理测试,不必过于较真。认为有道理的,可以据此调节自己的行为;认为无厘头的,一笑置之。什么测试结果都可以有,心理负担不能有。
癌症与体质:中医体质与癌症的关系研究
人们经常提到“体质”,与性格的抽象相反,体质比较客观。体质就是人体的素质,是人体从父母遗传而来,受后天的天气、地域、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一种固有特性。
中医和西医都有讲“体质”,但二者有完全不同概念和范围,相差甚远。中医的体质反映的是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根据脏腑盛衰所决定,并由人体的气血强弱为基础。西医的体质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等几个方面。
"体质"和"健康"的概念是不同的。同样是健康的人,其体质却千差万别,对一个人的体质强弱要从形态、功能、身体素质、对环境气候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我们讨论的与癌症相关的“体质”的概念和范畴是指中医体质。
中医从古代的《内经》就有体质的记录,经历代研究,沿续至今,可谓历史悠久。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中医体质划分为:正常质(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
体质因素在癌症的发病中有重要地位,体质因素是癌症发病与否的先决条件。
笔者的研究生曾经完成了一项《中医体质学与癌症的关系探讨》的研究课题,结果揭示了癌症与体质的一些关系:(1)体质类型决定肿瘤的易感性;(2)体质类型决定肿瘤的症候类型;(3)体质决定肿瘤的变化转移规律;(4)体质类型影响肿瘤的预后。
这些发现对于调理、调整癌症病人偏颇的体质,预防偏颇体质的癌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一些实用价值。调查研究显示:180例癌症病人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瘀血质最多,其中女性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男性以气虚质和瘀血质为主。肝癌病人的中医体质分布,以气虚质、气郁质和瘀血质为主。
癌症与传染:癌症不是传染病
网名为hy2002 网友在《肿瘤咨询在线》留言咨询:“我母亲上个月查出患了中晚期的胃窦溃疡型低分化腺癌,并已经作了胃切除手术,现在家休息。我儿子现在两周岁多,以前一直都是我母亲带,现在暂时寄住在外婆家,我老婆担心过一阵子儿子回来后,他奶奶对儿子会不会有传染的危险?谢谢! ”
笔者回复网友hy2002关于癌症的传染:
以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可以肯定地说:癌症不会传染。癌细胞通常是指罹患癌症的动物或人的自身细胞。由于受到病毒或其它物质入侵,细胞脱离了正常生长控制轨道,最终转变为癌细胞。一般来说,有些引发癌症的病毒可以在人际间传播,但癌症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
所谓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临床资料证明,癌症不是传染病,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尽管目前认为某些癌症的发生与某些病毒有关,如:子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还不能证实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会得某种癌症的说法。
再说,目前世界上未将癌症列为传染病,收治病人也没有采取像传染病那样的隔离措施。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一般人群高。动物实验也证,将患癌动物和健康动物长期关在一起,经过反复观察和检查,也未见有任何传染现象。
所以你母亲对你儿子不会有传染的危险,要让你母亲多和家人在一起,有生之年,尽享天伦之乐。要告诉大家,家人朋友得了癌,不要顾虑传染,而应该多和他们在一起,奉献一份温暖和爱心,这样才有利于病人病情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