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癌症可防可治 专家为你支招
在笔者的专家门诊时间,经常有病人亲属提着病历资料,专程挂了专家号前来咨询病情,寻求治疗建议。也曾经有一位病人亲属在《肿瘤咨询在线》网站留言本上留言:母亲患肺癌,已经咨询了很多很多医生,无所适从。外科医生认为要立即开刀;化疗科医生认为先做化疗;放疗科医生说应该放疗;中医生说手术、化疗、放疗都不要做,就吃中药……
――病人到底要问谁?该听谁的?
国外发达国家的家庭都有固定的家庭医生,得了病患了癌症,基本上都是听从家庭医生的诊治建议和转诊意见。中国大多数人没有长期的家庭医生或私家医生,得了病就满世界求医、打听专家,结果,咨询10个医生,得到11个建议――因为有一位医生问多了一次,就又多了一个建议。
医生之间由于专业不同、学术观点差别,对癌症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分岐。在经济利益面前,会因为自身利益,给出有利于医生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建议。病人不是专业人士,医学这么复杂的专业,全凭一面之词,就要做出身家性命相托的选择,确实很难很难。
更何况这一行骗子横行、陷井多多。江湖医生、游医郎中;卖药卖保健品卖食品的职业推销;新兴产业无本万利全凭一张嘴巴忽悠的医托。众多眼光觊觎着病人的钱包。你的钱你作主,你的生命你作主。别人的话,当然不能轻信,涉及经济利益,更要小心误导。
――同样,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
著名作家罗曼·曼兰说过:“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一般而言,与治疗没有利益关系的专家意见,比较靠谱。很多网络咨询实质是卖药:什么癌症都是推销自己卖的同样的药,治疗建议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本书就是与治疗无任何利益的肿瘤专家观点汇集,提供参考。
十余年前,有位癌症病人在专科医院经病理活检,诊断为“高度恶性淋巴肉瘤”,病情发展快,从腹股沟转移到头颈部,常规化疗多次无效。经权威专家会诊,鉴于肿瘤增长速度,建议加大化疗剂量和增加放疗,并制订了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案。
病人家属认为目前的常规剂量,“被化死”的风险巨大,每次化疗后都发生了心力衰竭,再加大治疗强度,“必死无疑”。家属作主不接受会诊意见,交由笔者治疗,“行不行都没意见”。
笔者采用的治疗方案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不诱发病人心力衰竭为度,采取病人身体能够承受的小量分段化疗,同时以中药辨证论治、扶正固本作为基础调理。结果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痊愈,再无复发,达到肿瘤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的最高标准“无瘤生存”,迄今已经11年。
――病人要有主见,病人家属要有主见。
本书中的观点,是笔者几十年来的经验汇集,这些观点笔者不仅应用临床,诊治过数以万计的病人,就是笔者的亲属、朋友、同事,也都是采用书中同样的观点诊治,一视同仁,没有二样。希望这样能够给予病人和家属一点主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把握。
笔者理解的真正的医德规范,“病人是上帝”、“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就是不要因为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等非医疗因素,而对病人采取差别医疗,甚至对病人进行过度医疗。这也是做医生的最高境界,一如大哲学家哥德所言:“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
有一位名人患淋巴瘤后,看过的名医如云,全国各地,大小会诊;用过的药物如山,从患病到去世,就没有消停过。结果是病人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去世了,远远未及淋巴瘤一半以上病人可以达到的5年生存率。所有的这些治疗建议,全部都是出自专业的肿瘤专家之手。
名人去世后家属抱怨说,这么多的医生,就没有一个贴心的专家,就没有一个心痛病人的专家。说如果有一个自己的专家,或者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是肿瘤专家的话,病人断不至于去世得那么快,早知今日,当初还不如不治疗,让病人尽情享受生活过几天好日子。面对种种痛不欲生、悔不当初,笔者只能说: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
――你的生命谁作主?!
欧美发达国家人“一生要交两个挚友”: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医师。律师负责法律纠纷,凡涉及法律问题:不必多说,“找我的律师!”有关健康的疑难困惑,咨询自己的家庭医生。日常除了有病看固定的家庭医生外,有病没病,都要定期约看医生,咨询健康生活问题。
找一个可以信任的医生作为提供医疗保健咨询的朋友,可以减少看病误区、避免踏入医疗陷阱,从而受益终身。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老师,英国谚语说得好:“最忠实的朋友莫过于一本好书。”写一本能够成为病人和病人家属忠实朋友的好书是笔者的最大心愿。
前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经说过:“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医生的话要听,领导的话要听,朋友的话要听,家人的话也要听,但都不可全听。钱和生命都是自己的,主见要自己拿,风险也要自担。你的生命你作主!病人自己要有主见,而正确的主见,就来源于知识。千万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因为很多的癌症和死亡,只要具备相应的医学常识,再加上一点点的理性思维,就完全可以避免了,这才是“不要死于无知”的真正内涵。
――正确的主见,来源于知识和理性。
《癌症那些事儿》是真正的专家笔谈:总结几十年数万例次临床经验和教训、撮取《肿瘤咨询在线》在线咨询,立足于中西医肿瘤专业,以癌症为主要基点,涉及医学相关、社会人文、医疗经济、宗教信仰……穿越古今,纵横中西。针对最为人们所困惑的纠结,引经据典,演释肿瘤医学科普常识;有理有据,阐述资深专家个人观点。手记点滴真情实感,漫谈社会人文现象。
书中的肿瘤医学相关数据主要引用自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抗癌协会和肿瘤咨询在线网站公布数据;社会人文信息摘自公众媒体的共享资源;举例部分病例取自笔者临床真实医案。本书部分观点性文章多有发表于《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部分内容已经发表于笔者的专家主页《肿瘤咨询在线》网站(http://www.chinaonco.net)先睹为快。
虽立足于临床肿瘤科普常识,但必涉及科学、社会、经济、民生、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中西医学多个学科知识,难免挂一漏万。而行文风格亦难作取舍,过于学术,读者难读;过于通俗,同行不齿。观点性意见,更难取宠大众,欢颜天下,故书中必有诸多不妥之处。
在《广东科技出版社》的编辑老友帮助下,从立意到写成,十年磨一剑,几易其稿,终于成书。完稿前也曾有请相关领导、编辑、医生、护士、药商、病人、病人家属以及社会人士、各方代表分别参详,熟料分岐多多、意见尖锐、势如水火。“一人之美酒,却是另一人的毒药”。从了一方,要被其他人骂死。唉,未及出书,已挨板砖。也罢,没有争议的人,不能叫做人才;没有争论的书,就不是好书。烫手山芋,交下一版。
要特别声明的是:本书全部观点为专家一家之言,不具法律效力,不代表出版社和编辑观点,不能代替医院的检查和治疗,也不能影响主治医生的诊治。本书写作于当前中国特色医疗体制的大背景中,不一定适合国外和境外的读者。
备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书稿费将全部捐赠用作癌症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