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早,而不在晚
很多人不吃早饭,而晚饭则呼朋引类,胡吃海塞。这是何等的不注意自然的身体。早上身体要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时你不给他补足营养,是何道理。而晚上人要休息了,肠胃工作一天也想休息,你却大吃特吃,让他夜里也得工作,又是何等居心。很多人一半肠胃病都是这样造成的。吃在闲,不在忙。
现在能安安闲闲吃一顿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在大城市。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早餐由于要赶着上班,...
[点击阅读全文]>>顾不上享受,午餐在单位吃工作餐,也是草草而食,吃时可能还要想工作的事。晚饭有的要陪客人,或领导,餐桌上就是战场,眼色还看不过来,哪还有心情品尝食物的美味啊。能安心于家中,与家人一起做饭,并轻松惬意的享受吃太来的乐趣的越来越少了。
吃在乐,生气时莫吃
有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为什么呢?中医讲,人生气,肝气就发动,肝一发动就克制脾胃,脾胃主饮食,一被克他们就不能工作了。于是告诉了嘴,嘴就不想再吃什么东西了。这时不要强食,消了气再吃不迟,最忌吃生气饭,喝生气酒。生气饭一吃就容易胀肚,生气酒一喝就容易睡。原因都在于生气直接带来消化系统的不调,我们要把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的的朋友和家人,人生气时不要劝他吃很多东西,即使吃了,可能也会由于不消化而落病。
吃在热,而不在乎凉
年轻人喜欢吃凉,身体好嘛,一上点岁数,可能就不成了。吃凉的胃疼,爱拉稀,尤其是女子更有些不敢沾凉。中医认为胃就是个锅,胃下有个肾火,火一点,胃这口锅就能消化东西。胃喜热忌寒,肾火好的,当然不怕了。不过肾火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衰的时候,肾火一衰,胃的毛病就会出来了,所以还是劝人们少吃凉,多吃热,利于胃锅的消化吸收。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个锅我们到什么时候都要保护它,所谓“有一分胃气,则有一分生机”,胃气要是败了,人能坚持几天呢?
吃在炖,不在炒
熟食多半是水火炼出来的,中医认为食物之间最好混合搭配,让各种食物之间充分融合,然后由人体吸收。这样一来,煮,煲,炖等长时间用水火锻炼出来的食物,符合这一特性。反而是爆炒的菜,只是菜之间表面配合,深层次还是独立的,而且也没有怎么经过水火的锻炼就出锅了。并且烈火催出,油火之气太大,这种简单快速出来的菜对身体很不利。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快,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煮、煲、炖,而更倾向于快捷的爆、炒等做菜方式,虽然时间节省下来了,但却不在能经常享有适合人体消化吸收的饮食。
吃在素,不在荤
看看老牛天天吃草,就知道力气大不在于吃荤。现在肉食都是养殖的,毒素太多,希望大家少食。虽然植物也有化肥催出来的,但总比肉食影响少。中医认为“谷者气清,肉者气浊”,故“食谷者慧,食肉者愚”的推断也许是有道理的。从保护生态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想见,如果中国人以肉食为主,那么饲养牲畜需要多少粮食啊。
吃在中餐,不在西餐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千年承习的饮食文化,浩浩洋洋,养吾国人,我们的血脉里已与之分不开了。身体结构,饮食性情已经和之融为一体。不是说西方的不好,各有所适吧。东方人还是要吃东方的,西方人吃西方的。这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能完全颠倒过来了。用句时髦的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要丢了自己的根本,不过之于西餐偶尔为之还是可以的。
吃在性情,不在嗜欲
多一些闲在的性情,则多品一些自然的味道;少一些人为的嗜欲,则少吃一些腥臊的东西。(文/王四海)

(图片来源于:润·养生)
编后:养生是大道,养生至简;奍生走正道,养生无偏门。
(图片来源于: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