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历来是媒体最吸引眼球的话题,报刊“看病难、看病贵”的文章群众必读,网络“看病难、看病贵”贴子更是必引来吐槽骂声一片,每年“看病难、看病贵”话题都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实际上“看病难、看病贵”是个全球性问题。国外在有建全的基本医疗保障体制下的现状是:公立医院看病难而不贵,私立医院看病贵而不难。反观中国的医疗主体是市场经济,所有的公立医院也都是市场化的赢利医院。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是一种制度病,深层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真正公益性的主体医疗,政府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监管方面的主导作用严重缺位,事权、财权划分严重不清。在面临经济高速成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现状,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长缓慢,加上医院“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使宪法赋予公民在患病时的权益没有保障,以致“看病难、看病贵”成为长期无法解决的痼疾。
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热切关注,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老百姓要求政府为其提供公益性、制度性医疗保障的诉求。
中国:媒体热炒“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凌晨3点老人在排队”――这是报载的一篇“看病难,看病贵”的典型文章,这个“看病难,看病贵”的个案,基本反映了国内各大医院的常态,国内各个大城市的大部分医院,都是“看病真难,而看专家号更是难上加难”。
陕西患者周四来南京,周一凌晨3点排号。都说看病难,挂号更难,在南京的多家大医院,想挂一个专家号,不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几无可能。凌晨3点,两位白发老人替患病的儿子排他的专家号。原来,这是来自陕西的一家三口,孩子患上了某种皮肤肿瘤。听到孙建方擅长于这方面的治疗,于是在一个周四的上午飞到南京。让他们失望的是,孙建方的专家号只是在周一到周三,这下子老两口只好安排孩子住进了附近宾馆。老两口又一打听,想要挂到专家号,早上6点钟之后几乎就不可能了,于是在周一凌晨3点,老两口就早早地去排队,幸运的是,老两口终于排上了孙教授的专家号。
国外病人打死也不会明白:陕西患者为什么要来南京看病?全家出动看个病,为什么没有社区医师转诊也不预约,直接排队就能看上病?还是全国著名的专科专家!中国医疗,怎一个“乱”字了得?!
“看病难、看病贵”也体现在医院自身:中国医疗现状是累死大医院,饿死中小医院。大医院病人太多了,门诊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如菜市场,病房处处加床如难民营,医务人员忙到过劳死。中、小医院和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病房空置,无聊郁闷,医务人员收入堪比民工。
看不起病的美国
美国的医改是目前奥巴马政府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全美那么多人没有医保,看医生那么贵,民众意见很大。
我和老公都有分别的医保,我每个月在薪水中自动扣除50美金左右,学校付450美金左右给我买保险,我付10% , 学校付90%, 考虑我年轻身体不错,所以让学校买的是 Low Plan , 如果买High Plan, 我要付70 美金左右,学校660 美金左右,也就是现在每个月,我的保险费是500美金左右,我老公的也差不多。
美国的民众看病都会有自己的内科医生,妇科医生等,很少会去医院做检查,而是去私人诊所。诊所有三位主治医生,我一个月前预定的体检,三位医生都没空,就预订了护士。五分钟的检查包括:预检 325美元,宫颈涂片370美元,一共是695美元。如果没有保险,我是绝对不会去做这个检查的。
这次看了我新到的体检账单,又是吓了一跳。体检都是作最常规的:预检294元,初诊105美元,心电图25美元,抽血30美元,验尿140美元......共1,389美元。对于一次普通的体检是很吓人的,这笔钱普通美国民众至少可以买两台超大的液晶电视了。或者和老公去巴哈马群岛飞机酒店全包度周末。或者可以买至少十双Outlet里出售的名牌鞋……
我们在报销90%以上的优质医疗保险情况下,买药时还自己掏了腰包付了上百美金,如果没有保险或者没有好的保险,真是生几次病就去吃西北风去了。
我另一女友每月自己支付700多美金买医疗保险,她身体不错多年都没有生病看过医生(除了体检,年度体检是“免费”的),今年夏天喉咙长了息肉去看医生配了各种药,去药房一看发现她的医疗保险还不报销这些药,她苦笑道:“这真是有钱买保险看医生,没钱抓药治病。”
让人抓狂的美国看医生记
记录发生在本人身上的亲身经历。此系列会陆续包括:急诊,内科,牙医,眼医, 妇科等,希望给欲来美国,已经生活在美国的朋友们一点就医小贴士。
急诊不急:对美国急诊做过调查的朋友应该知道在这里的急诊,除非是缺胳膊短腿,烧伤砍伤身体中弹,无法呼吸等实在急得不行的可以在急诊室获得迅速治疗,其余的在中国国内属于急诊范畴的这里都要等上个个把小时。还不算之后医院寄来的高额医疗帐单。
本人每隔三年的入冬时期都会发一次扁桃体炎,附带发高烧等症状,在国内我就自己去附近的医院,打个三天调水痊愈后回去上学上班。 在国内极为简单的事没想到在美国搞得万分复杂。
扁桃体炎发病于周六早上,咽喉肿胀发脓下咽困难,全身开始发冷,然后高烧到101度。先拨打医生的办公室电话,一中年护士接听, 我强忍着咽喉疼痛高烧对她说:
“你好,我要见** 医生, 我现在有比较严重的扁桃体炎伴有101度的高烧无法进食,她今天有任何空隙吗?”
“没有,没有, 最近生病人很多,我们医生们都很忙。”——态度开始转恶(美国很多医生不接受新客户,只接收老客户的推荐客户。)
我说:“那她最快什么时候有空?"
她不耐烦地说:“ 最快周三!再见,我们很忙。”
……
一个小时过后,我终于吃上了生病以来的第一粒消炎药,心里极为怀念祖国效率高低价的吊盐水。
加拿大:癌症早期预约手术等到晚期
朋友的太太在加拿大不幸诊断为早期乳腺癌,预约手术排队等侯,半年后才排上手术,手术时已经发展成为了晚期。朋友最后悔的是当初没有当机立断,立马飞回国内,自费手术治疗,估计在一周内就可以完成手术。
有一位加拿大留学生打蓝球摔折了小腿,无预约急诊入院,在急诊室住了一天,没有任何治疗,已经花了2000加币,因为买的是比较便宜的医疗保险,不包括运动伤害,所以要全自费。该学生钱包扛不住,次日签字后果自负自动出院,去找了一位中医正骨大夫,立即得到治疗,一月治愈,总共几百加元就搞定了。
在国内盛传福利最好的资本主义国家加拿大的医疗福利就是这样吗?加拿大可是国内富豪们移民的首选,更不明白国内富豪们还潮流般移民加拿大,导致加拿大收紧移民政策还大打官司,几千富豪为此而集体起诉加拿大政府。不过据笔者所知,已经移民加拿大的富豪们即使买了一年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商业医疗保险,也是有病就飞回国内诊治,笔者手头就有好几位移民加拿大的富豪病人,都移民好几年了,还是定时回来复诊――“生了病,还是社会主义好呀。”这可是移民们的一致心声。
在法国看病的亲身经历吐糟
法籍华人网友“冏在法国”最近发一微博《到了法国必须习惯的......》,其中关于在法国看病亲身经历,引来众多法籍华人网友吐糟一片。
不是快死了不要去医院,都是要的,而且是像公务员一样朝九晚五歇周末的,要病一定要选对时间,一定要病在诊所开门并活到能预约上的时候。
诊所是在一个地方,拍片是在另一个地方,验血是在另另一个地方,药店又是在另另另一个地方,除了药店,其他地方都要预约。
看一个病没有2个月看不完,想直接买药?No way!没有处方药店买不到药……
在法国生病?不是自己好了就是自己死了。
朋友摔了一跤,预约了4个月才拍了片子,如果真是骨折,估计也自己长好了!抱怨这么多,无力是想表达:我是真心想念我亲爱的祖国的!
本站编辑特别就本微博内容全文求证在法国生活多年的资深网友,得到该网友的证实:认为这微博是“写给那些没离过安乐窝、一有什么不如意就YY国外生活如何优越的人看的……法国其它怪现象都可以容忍,就看医生那条……还谈什么人权?”
澳大利亚预约胃镜检查要半年
去年我去澳大利亚,当时给我们开车的司机,也是华人,最后一天的时候,他跟我们讲,明天我不能陪你们了,为什么呢?他说他约了一个胃镜。他说如果明天不去,再约就得半年以后。
笔者一直纳闷:这么多美国、加拿大、港澳台的病人,为什么还要飞来“看病难、看病贵”的中国大陆自费看病、住院,他们是傻B呢还是逗B呢?!而笔者作为中国大陆的主任医师和教授,我愿意到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当普通医生--包括非洲和东南亚--绝对没有岐视非洲和东南亚的意思!个中辛酸,只有自己明白,别人如何能够体会得到?!
在香港公立医院看病的奇葩事
偶然发现身上会出现一些红色的小米粒,因为我们有香港居民身份证,所以在公立医院看病非常便宜。于是我开始打电话预约,当我输入了身份证号码之后,对方人工台告诉我,这家医院没有我的医疗记录,要去医院登记个人资料,之后才能预约。于是周六早上我拿着身份证去医院登记,我也只能在周六早上去,因为平时医院的上班时间我也在上班,而周六下午和周日,人家医院也是要休息的。
到医院找到地方于是我开始排队,好不容易在他们下班之前排到我了,那前台姑娘又说要把住址证明拿来才能登记!于是当天没登记成,又拖到了第二个星期六早上才登记成。
终于可以打电话预约了,可不幸的是,这家公立医院的预约电话比我打过的任何一条热线都难打!我每天都打很多次预约电话,可每次都听到对方人工台说,对不起,未来24小时的预约时间已满。。。打了一个星期左右,我实在是没这个耐心了,于是我决定去私立医院看看,贵就贵吧,能治好就行。
之后的那个周末,我在住处附近找了一家私立医院的专科医生,预约完了马上就有的看。那专科医生也说我这病是荨麻疹,没给我作任何检查,只是开了一个星期的药,就花了1000多元,然后说让我一个星期后再复诊。
一个星期过去了,病还是没好,于是我去复诊,跟上次情况差不多,那专科医生又给我开了一个星期的药,又花了1000+,可吃完这第二个星期的药以后,病依然没好,那医生还让我复诊。
我也没有放弃拨打之前那个公立医院的预约电话,也许RP突然爆发了,我终于在这周某天的中午12点半打通了预约电话,预约在第二天中午12点看病,于是我兴高采烈的向公司请了假。
由于我已经看了两个医生,吃了很多不同的药都没有康复,所以我当然是希望能直接看专科医生,可是第二天到了医院才知道,公立医院的专科医生太牛了,不能随便看,必需得是普通科医生认为自己看不了的,才能开转诊信转到专科医生那里。好吧,我忍,那我就先去看普通科吧。然后,那医生开始给我做检查,做完之后说,这位小姐啊,你得了荨麻疹啊,你这病已经转成慢性的了,不太容易根治了呢,我给你开点药缓解一下症状吧。之后我跟医生说,那您给我开一封转诊信吧,我再去专科医生那里看看,这位医生爽快的答应了。
顺便说一句,我当时无意中瞄了一眼贴在墙上的就诊指南,上面说如果你不是香港居民,住院3300元/天。
我拿着转诊信来到了另一家公立医院的专科医生那里,打算尽早预约。正当我填写资料的时候,负责预约的姑娘(香港人管护士叫姑娘)在窗口告诉我说,最早的预约时间是3月15号上午九点半。我以为我听错了,又把耳朵凑近窗口问:“咩哇?讲多一次?”那姑娘神情淡定的重复了一遍:“你最早的预约时间是明年3月15日上午九点半。”
“啊??明年三月???那时候我的病已经好了怎么办??”我惊讶的问道。
“病好了不是更好嘛!祝你早日康复!”姑娘继续淡定的面带微笑。
然后我彻底无语了。。。。。。
就这样一直到今天,我得荨麻疹四个月了也没治好。目前打算先吃着那个普通科医生开的药,再不管用就去了望老弟推荐的那家私立医院看看吧。还有,爸妈下个月来港,也会给我带些中药。希望有用。
恩,这就是香港的医疗体制,不生病还真是不知道。
笔者在读完这篇文章才有点明白过来,难怪成千上万的港澳台同胞自费回大陆治病住院,原来排几天队能看上病对于港澳台同胞来说,是件很幸福的事儿――如果有的选择的话,排队几小时至几天和预约一个月至几个月看个病,你愿意选择哪个?!
编后: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是正腐对医疗的投入过低与民众对医疗企求过高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公益性国家医疗主体,引导正常的医疗秩序,解决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要加大宣传,降低民众对医疗要求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