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1/3是被吓死的
关于中国癌症病人死亡比例,有一个公认的说法:“1/3是被吓死的,1/3是被治死的,只有1/3是被病死的。”虽然这说法是来自非官方,也没有可查的数据,但却广为流传不谬,并为肿瘤专业人士和公众所认可。
笔者虽不认为“癌症病人1/3是被吓死”的数据非常准确,但也认为有相当多的病人是被癌症吓死的所言不谬,因为笔者目睹几位病人死亡之时,已经达到肿瘤治疗的最佳疗效――全身已经没有可以检见的肿瘤。
有关癌症的认识,有两个“三分之一说”让人无法释怀:一种是公认的说法:“癌症1/3是被吓死的,1/3是被治死的,只有1/3是被病死的。”另一种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早诊而治愈;还有1/3的癌症病人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命。”
在癌症1/3是被吓死的病人中,很多病人是获知患癌后,病人有不可言状的恐惧感,失去求生欲望,病情便急转直下,性格变坏,一般都在3—5个月内死亡,最快死亡的只有14天。对癌症和死亡的恐惧,使病人对生活信念的丧失,以及抑郁状态的持续,无论在心理或生理上均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加速病情的恶化。
祖国医学认为“恐伤肾”、“思伤脾” 。伤脾者则健运失职,气滞血瘀,有碍气血的运行,进一步衰减了机体的免疫抗衡能力。国外有报道,在恐惧的精神状态下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则下降。情绪低落,悲伤时淋巴细胞的功能呈低下状态,削减了机体免疫功能。
某单位年度职工体检后,一正常上班的工人骑着自行车,去医院取体检报告,当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诊断为:“肺癌”时,立即无声无息地瘫倒在地,被直接送进了肿瘤科住院。此后的三天不吃不喝不搭理任何人,也拒绝任何治疗,一周不到就已经呈奄奄一息状,任何前来探视的人都被当成了“见最后一面的临终告别”。医生和单位领导商量对策后,去病房大声地告诉病人:诊断搞错了,结果是误诊!该病人闻声从病床上跳将起来,骑上自行车就回家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拉德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通知一个死囚犯人执行放血死刑,把囚犯双眼蒙着,绑在床上。然后法官宣布执行死刑,牧师祝福他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助手用小木片在囚犯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一个水龙头打开,向铜盆中滴水,发出滴水的声音,让囚犯感知到“放血”的过程。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死囚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他感到自己的血正在一点点流失,囚犯逐渐昏死过去,当宣布“结束”时,囚犯真的死了。实际上该囚犯根本就没有放一滴血!犯人纯粹是心理作用,被暗示死了,也就是在极度的死亡恐惧中,被吓死了。
笔者曾经见过一位早期肺癌的病人,经过治疗,全身已经没有检查可见的肿瘤,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正常,全身体检都没有异常,这已经是一个正常人了!可是他仍然坚信自己患有绝症,并且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整天躺在病床上,或昏昏欲睡,或独自面壁。整日沉默不语,一言不发,不理睬任何人,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反应,极少吃喝,等待死亡。虽经神经科和精神科专家会诊也是回天乏术,结果,没到一个月就在抑郁中去世了。实际上这种早期肺癌的病人,就是带着肿瘤,不做任何治疗,任凭肿瘤发展,很多病人也能活好几年。显然,这也是属于被吓死的1/3癌症病人。
我们要防止癌症病人的应激反应恶性化,把癌症病人正常的应激反应,转化为良性应激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必需的。只要我们在恰当的时期,耐心地与病人作公开的诚挚的交谈,减少病人的恐惧、猜疑、悲伤、惋惜、孤独、抑郁等,指出战胜疾病的有利因素,振奋起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安定的情绪、平稳的心境,这样就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要被癌症吓死了,因为被癌症吓死最不值,被癌症吓死轻如鸿毛。
“你怕,还是不怕,癌症都在那里!”
癌症是魔鬼,你怕它就很可怕,你不怕它就不可怕。没有患癌症的,要怕癌症,积极预防癌症。已经患癌症的病人,要不怕癌症――怕也没用。因为,
“你怕,还是不怕,癌症都在那里!”
癌症确实有可怕之处,可怕在于在未患癌症前不知道癌症的可怕,可怕在于癌症早期还浑浑噩噩,不知道晚期癌症的可怕。
怕癌症就要预防癌症,坚决避免患上癌症。
怕癌症就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癌症。不是等到已经是晚期癌症,再怕,也无济于事了。
要知道,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事实上,癌症就在你我之间,只要警惕癌症,预防癌症,早期发现癌症,才是我们要做和可以做的事情,才能够坦然地直面癌症,拥有充实而又幸福的人生。
“癌症宿命论”MS讲迷信,其实,癌症是有点“宿命论”:
先天基因决定人出生后易患什么癌症,也就是医学术语所说的“易感性”,后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决定患不患癌和患哪种癌症。
病人的生存时间基本上是由所患的哪种癌症决定:胰腺癌能活5年的极少,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大多数都能活5年以上,甚至可以活十几年、几十年。乔布斯所得的胰腺癌是罕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很低,所以乔布斯能够存活8年之久,普通的胰腺癌几乎是不可能存活8年的。
癌症病人具体活多少年、能否存活5年或以上,基本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同样的肿瘤,发现时分期越早的,存活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即使是5年生存率高的肿瘤,发现时如果是晚期,也很难达到5年生存时间。
造成病人死亡最快的不是肿瘤,而是过度医疗,是过度医疗决定病人的生死。在由癌种决定的生存时间范围内,病人是生还是死的决定因素是不过度医疗,也就是治疗的合理性:许多病人是因为过度医疗而提前丧失生命,比如许多原本能够活5年以上的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病人被过度医疗,在1—2年内就提前死亡了。
了解“癌症宿命论”,对于病人保持正确的心态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有帮助的。
“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不悲不喜。”
这是热播电影《非诚勿扰2》片尾曲中的一句极富哲理的歌词,山寨自据传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爱情诗《见与不见》,倒基本可以反映,癌症病人、病人家属和普通健康人,对待癌症,所应取的正确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