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朋友――反法西斯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西行漫记》――斯诺逝世72个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专家观点:晚期癌症最忌过度治疗、晚期癌症慎动刀
中国人民的朋友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被称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生于1905年7月19日。从1928年到1941年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中国。他深入中国社会采访,深深了解中国人民的苦难。他不为片面的虚饰宣传所迷惑,深入报道中国的灾荒以及在绝境中的中国人民。
他是第一个去陕北苏区进行系统深入采访和第一个向世界全面报道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的外国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和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写出了《西行漫记》等许多产生重大历史作用的著作,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的真相,在国际和中国国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在艰苦条件下从事革命斗争的中国军民发挥了有力的鼓舞作用。
反法西斯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西行漫记》
1936年6月到10月,经宋庆龄介绍,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并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成为第一个采访边区的西方记者。由他拍摄的毛泽东头戴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军帽的照片,是毛泽东最喜欢的照片,后来成为青年毛泽东的经典照片。
上海的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北京的英文刊物《民主》以及英美的一些报纸也相继发表了斯诺的陕北报道。其中美国的《生活》杂志发表了他在陕北苏区拍摄的70余幅照片,美国的《亚洲》杂志发表了他采写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等。
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斯诺在北京写成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同年10月该书在英国伦敦出版。中译本在做了少量增删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引起极大轰动。
最后的中国之行
斯诺1970年的中国之行,也是最后的中国之行,给斯诺造成了晚年的终生悔恨。这次访华的所见所闻使这位革命的热烈拥护者感到:“在一个地位日益显赫的神权阶层看来,所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性的思想都是异端邪说。”让他深受刺激的另一件事情,是他的一位老朋友路易·艾黎(Rewi Ahey)的儿子艾伦(Alen)被关押的可怕遭遇。路易·艾黎参加了中国革命并定居于中国。艾伦告诉斯诺,“文化革命”开始后,他就被囚禁于西北,在监狱里,他周围所有的人都死于殴打、饥饿、冻馁和自杀,只有他想办法逃了出来,想办法找到周恩来,才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这次大陆之行使斯诺深受刺激,他认为文化大革命不可思议,觉得毛泽东具有与可亲可敬的相反一面,一年后,胰腺癌夺去了斯诺的生命。
斯诺逝世72个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新中国建立后,斯诺曾经在1960年、1964年和1970年先后三次访问中国,第三次访问中国时毛泽东、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斯诺夫妇。毛泽东同斯诺进行了重要谈话,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
斯诺回来就把这一信息向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尼克松传达出去。他还希望能在尼克松访华前先抵达北京,采访这一震撼世界的大事。这时斯诺的身体很不好,后来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肿大,得了胰腺癌,斯诺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而且病情越来越重。斯诺夫人为丈夫的病给在美国和英国的亲友写信求助,也给在中国的马海德写了一封……
中国政府立即派出6人医疗小组,由马海德率领,抵达日内瓦为斯诺做了检查,认为他的胰腺癌在手术后有广泛转移,肝功能衰竭,只好改变计划,把病房设在斯诺家中,就地治疗。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也赶往瑞士去看望病危的斯诺,并转告:中美关系已经解冻,尼克松总统很快就会访问中国。斯诺先生,您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和平友好事业所作出的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
斯诺逝世72个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中美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晚期胰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腹痛和黄疸
斯诺患胰腺癌一年就去世了,因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几乎所有的胰腺癌的症状和体征都表现出来了,几乎成为了一部晚期胰腺癌的教科书。
很多胰腺癌一开始没有症状,早期胰腺癌的表现不具备特征性,也就造成了早期诊断的困难。然后出现腹痛、拉肚子等症状,由于胰腺躲在胃的后面,所以很多人以为是肠胃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查到胰腺,确诊是胰腺癌时,大部分病人已经是中晚期,十之八九已向周围脏器如肝、胆道、胃扩散。
很多时候,胰腺癌的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疼痛,隐痛和钝痛都可以,有时会有腰背部痛,是放射痛,卧位及晚间加重。卧位及晚间腹痛加重,是因为肿瘤压迫了腹背部位的神经丛。很多病人痛到被迫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黄疸一般是出现在后期,胰头癌的黄疸出现在比较早期,也比较多见,尾部的胰腺癌可以不出现黄疸。黄疸是因为肿瘤阻塞了胆管,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
由于胰腺的消化液功能出现了障碍,病人不思饮食,消瘦、乏力为常见,并可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还有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晚期胰腺癌病人可出现腹水。
专家观点:晚期癌症最忌过度治疗、晚期癌症慎动刀
斯诺前几次访问中国、访问延安,餐风露宿、四处奔波,自然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而最后一次访问中国的所见所闻,对于其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很难说与这次访华所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内心的折磨没有联系,因为任何人在长期承受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下,都相当于为癌细胞安装了成长“助推器”,从而引发胰腺癌。
斯诺的胰腺癌发现时已经属于晚期,晚期癌症慎动刀,斯诺的晚期胰腺癌手术后很快即出现了广泛转移,并合并肝功能衰竭,显然是手术对晚期癌症的发展和扩散也起了死亡“助推器”的作用。晚期癌症病人手术必然会加快肿瘤扩散,也就是加速病人死亡。
晚期癌症患者的过度治疗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尽管人类经过上百年的努力,试图彻底攻克癌症这一顽症,但时至今日,发达国家癌症的治愈率为45%~50%,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不能被治愈;发展中国家,癌症治愈率更低,在我国,尽管一些省级肿瘤医院的治愈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全国癌症平均治愈率也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有80%的患者尚不能治愈,而晚期癌症是不可治愈是世界肿瘤专业人士的共识。
目前治疗癌症的常用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被称为治疗癌症的“三板斧”,但却不一定都适合晚期癌症病人,相当多的晚期癌症仍然是无休止地手术、放疗、化疗……不仅劳民伤财,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并加速病人的死亡。
临床常常可以见到,癌症病人的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恰当的过度积极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合并肝硬化腹水、黄疸仍然手术和化疗药物介入,导致肝功能衰竭而致死;肺癌肺气肿淋巴转移,肺叶切除后再化疗,病人呼吸衰竭更加严重和痛苦;白细胞过低仍然坚持高强度化疗,患者骨髓衰竭合并感染高热而死亡等等。
这样的过度治疗,就是“不治好过治!”所以有人总结性地说:“癌症,钱多死得快!”这话虽然有点过头,但话糙理不糙,是指治疗做得越多,对病人损害大。也充分地证明了过度治疗的根源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既然是不可治愈的,那么治疗的目的就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延长生存时间。
有人说,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姑息治疗,似乎有违积极治疗或不太人道,殊不知:有时候防守就是最积极的进攻。如果对病人“积极过头”,过度治疗,让一个即将离世的病人无必要地开上一刀;或反复实行治疗作用不大而损害更大的化疗,在病人短暂的最后时光增加痛苦,岂止是不人道,那简直就是犯罪!
对于晚期癌症,过度治疗只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所以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要以维持生命为主,至于康复的希望已经不大了,采取姑息治疗有时间是好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过度医疗会加速癌症病人的死亡,这是医界共识,所以坊间有“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治死的。”一说,可悲的是情况基本属实。而在目前的医疗完全丧失福利和慈善属性、医生基本缺失医德,医院以经济效益为上的医疗体制下,被过度医疗而死的癌症病人的比例大大升高。
因为医生和医院只有“做得多才赚得多”,而“做得多”自然会是“过度医疗多”,而“过度医疗多”毫无疑问是癌症病人“死得多、死得快”。这就是名人患癌症比普通人死得快的症结所在。
胰腺癌5年存活率低,治疗效果很差,早期发现可以提高疗效,每年一次彩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癌,40岁以上人群应至少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一次彩超检查,必要时再做CT检查。
不得病是最好的“灵丹妙药”,癌症应立足预防为主。胰腺癌的预防要从生活、饮食习惯着手,具体的预防措施有:戒烟、戒酒,忌长期大量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并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加强体育锻炼,减肥控制体重。
参考资料:
埃德加·斯诺(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83%E5%BE%B7%E5%8A%A0%C2%B7%E6%96%AF%E8%AF%BA
毛泽东:斯诺先生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