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癌症治疗 >> 正文

颅内转移瘤

更新时间:2004-9-30 8:55:37 来源:zz 作者:web 可选字体【
颅内转移瘤是指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在癌肿的各器官转移中,除肝及肺脏外,颅内转移居第3位。虽然肉瘤比癌肿更易发生颅内转移。但由于癌的发病率较高,为所有恶性肿瘤的87%,因此在颅内转移瘤中癌比肉瘤的发病率高得多。据国内、外的统计,颅内转移瘤的发病率为颅内肿瘤的6%~10%。

肿瘤来源及病理

在男性中原发灶以肺癌为最多,女性中通常认为以乳腺癌为最多,除肺及乳房(女性)外,较常见的原发灶所在脏器及部位有消化道、泌尿道、子宫、卵巢、皮肤、前列腺、甲状腺、骨骼等。按病理类型,颅内转移瘤的原发灶最多见者为腺癌,其次为鳞形上皮癌,再次为乳头状腺癌、黑素瘤、淋巴上皮癌、肾上腺癌、绒毛膜上皮癌及淋巴肉瘤等。约30%~50%的颅内转移瘤虽经病理证实,但找不到原发灶。转移瘤的转移途径主要为经动脉血流进入颅内,少数经周围神经淋巴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偶有经椎静脉丛而转移至颅内者。凡由颅外邻近组织癌肿而直接蔓延(通过颅骨及颅底裂孔)者,称之为侵入瘤,不属于颅内转移瘤。
转移灶主要位于脑内,少数可见于颅骨及脑膜。脑膜的转移多为在硬脑膜内面及软脑膜上的弥漫性分布。


临床表现


男性稍多于女性,是因颅内转移瘤的原发灶最多见者为肺癌,而肺癌以男性居多。多见于中、老年。
1)起病方式: 可分为①卒中型:急性起病,于1~2d内发生偏瘫或昏迷者;②亚急性型:神经系统症状在1个月内逐渐加重并到达高峰者;③缓慢进展型:神经系统症状陆续出现,于数月内缓慢发展。
2)自原发癌诊断确立至出现颅内转移症状之间的时间: 多数在1年之内,少数在颅内转移发现之后才寻到原发灶。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经详细检查,未能确原发灶的部位。
3)症状与体征: 多数病人其首发症状为头痛,以后出现局灶症状,头痛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少数是由于颅骨脑膜转移引起。约有1/4的病人其局灶症状出现于颅内压增高症状之前,特别是额、顶叶转移瘤,常以局限性癫痫发病,继之出现偏瘫、失语等。有的病人伴有恶病质。

  颅内压增高症状的特点:颅内转移瘤中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并迅速加剧,即使转移结节很小,也能引起瘤结节周围脑实质的水肿和脑膜血管壁的渗透性损害,导致颅内压增高。在多发性颅内转移时则更为明显。
精神症状较为常见:颅内转移瘤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为淡漠、忧郁、幻觉、性格改变、智能减退、躁狂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与转移灶的部位并无明确关系,而与颅内转移灶的数量有关。单发性颅内转移时有精神症状者约占1/3,而多发性颅内转移时则占1/3~2/3。
局灶症状的特点:如病程早期以局灶症状为主,则在整个病程中持续存在且发展甚快;如病程初期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表现,则其局灶症状通常较晚,甚至可不出现,处于被掩盖状态。若肿瘤有囊性变时,则局灶症状常不明显,时隐时现,而颅内压增高症状则总是进行性增剧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血沉: 多数患者其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多发性转移者尤为明显。
2)脑脊液检查: 蛋白含量增高,糖的含量可降低,而细胞数通常不增加。有些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含量增高,有些病例中可查到肿瘤细胞,以脑膜弥漫性转移时阳性率为最高。
3)脑电图检查: 转移灶位于大脑半球则在脑电图上常有局灶性变化。大脑半球有多发性转移灶时,于脑电图上有时可见1个以上的局灶性表现;如进行随访,则上述脑电图异常的进展比原发性肿瘤为明显。
4)X线检查: 利用X线以寻求原发灶有重要的价值。疑有颅内转移瘤的患者,应作胸部X线检查,以了解有无肺癌的存在。必要时应作胃肠道、泌尿道X线检查。颅骨摄片应列为常规,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比原发性颅内肿瘤病人要少见,因其病程较短,由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颅骨变化尚未形成。若颅骨直接受到侵犯,则有时可见到颅骨骨质受破坏的阴影。脑血管检查根据脑血管受压、移位可作出病灶的定位诊断,可见到肿瘤病理血管团。若见到有多个病灶的阴影,则具有转移性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
5)CT和MRI检查: 目前为颅内转移瘤最佳的检查方法。它们不仅能发现有否肿瘤、多发还是单发,而且能精确了解病灶的位置、大小及肿瘤周围水肿的情况,并可了解肿瘤内有无坏死、囊性变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原发肿瘤已经明确而以后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征象者,诊断不甚困难。在原发癌出现症状或被发现之前先有颅内转移瘤的症状,早期诊断常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对凡具有颅内肿瘤征象的患者,年龄在中年以上,有躯体其他器官的慢性病史,一般情况较差,病情发展迅速,血沉增快,均应考虑到有颅内转移瘤的可能,必需作进一步观察和检查。应首先摄胸片,以了解有无肺及支气管癌,注意全身淋巴结有无肿大,肝脏是否肿大,甲状腺、乳房、前列腺有无肿块,胃肠道、泌尿系统、鼻咽部有无异常。必要时应进一步作各种有关的辅助检查。CT扫描及MRI检查对于确诊颅内转移瘤有肯定的价值。如能发现原发癌肿,或于脑脊液中查到癌肿细胞,或淋巴结活检能找到癌细胞均有助于颅内转移瘤的确诊。
对于起病较缓慢者应与原发性脑瘤鉴别,可借助于以上已述及的颅内转移瘤的特点、原发癌灶的发现、CT或MRI发现有多发性病灶存在,则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可以确定。对于起病较快者应与脑脓肿作鉴别,通常脑脓肿患者多有明显的感染史,CT、MRI的表现亦各有不同,可借以区别。脑膜上的广泛转移应与脑膜炎相鉴别,前者无感染征象,却常有明显的精神症状;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但通常细胞并不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亦很少见到。

治疗与预后

单发性颅内转移瘤可采用手术切除。原则上应在原发灶切除后进行,以杜绝肿瘤栓子的继续发生。如病人颅内压增高明显,已威胁患者生命,可先切除颅内转移瘤,以后再切除原发灶。原发灶与转移瘤都切除的病例其疗效较好,其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原发灶未切除者延长。多发性颅内转移瘤一般不宜手术。脑膜弥散性转移的病例则无手术指征。
不论手术与否,对于颅内转移瘤患者,均需改善其全身情况,防止各种并发症,积极对症处理。同时可采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疗法、中草药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期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
预后一般不佳,多数病人于1~2年内死亡,术后再加放射治疗有一定好处,但5年生存者仍甚少,有待诊疗技术的继续改进,使原发癌及颅内转移瘤能尽早被发现并被治疗。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