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医疗新闻 >> 正文

钟南山:用数字解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更新时间:2006-3-14 21:14:4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可选字体【

钟南山:用数字解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special.dayoo.com   2006年3月13日 13:27:51   来源: 人民网

 

  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之一。”这是许多专家在分析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时常说的一句话。什么叫“政府投入不足”?什么叫“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这话对老百姓未免艰涩难懂,找不着北。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用了一组数字,加上必要的说明,这句话的意思便一目了然。(注:以下几组数字来源于卫生部的统计。)

  个人用于看病的钱大大增加

  先看“政府投入不足”:

  第一组数字: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3.17%,到2003年为5.65%。

  第二组数字: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上世纪80年代为51.9亿元,到2003年为1137.8亿元,增长了23倍。

  第三组数字:总体医疗费用,上世纪80年代为143.2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上升到6623.3亿元人民币,20多年增长了40多倍。

  解读:在20多年中,国家对医疗投入在GDP中的比例明显增加了,数额也加大了,但政府投入的增加和费用的增加并不平衡,费用增加了40多倍,投入才增加了23倍。在这种不平衡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医疗费用中——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百姓看病所花的钱里,政府出的占多少?保险占多少?自己掏腰包又占多少?这三者的格局在发生着变化——

  第四组数字:政府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36.2%,到2003年为17.2%。个人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21.2%,到2003年为55.5%。

  解读:第四组数字说明,经历了20多年后,在人们看病的总体费用中,政府出的比例下降了,出的钱少了,个人支付的比例上升了,用于看病的钱大大增加了。而看病贵的核心,正是个人负担太重——

  第五组数字:89%的人觉得用于看病的钱在家庭开支中的比例上升了;60%的表示看病贵很明显;90%的人对医保极不满意。

  基层医院萎缩严重 再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钟院士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尤其是城乡分配不均匀。

  第一组数字:城市医院病床的床位数,上世纪80年代平均为35%,现在为65%。说明来城市医院看病住院的人在增加。

  第二组数字:农村乡镇卫生从业人员数,上世纪70年代平均为350万人,到80年代降为250万人,最近更降为不到50万人。

  解读:上述两组数字说明现在去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人在减少,乡镇卫生院在萎缩,医生在减少。即是说,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由于基层医院包括社区医院的萎缩,百姓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以至于最后拖成大病、重病,这时看起病来肯定就贵了。这种医疗现状所透出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医疗方针是重视治疗而轻视预防,没有以预防为主。

  急需培养全科医生

  上述的两组数字也解释了看病难的原因。钟院士认为,目前百姓看病难主要是指看大大夫难,看小大夫其实是不难的,但小大夫往往不解决问题。因而,加强社区医疗成为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的切入点。基层医院的功能以预防、早诊早治为主,很多病如果早期诊断治疗,不仅看病不会贵,而且效果也好——

  美国的数字:从1963年到1998年,冠心病的死亡率减少59%,中风减少64%。

  解读:美国近30年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绩,原因并不是发展了高新技术,而是靠社区医院对人们的宣传教育: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衡。成绩的取得还归功于社区医院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大病,在早期都会有一些迹象,高明的医生发现了这些疾病的早期迹象,及时采取措施,疾病便不会发展为中风、偏瘫、心梗等,也就用不着为溶栓、搭桥而花很多钱。

  如何加强社区医疗?钟院士认为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等硬件的建设,二是加强社区医院医生队伍的建设。

(编辑: 王海娥 )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