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自我康复 >> 正文

前列腺增生不会变前列腺癌

更新时间:2004-7-4 7:38:15 来源:zt 作者:web 可选字体【
 王先生今年刚过60岁,近来烦恼不断。原来十分畅快的小便,现在开始变得困难起来。本来尿意十足,临阵却像难以发动的汽车,努力坚持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将小便排泄出来。到医院就诊,大夫将手指伸入肛门进行仔细检查后,告诉他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前列腺癌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它们只发生于已经达到正常成年男子雄激素水平的男性。但在正常范围内,雄激素水平高低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生率之间不存在联系。体外的研究表明,雄激素尤其是双氢睾酮调节前列腺细胞的凋亡。一般情况之下,成年男性前列腺细胞凋亡与新生的细胞数量相当,于是前列腺保持着恒定的大小。雄激素通过与前列腺局部组织中的各种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而影响前列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以往的调查发现,年龄70岁的男子,大约有80%的人会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其中有25%的人需要手术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完全可以用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长效类似物(LHRH-A)以抑制睾丸雄激素分泌,或采用口服5α-还原酶抑制剂以减少前列腺局部的双氢睾酮生成的方法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后一种方法仅抑制局部组织中的双氢睾酮生成,不影响体内睾酮的水平,因此不存在对男性的性欲有明显影响的副作用,它能使增大的前列腺体积缩小近30%。前者则有睾酮水平降低的明显副作用。

  前列腺癌是白种人男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即先有非浸润性前列腺癌存在,然后从非浸润性前列腺癌向临床性前列腺癌转变。事实上,非浸润性前列腺癌发生率在白种人和亚洲人种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均随年龄增大,发生率明显上升,到70岁时约为50%。非浸润性前列腺癌,可长期与您和平共处,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真正对人体有害的是临床前列腺癌。在白种人中,临床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比亚洲人高10~15倍。现在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基因和生活方式不同所致。亚洲人饮食中富含纤维素食物,这些食物中拥有一些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组织中双氢睾酮的生成。

  随着年龄的增大,虽然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逐渐下降,雄激素依赖组织对雄激素的敏感性降低,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仍然明显上升,说明睾酮仅仅只起到一过性的促发作用,或还存在有睾酮以外的其他因素参与其发生。临床研究显示,血中睾酮水平的高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程度和临床前列腺癌的发生并不相关。

  研究还发现,老年男性前列腺组织中双氢睾酮的水平明显上升。睾丸分泌的睾酮是5α-还原酶进行加工的原料,是生成双氢睾酮的前体激素,前列腺局部组织中的双氢睾酮才是激发良性前列腺增生和临床前列腺癌发生的罪魁祸首。到目前为止,只有雄激素能促使非浸润前列腺癌向临床前列腺癌转变的证据,并无促使产生新的前列腺癌或良性前列腺增生向前列腺癌转化的证据。病理解剖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在围绕尿道周围的前列腺组织,而前列腺癌则发生于前列腺的外周组织。这说明两者在发生机制上明显不同,两者之间一般不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况。

             
健康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