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自序被删节部分
--写在前面的开场白,基本属于多余的话
......
早已经知道写这类书要有心理准备,得预先估算一下,书出版后将会收获多少板砖和臭鸡蛋――掌声另计。
其实笔者不想要板砖,也不想要臭鸡蛋。但时至今日,医务人员和病人已经成为了经济利益的对立方,维护任何一方的利益,都必然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招来板砖和臭鸡蛋。
如是,就让板砖和臭鸡蛋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在合情、合理、合法范围内。
吾本善良,何来张狂?!本书无非一家之言、一时之念。如与传统观点相合,说明英雄所见略同,潮流浩荡;与传统观念相悖,是为笔者管见,供商榷参考。切不可望文生义、疑有所指、指桑骂槐、对号入座。得启示者,以为自我救赎;无得启示者,亦不妨一笑置之,重要的是要无碍健康,无伤大雅。
本书显然不是教科书,也不是学术专著,更不是临床指南,也许,连科普读本都不够格。本书仅仅是笔者从业肿瘤临床30余年来的心得体会,札记式随笔。是临症时的谈话直播、聊天荟萃,或有偶发牢骚、灵感记忆。无他,唯期望能够有助于病人和家属了解癌症、防治癌症,最终跨越癌症,顺便也了解了解肿瘤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心境。
也许,本书可以有小部分读者同意大部分观点;或者有大部分读者同意小部分观点;但显然无法让所有的读者同意所有的观点。须知,这个世界上有两件最难的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观点装进别人的脑袋――笔者图谋的是后者。
也许,本书难免会不幸有损某些人的利益和面子,亦非笔者本意,情非得已,纯属误中、躺枪;无心冒犯,还请多多海涵。
也许,有人会反对本书的一些观点,但反对基本无效,敬请保留意见。观点形成非一朝一夕,意识形态更根深蒂固。一管之见,如实记录,学术领域,求同存异。
也许,本书可以作为政府《禁吃令》、军队《禁酒令》、纪检《防腐令》和卫生部《廉洁行医令》的附件,随文下发至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参考教材、补充读物。
也许,本书可以作为亲朋好友探视病人的“黄金搭档”:一蓝水果和一本轻松有益的读物,这可是有益无害的送礼就要送健康:既有吃的、又有看的,多好!有浪漫一点儿的,再加上一束鲜花,作为陪衬、点缀。
编后:《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删节部分内容整理,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留存备查,自我欣赏。或许将出现在下一本书--《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的姐妹篇《癌症那些事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