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强者必将一往无前
1困难不会永远存在
1982年的夏天。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好象时光已经倒流到了本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代。美国经济又一次陷入危机,一家接着一家的公司宣布破产,失业大军迅速扩大,经济严重而持久地衰退,就像血管破裂一样,经济危机的浪潮席卷全美。
政治家充分利用国家的危机状态,抓住良机大力抨击对方政党的失败、弱点和错误。民主党抓住机会攻击执政的共和党政府,共和党也反唇相讥,指责“民主党制造危机”,并把危机留给了共和党人。
每个人都在忙于指责——却没有人解决问题!
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在继续发展,经济衰退席卷全国,几乎每个人都受其影响,无人能够幸免。
没有人能否认国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人们面对经济困难的态度。
颓废的思潮像瘟疫一样散布在社会的各阶层,要防止自己不受颓废思潮的影响可不容易。它在人们口中散布,在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在电视屏幕上、在收音机的新闻报道中传播。
颓废思潮传播得如此之快是因为在危机时期,人们倾向于消极态度。一个组织、一个公司、一种生活或一个国家一旦染上了颓废思潮,它就会传染到人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之中,就像白蚁秘密地在建筑物里繁殖一样。
就在这次全国性颓废思潮的中期,著名的成功学家、激动人心的演说鼓动家罗伯特·斯凯勒博士来到芝加哥,准备为一个大型集会作以动机为主题的演说。
每年斯凯勒博士都要横跨美国,为医师们、行政官员们和学生们,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们,作大约100次关于成功原则的鼓动性演说。
然而,这次集会却使斯凯勒博士感到有点特殊。他的听众都是农业协会的会员,他们代表了美国中部依阿华、密执安、依利诺斯和明尼苏达等州的农场主。斯凯勒博士在依阿华农场出生、长大,他把这次演说当作接触来自他40年前离开的同一土壤的人的好机会。
他认为会有个热情、激动的夜晚的期望很快被几个表情忧郁的人破灭了。别在他们黑色西服翻领上的胸卡表明他们正是这场即将开始的演讲的听众,他们压抑着不安的心情向他们的演讲者问候:“斯凯勒博士吗?非常感谢您的到来!”
他们的话使斯凯勒博士想起了他所曾经经历过的悲剧场面。在医院、法庭里或在纪念集会上,他曾听到过这样的话:“非常感谢您的到来!”他禁不住觉得他是身处其中一些悲剧场面,而不是在一次聚会中。
一个年轻些的人说:“有3500人等着听您的演说。”
他的同伴插嘴道:“这些人身处困境,他们不想听你讲有趣的故事,他们也不要看到你像在电视节目上一样咧嘴大 笑。他们也不要你拍着他们的肩膀承诺:“一切都会好的!”
与此同时,两人肩并肩地挡在演讲者面前,像是要挡住他走上讲坛。前一人又说:“对,斯凯勒博士,那些人正在失去他们的农场,他们即将破产,可怕的压力正摆在他们的婚姻、家庭面前,他们需要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希望,给他们希望吧。”
说完一通忠告后,他们向一个身体健壮的人点了点头,那人把微型话筒别在斯凯勒博士的衣服上,这时,通过隔开后台和讲坛间薄薄的板墙,斯博士听到集会主持人的介绍:“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很高兴介绍我们今天的主题演讲人,他就是罗伯特·斯凯勒博士。斯凯勒博士是闻名世界的水晶宫大教堂的负责人。建造那座美丽的建筑物他们花费了2000多万美元而无负债,没有任何知名人士、任何专家、任何演说家比加利福尼亚的斯凯勒博士拥有更多的听众。我们很荣幸地欢迎世界最成功的人之一——罗伯特·斯凯勒。让我们热烈地欢迎他!”
当斯博士走上讲台,面对汇集在一起的这许多被压抑的灵魂,他的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3500个人站着鼓掌欢迎这位将给他们带来安慰和指明出路的演讲者。
这时,斯博士发现,他精心准备的演讲内容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他准备用以“鼓动观众”的3个笑话也已无影无踪。
他走上讲台,心里不知道该向这些困境中的人们讲些什么好,他无言地从讲台的一边走向另一边,努力集中思想。他看到了听众的眼睛,回想起委员会成员刚才的欢迎和忠告。于是,他决定从提出个问题开始他的演讲。
“听说你们正处于困境之中,是真的吗?”
提问使他有了停顿的时间,这样的停顿可以解救处于公众面前的演讲者。
他仍然前后踱步,装作很有信心作一个精心准备的演说。
他看得出他提出的公开问题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似乎比他准备好的3个有趣的故事还要见效。
这样,斯凯勒博士便开始作一次即兴演说,他不断地把头脑中涌现出来的新想法加人其中,竭力要用演说来帮助这些处于困境中的人,给他们希望。
他想起了几年前他在密执安州的希望学院读研究生时学到的公共演说、报告、争论、口才方面的知识,也想起了在西部神学院受过的布道训练。最有效的演说不是布道而是实证。基本原则是:如果你提不出什么建议的话,你就讲讲自己的经历。
如果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富于挑战性的、危机性的事件及你曾用过的解决办法,那就讲讲!人人都喜欢听这样的好故事。
--励志畅销书《人性的强点》 连载
编后:改革开放初的著名励志畅销书二剑客之一《人性的强点》重现江湖,92励志畅销书消声匿迹20余年,今日读来,仍然有励志作用,故此连载,也借网络留传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