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自我康复 >> 正文

我国癌症康复、姑息治疗的发展与展望

更新时间:2008-3-13 11:09:53 来源:WEB 作者:刘淑俊 可选字体【

2.1 我国姑息医学的发展史 我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事业起始于80年代初,李同度教授于1985年首次在广州中国卫生部召开的全国肿瘤防治经验交流会上做了“晚期癌症患者收治是个社会问题”的报告。1987年自筹资金筹建了我国第一、世界最大、拥有500张床位,收治晚期癌症患者为主的中国癌症基金会安徽肿瘤康复医院。1994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共25人,现该委员会委员已扩大为49人,全国先后成立了辽宁、海南、安徽、湖北、广东、北京、上海等各省市的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推动了全国的姑息医学的发展。

    1990年我国政府与WHO共同在广州召开了专题会议把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推向全国,将“癌症疼痛的治疗”译成中文,推动了教学、医疗工作的开展。1991年卫生部发出12号文件关于“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积极研究开发止痛药物,并出台了一系列供应办法,保证医疗之需并防止滥用,继之全国举办了各种规模的学习班、研讨会及专业会议,WHO先后于1992年和1998年参加了在合肥和北京举办的癌痛与姑息治疗研讨会。1992年会后孙燕教授组织讨论与制定了“中国癌痛药物使用原则”,上报卫生部报批后下达文件给全国。一系列的教育、研讨推动与交流了国内姑息治疗工作。由孙燕、顾慰平主编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于1999年和2002年相继出了二版。李同度主编的“癌症疼痛控制与姑息治疗分册”也于1999年出版。形成了国家级的指南。

    临床工作方面:孙燕院士和徐国柱教授相继发表了二篇多中心协作的文章。分别对3 591位及941位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的中、重度癌症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用药后1天疼痛开始减轻,6天后疼痛稳定,15天则96.8%的患者达中度以上缓解。多数患者用药剂量在50µg/h以下,且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可耐受。关于美施康定的临床观察,选择了病例数>100例,并进行了个体化剂量滴定的材料进行统计,总计1 244例。对重度疼痛的有效率为92.6%到98.6%。27%~52.9%的患者仅用20mg~60mg初始剂量即可满意止痛,用药3~4天可达疼痛缓解,随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最高用药剂量为1 200mg,最长用药时间为670天。这些资料有力的说明了癌痛可以治疗,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有效性、可行性。推动了阿片类药物的消耗,使我国医用吗啡消耗从1984年的4kg增加到2001年的211kg。

    癌症疼痛的规范化处理也促进了姑息治疗工作的广泛开展,近年来多项研究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云南省1 827名医生对癌痛知识的调查,全国22省市428位医生对姑息治疗态度的调查,全国20省市1 082位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发病的调查。反应了癌症及姑息治疗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心理异常在癌症患者的发生率。其他如1 000例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胃癌患者血清瘦素与营养状态的关系;癌症恶病质的研究;癌性贫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治疗;骨破坏机理及生化指标对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化疗不良反应(骨髓、肾脏、神经等毒性及其他症状)的防治;老年肿瘤的治疗;评估癌症患者QOL的12项指标及中国癌症病人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表(QOL-CCC)的建立;癌痛、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均推动了姑息治疗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了多学科的协作。

    上海市自1986年~2000年推行不同时期的恶性肿瘤防治规划。1995年~2000年规划提出上海市晚期癌症患者的照顾率达85%。2001年~2015年规划中把晚癌患者姑息治疗列入上海市慢病防治的优先项目之一。提出到2005年癌痛患者“三阶梯止痛”规范治疗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辽宁省肿瘤医院创建无痛医院的经验、全国及各地肿瘤康复会的组织经验是以回归社会为目的,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康复之路做出了贡献,并为心理社会肿瘤学在中国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全国各地宁养院的特色工作以家庭病房为主,为今后全国开创Hospice和家居服务创造了经验。由癌症康复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倡导、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重点城市的100家医院的“无痛过年”活动启动了各地区、医院相互竞争的为患者送爱心活动。各地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及癌症康复会都在积极地开展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事业。全国姑息治疗工作正健康蓬勃地发展。(刘淑俊)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