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病人疼痛造成的危害是较严重的,如功能障碍,全身衰竭,心理压抑等等,往往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性疼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其治疗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西医应用的药物梯度止痛、放疗、化疗.神经阻滞、脑垂体切除等,利弊不一,往往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取得了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小。并且中医药在癌痛治疗方面具有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特点.并较之西药单纯镇痛,更能有效地控制肿瘤,改善全身症状,更多的情况可以减少西药的剂量从而有着确切的临床价值。
中医学将癌症所致的疼痛称为癌瘤痛,是指瘤毒侵犯经络或瘤块阻滞经络气血而致机体某部位的疼痛。癌瘤痛在中医文献中常出现于积、瘤、石、瘕、乳岩、石疽、噎嗝、反胃、脏毒等及其所致的气血衰败诸病候中。《内经》中有“大骨枯槁、大肉下陷、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颈”的描述,极似肺癌晚期疼痛。《诸病源候论》不仅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多种癌痛的临床表现,还讨论了其病因病机,认为“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其痛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已。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有常处。此皆由寒气搏于脏腑,与阴阳气相击上下,故心腹痛也”。《千金方》云:“食噎者,食无多少,惟胸中苦塞,常病不得喘息”,是对食道癌痛的描述。《证治要诀》云:“脾积在胃院,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是对肝癌痛的描述,等等。
癌痛的病机虽然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①由于一种或数种外邪入侵机体,病邪交争于体内或结聚于某一脏腑经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致使气机的升降出入紊乱,血运不畅,瘀阻经脉,闭塞凝聚而结块作痛。这种因邪实而致的疼痛,通常谓之“实痛”,前人将其病机概括为“不通则痛”;②肿瘤日久,邪气客居较深,正气损伤,气血虚弱,无以荣养经络、脏腑,亦可出现疼痛。经云“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即是此理,这种疼痛称之为“虚痛”,其病机属“不荣则痛”范畴。
现将其应用现状综述于下:
【传统中医药方法】
癌痛的中医内治法:
癌痛可按辨证治疗,有人总结为:肿瘤早期、中期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并见。临床治疗癌痛可分为八大法:散寒止痛、活血止痛、行气止痛、化痰止痛、清热止痛、固涩止痛、安神止痛、补虚止痛。比如予香砂六君汤、枳实消痞丸、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温胆汤、茵陈五苓散、一贯煎、四磨饮子等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有效率近40%。
癌痛可按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方剂,比如:(以下单位均为克)
治疗脑瘤所致头痛:治则:疏风清窍升阳定痛:方用:茯苓15 川芎10 升麻10 天麻5 白芷18 僵蚕10 白蒺藜10 藁本10 蔓荆子10 水牛角10 白菊花10,并随症加减。
肺癌所致胸痛:治则:行气宽胸养血止痛:方用:全栝蒌15 批把叶10 木蝴蝶10 浙贝母15 百部15 薏苡仁20 延胡索10 五灵脂10 川楝子10 荜茇3 百合15 矮地茶10,并随症加减。
乳腺癌所致胸痛:治则:行气解郁调理冲任通络止痛:方用:当归15 赤芍10 白芍10 炙甘草5 生地10 熟地10 川芎10 月季花5 郁金10 香附10 野菊花10 丝瓜络15 柴胡10 延胡索10,并随症加减:
食道癌所致胸痛及吞咽痛:治则:化痰宽胸降逆止痛;方用:旋复花10 代赭石15 柿蒂20 竹茹10 石见穿10 石上柏10 浙贝母15 山豆根10 全栝蒌10 清半夏10 台乌药10 并随症加减:
肝癌所致胁痛:治则:疏肝理气养血止痛;方用:醋柴胡10 青皮10 陈皮10 生地15 白芍20 炙甘草5 八月扎10 凌霄花10 鳖甲10 香橼10 川楝子10 五灵脂10 延胡索10;并随症加减:
胃癌、胰腺癌所致上腹痛:治则:理气和中健脾止痛;方用:党参15 茯苓15 白术15 陈皮10 香橼10 佛手10 绿萼梅5 木香10 台乌药10 川楝子10 刘寄奴8 毕澄茄3,并随症加减:
妇科肿瘤等所致小腹痛:治则:温经燥湿化瘀止痛;方用:当归20 赤芍10 白芍10 炙甘草5 泽兰10 苏木10 刘寄奴8 五灵脂10 月季花5 乳香10 没药10 罂粟壳8 九香虫5,并随症加减:
原发或转移癌所致周身骨痛:治则:通络壮骨祛风止痛;方用:桑寄生20 秦艽10 桑枝30 木瓜15 苏木10 骨碎补10 透骨草10 海桐皮10 千年健10 稀签草10 狗脊108 徐长卿10;并随症加减:
另外还有大量临床报道用中药复方治疗癌痛的经验,比如用阳和汤加味治疗癌骨转移疼痛总有效率为76.7%。 用清营汤加味治疗肝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痛病人总有效率81.4%等等。
单味中药抗肿瘤的研究开展亦很深入,临床报道很多,如郁金所含的姜黄素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泻、减少尿内尿胆元,并能轻度镇痛作用。白芍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姜黄含挥发油、姜黄素、果糖、葡萄糖等有利胆、镇痛、抗菌等作用。独角莲祛风化痰,逐寒湿、通络止痛、解毒散结。马钱子、急性子通络止痛效速。麝香辛温通络善行,烈香走窜,开窍启闭,通经去瘀,消肿散结,行气止痛。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散结止痛。蝎子、蜈蚣两者虽都有毒,但皆善解毒,蝎子能消散肿结,蜈蚣善解凝聚,两者合理伍药,功力益彰也。水蛭、壁虎,具有散结破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本草》称水蛭为化瘀行血之妙品,壁虎新近有以泡酒治食道癌之用。苏木可增强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力。冰片以助发散热毒,缓解疼痛。生南星、生附子、生川乌是已故名医蒲辅周的三生祛痛方,山慈菇清热解毒、治痈散肿、散结止痛。血竭活血祛瘀止痛.白花蛇解毒散结止痛,白芥子利气豁痰、散结止痛。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大腹皮、延胡索、青皮行气止痛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另有单方制剂马钱子胶囊治疗癌痛的临床报道,有人将马钱子入麻油中炸至膨胀焦黄后,滤净油冷却,研末装胶囊,每丸200mg,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癌痛的中医外用法:
吴师机谓: “外治之法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外敷:癌的疼痛,多贴近体表,痛区中药外敷,可使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且无内服药之副作用,属非伤性疗法,具有“祛邪而不伤正”的优势。确能使部分肿瘤患者达到减轻痛苦,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如我科自制冰蟾膏,临床止痛效果显著,有效率达到80%以上。另外还有不少个人自创的外用镇痛膏药,比如普陀膏(血竭、地龙、全虫、蜈蚣、水红花子、僵蚕、木鳖子、大枫子、地鳖虫、虻虫、冰片等经麻油熬炼制成);消肿膏(独角莲、胆南星、生半夏、马钱子、蜈蚣、乳香、没药、藤黄、冰片);止痛抗癌膏(三七、蚤休、延胡索、黄药子、芦根、川乌、冰片、紫皮蒜、麝香)等等。
外用药物多有毒性,宗“以毒攻毒”抗癌肿之旨,外敷贴用,则有“峻药缓攻”之妙。同时多加用芳香厚味之引经药,可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以增强药物的吸收及渗透作用。
另有单方外用药的临床报道:蟾蜍皮:取大活蟾蜍1只,剥皮后清水洗去污物,然后将患者最痛处的皮肤用温水或酒精擦净,将蟾蜍皮贴敷此处,每日更换新鲜蟾蜍皮3~4次;鼠妇制剂:取干燥鼠妇120g,加白酒500ml,浸泡3日,用毛刷取浸泡液在疼痛部位连续擦3~5遍,每日4~6次。
还有选用穴位贴敷来加强止痛之力,比如在期门穴位贴敷,意在使药力循经穴入足厥阴肝经,迅速发挥对肝癌的止痛作用。
但是,外用药对疼痛表浅者效较佳,对深在的疼痛则显其力不足,估计与药物离疼痛部使较远及药物吸收有限有关。若内外兼治可望进一步提高止痛效果.
癌痛的中医针刺疗法:
针刺止痛,是一种纯经络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理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的机理.利用针刺以舒通经络、调理气机.针刺止痛是已被公认的事实,针刺可以达到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目的。其曾用于针刺麻醉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近年来针刺在控制肿瘤疼痛临床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针刺止痛作用迅速,疗效可靠,无依赖性、成瘾性及戒断性。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能调整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调整脏腑气血虚实状态。因此,针刺可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用针刺代替西药止痛或减少其用量,来减轻副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临床运用时可根据原发灶不同选穴有差异,如肝癌取穴:肝俞、胆俞、膈俞、期门、太冲、阳陵泉、足三里、血海;子宫癌取穴:气海、五枢透横骨、肾枢、气海枢、腰阳关、次髎、太冲、阴陵泉;胰腺癌取穴:膈俞、脾俞、心俞、人中、承浆、足三里、内关、太冲等等。可根据个人的经验来辨证选穴。
但是,从疗效上分析,单纯应用针刺对于晚期癌痛有镇痛不全的缺点,而且须强刺激,即时止痛效果好,长时止痛效果不佳,须反复针刺,有时需一日数次,这些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治疗上的痛苦。所以临床很少长期单独以针刺止痛。
其它:
中药灌肠、点穴按摩和气功对癌症亦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现代中医药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癌症患者的常见疼痛原因有三类:①最重要的一类,是直接与肿瘤侵袭有关的疼痛。骨转移、神经压迫或浸润、空腔脏器受侵是直接由肿瘤累及造成疼痛的最常见原因;②包括那些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综合征。这一类包括在化疗、手术、或放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或由这些治疗引起的疼痛;⑧是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无关的疼痛。
针剂:
目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传统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制取的注射剂,是具有双相广谱的多功能抗癌药,其中不少具有止痛功效。现将当前常用的具有良好止痛功效的抗癌中药针剂介绍如下:
康莱特乳:
是从传统中药薏苡仁中提取天然有效抗癌活性物质一薏苡仁油,由先进的工艺研制而成的脂肪乳剂。薏苡仁性味甘淡,有健脾益气、渗湿排脓之功效,可使气行而湿除,肿消而瘀散,从而减轻或消除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蚀或压迫,达到止痛目的。动物实验表明,薏苡仁油能减少肌痉挛,并缩短其疲劳曲线,从而缓解疼痛。据报道:康莱特对晚期大肠癌、肺癌疼痛治疗效果最佳。有效率分别达84.6%和77.8%。研究发现,康莱特除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通过抑制化疗间期因瘤体缩小而引发的癌细胞加速增殖而发挥作用。康莱特的止痛疗效确切,同时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进食欲,KPS评分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无副作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康莱特是一种中药抗癌药,其止痛作用可能是其抗癌有效的表现。因此,康莱特是较理想的抗癌止痛新型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华蟾素注射液
华蟾素系传统中药中华大蟾蜍皮的水制剂,主要含有蟾毒内脂等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化瘀溃坚等作用。华蟾素是从中药蟾蜍提取的有效成份,蟾蜍的主要成份有蟾蜍甾二烯类、强心甾烯蟾毒类、吲哚碱类、甾醇类等…,具有解毒、止痛等功用.动物实验证实,使用华蟾素后在小鼠热板电击法、兔神经总和机能法中,均可提高痛阈…,且止痛迅速。有人对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镇痛作用部分是通过阿片受体介导的。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对于轻、中度疼痛患者疗效较好,重度疼痛患者疗效相对差些。对于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肝癌、肠癌疗效较好。华蟾素的止痛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止痛作用,通过抗肿瘤间接发挥止痛作用可能也是止痛的机制之一。另有人报道华蟾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效果不错,华蟾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机理,可能是华蟾素所含吲哚类生物碱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痛阈,以及它可渗透进骨病灶,直接抑制肿宿细胞或破骨细胞活性,减轻骨质破坏,从而止痛。
还有人用华蟾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疼痛,方法取双侧足三里,每侧1ml穴位注射,隔日1次,连续10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64.7%;。足三里是常用针刺镇痛穴位,而穴位注射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小用药量.减少药物积蓄和毒副作用,可反复使用,简便易行。该项研究观察到华蟾素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镇痛较为理想,且毒副作用较小,安全可靠,是治疗肿瘤疼痛的一条可行途径。蟾酥毒药理研究具有洋地黄洋作用,虽然穴位注射剂量较小,但对于体质特异患者仍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应慎用;
复方苦参注射液
复方苦参注射液以苦参等天然中草药为原料,经现代技术加工制成,不仅具有抑制和杀伤癌细胞作用,且对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能缓解疼痛、止血,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鸦胆子油乳
鸦胆子系苦木科植物的果实。别名苦参子、苦杉木、老鸦胆。鸦胆子功能清热解毒,抗疟治痢,腐蚀赘疣。其药理作用:鸦胆子油乳对赘疣细胞有毒性作用,能使细胞破坏,细胞核团缩,细胞坏死脱落,从而缓解肿瘤疼痛。
艾迪注射液
艾迪注射液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制成,临床亦有报道艾迪注射液在抗癌的同时也可缓解癌疼。
氢溴酸高乌甲素
氢溴酸高乌甲素是一种中药制剂的止痛药,临床已在广泛使用,有人作过实验,6mg/kg的镇痛作用与吗啡7.5mg/kg的镇痛作用相当,但起效时间慢,而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兼有弱镇静作用。
此外还有乌头注射液:为济南市为民药厂提供,规格每支lml(含乌头甙类生物碱0.62mg)。肌肉注射。安络宁注射液:纯中药制剂,每支2ml,南京市金陵老年病康复医院研制,治疗时以16~24ml加入25%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
均有报道可止癌痛等等。
中成药
中成药新癀片主要成分为三七、牛黄、肿节风等组成,具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通络止通作用。其中主要成分三七有活血化瘀功效,“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应用此药时,应有规律地按时服药。剂量根据病情由小到大直至病人不痛为止。临床还表明,新癀片对胰腺癌、肺癌骨转移,乳癌等都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此外,癌痛灵、西黄丸、清肝瘤合剂等,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疼痛症状的作用,可酌情选用。
现代透皮缓释技术
采用现代透皮缓释技术.将过去认为不适合作透皮传输的中药大分子药物整合到能传输全身的贴膜中。药力经脐周皮下静脉一门静脉一肝血窦一下腔静脉或通过腹壁上、下动脉一毛细血管一腰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而运行全身。贴于患处的药贴,可使局部药物浓度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起到较理想的镇痛效果。贴于相应经络穴位则可行气活血,调节机体免疫机制,改善脏腑的功能。药贴的给药途径为体外给药,为中、晚期不能进食及顽固性恶心呕吐癌症患者提供了治疗条件。尤其能为呼吸困难、又要慎用西药镇痛剂的患者,创造了安全、可靠的镇痛手段。
穴位离子导入
有人报道:采用穴位离子导人:胸痛取内关、膻中、阿是穴,腰强痛取环跳、肾俞、阳陵泉、昆仑等穴,内脏痛取相应脏器的俞、募、原穴。血瘀明显配血海、膈俞,痰凝配丰隆,气滞配行阃或太冲。取元胡、乳香、没药、丹参各100 g,徐长卿150g,入75%酒精浸泡1个月以上,取药液加少量冰片及二甲基亚矾即可使用。将药液浸湿BG型电子止痛治疗仪的电极套,并将电极套人其中,置于所选穴位上进行中药穴位离子导人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以此方法治疗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恶性淋巴瘤及后腹膜肿瘤等所致疼痛,效果良好。
【总结】
目前对癌症疼痛的中医药治疗文献报道较为丰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较镇痛西药相比,中药止痛的起效时间较长,患者常常因不能耐受而放弃中药治疗.因此如何缩短起效时间,是今后中药治疗癌痛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对癌症疼痛,应以系统论的观点来指导临床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结合辨病及镇痛治疗,这样可有效地控制肿瘤,从而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疼痛间隔时间,降低疼痛强度。对于外治疗法应改革传统的膏、散等剂型,积极吸收现代药学的先进成果,如透皮吸收和控释贴膜技术.使中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注射疗法具有起效快、应用快捷的特点,应积极开发。此外,对于中药镇痛机理的探讨还处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层次.缺乏现代药学有力的支持。由于动物疼痛模型的建立尚不完善,因此中药镇痛的实验性研究较为薄弱,还需进一步加强。
中医在治疗癌痛方面的应用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有些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原始性,较粗糙;有些报道的病例数太少,所选方药和临床治疗缺乏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在止痛疗效上,缺乏统一的疗效标准等。因此,进一步研究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严格的科研设计,样本量适合,设立对照组,多做前瞻性研究,少做回顾性研究;.②进行严格的统计学处理,使中医科研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③提倡使用WHO制定的疼痛标准判断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