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学术交流 >> 正文

试论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中医药学报》

更新时间:2014-7-3 21:31:30 来源:本站 作者:张华 可选字体【

《中医药学报》 1 9 8 9年第4

试论中医的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

上海中医学院研究生张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东西方文化之间互相冲撞激荡、互相吸收利用。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的科学技术浪潮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医和多学科之问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世界性的“中医热”,中医本身也吸收,利用各学科的技术,出现空前的学术活跃局面。但就在这五彩缤纷的科学变革中,也同时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对中医的信任危机及由此而产生的中医理论易辙倾向。

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不仅存在,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广度和深度,中医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都受到了震荡,这一倾向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中医的发展方向,侵蚀着中医的固有体系,动摇着中医的根本基础,是阻碍中医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出现在当今科学技术风云变幻之日绝非偶然,本文就其形成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发展趋势试析一二,提出商榷。

一、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的历史根源

在中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医某些理论如命门部位等的怀疑、争论由来已久,这类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学术争鸣,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将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进行物化,率先易辙者,当属清代王淸任。王淸任在其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脏腑”概念与人体解剖所见实质器官一一对应,对不符合解剖器官的中医理论力主 “改错”。他在“亲见改正脏腑图”中注明:“肝四叶,肝体坚实,非胸、胃、膀胱可比,绝不能藏血”。“两傍肾体坚实,内无孔窍,决不能藏精。”并认为“气向里吸,则肚腹满大,非肺满大。气向外吐,则肚腹虚小,非肺虚小。出气、入气、吐痰、吐饮、唾津、流涎与肺毫无干涉。”对无解剖器官对应的“命门”、“三焦”,更是持否定态度。王清任及其《医林改错》对于中医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但就其将中医理论中的脏腑概念与解剖中的实质器官相等同,以人体解剖中的器官来“改”中医理论脏腑功能之“错”,实为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的始祖。

在引入西医,翻译西医理论中的人体器官名称时,没有采用像翻译化学元素等所采用的音译方法,而是直接采用了中医理论中相似的脏腑名称等概念。由于中医理论的高度综合性 和抽象化,当西医占据主流地位时,人们很自然地用和中医相同名称的西医脏腑来对照中医的脏腑功能,相符合的,谓之为“精华”,不相符合的,斥之曰“糟粕”。这就很容易得出中 医“不科学”的结论。

解放前,.政府当局、从法律上限制,取缔中医,强行中医“易辙”。然而,中医理论理论根深蒂固,仍然朝着自己的发展方向,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固定了中医理论体系,显示出中医理论体系的顽强生命力。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中医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前不同的是,这场灾难,打着的是“关心”、“发展”中医的旗号,而从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实践都是大易辙,传统的中医理论,被斥为“四旧”、“封建”、“迷信”而进行批判,传统经典,一概摈弃,只从中抽取枝、叶,凑成为简单的、所谓的“中医体系”,使中医理论体系濒于毁灭边缘。文化大革命对中医的影响,实为中医理论易辙和信任危机的根源,

二、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的社会因素

人们在评论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时,有一条重要的依据就是:中医的发展速度缓慢, 这是撇开了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因素,简单地把中医和西医的发展速度相比后所得出的结论,由于两者发展速度之悬殊,自然得出中医不科学的结论而试图从理论易辙寻找出路。殊不知,中医发展缓慢除了历史原因外,还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

由于中医学主要思维方式、概念、理论是立足于自然过程与人体生命过程及其各种方式 的相互作用,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整体、系统和运动的观点之上,所以,中医的研究具有宏观性、整体系统性的特点,需要较大规模的、多学科的协同作战,而要做到这点,要有相当的人力、物力。能满足中医研究需要的协同作战、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历史上没有过,我国目前也不可能达到。而西医研究基本上是采用还原论的方法,是假定人体某一局部是相对静止、与整体没有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具有简明、直接、直观的特点。我国的西医发展迅速,除有较中医研究多的人力、物力外,还直接利用国外的西医及其它学科的新成果,从世界范围上看,中医的研究规模远不能与西医相比。撇开这些对科学研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来对中医和西医的发展速度进行简单的对比,很容易得出“中医不科学”的结论,并由此产生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

在中医界,“政策保护'”和“统一的新医学”似乎已成定论,毫无疑问,党的中医政策 使中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某些观点却对中医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本文仅从学术的角 度探讨某些对中医发展、对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所起的作用。“政策保护”和“统一的新医学”很自然被理解成:中医只有在马的保护下才能生存,并最终将统一到新医学中去。这实际上是人为地把中医罝于政策保护之下,限制了中医发展的规模、规定了中医发展的方向,成为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的社会原因之一。“政策保护”和“统―的新医学”对中医的发展有许多弊端,首先,―它使中医在主观规定'的范围中畸形发展,使中医失去了原有的独特的科学体系,失去了一门自然科学所应有的顽强生命力,最终必然在科学的竞争中自然陶汰、自然消亡。自然科学发展既不需要限制,也不需要保护,它按自然规律自由发展。其次,它使中医产生巨大的惰性,因为既然有政策保护,又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定的发展方向,很难产生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从而坐等西医来结合、统一。

三、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傾向的理论基础

中、西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自按照自己的料学体系,不新自我变革、自我完 善,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分别成为世界文化和医学科学的组成部分。西医学理论体系立 足于近代实验生物学的基础之上,以还原论、实证法和分析法为主要的方法论,研究疾病在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结构上形态、生化改变,其特点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高层次的 现象还原到低层次来考察。中医学则引入并发展了阴阳五行等自然哲学概念,以整体观和综 合法为主要认知手段,注重研究运动中的人体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及其整体的系统变化。由于中医和西医分别在各自的方法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所以,离开自身固有体系,以任何一方的理论来分析、评判对方,都是不科学的。

以西医理论来对照中医理论,用西医的标准来判断中医理论,用“唯物”的方法来替换 中医概念,是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的必然结果和理论基础,这种“唯物”的替换,从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到临床治疗,整个中医体系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否定,于是,人们只能沿着西医已经走过的老路,采用西医的手段,在实验室中,在玻璃片中寻找所谓的“中医的科学枳据”。

当代科学,正而临时、空、场而困惑,带头学科物理学的前锋,正向着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靠近。西医学也由于遇到人体复杂的运动过程无法还原,在方法论上走入了死胡同,发展方向转入了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试图从中医式的思维方式中寻找出路。就在人们怀疑中医的科学性,对中医产生信件危机,主张中医现论改弦易辙时,当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却令人吃惊地一再与中医某些理论相吻合:西医学近年来实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更早地注意到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因素,在形成理论体系的初始阶段起就采用了生物-心理-自然-社会的医学模式;中医没有进行完备的动物实验和人体解剖,而是运用系统的思想,直接依靠千百万人长期大量的实践观察,利用人体自身〈运动变化中的活人体)进行了亿万次的重复实验,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理论;中医把自然界和社会看成一个系统,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系统,其中又包括了阴阳、五行、脏象等许多小小系统,这些系统无时不相互影响,从而组成了人体生命活动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医正是鉴于这种观点,采用活体、联系、整体、动态的观察方法和治疗手段,这与现代系统论思想令人吃惊地吻合,中医的治疗并不追究药物如何进入体内、如何影响人体的生理代谢,只注意药物对人体作用后的效果,这与现代控制论中的黑箱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治疗包括药物、针灸、推拿、实际上是给人体输入某种信息,通过这种信息的转入来改变转出信息,从而实现对机体整个功能状态的调控。脏象学说中的五官、九窍,就是把五官当作内脏病理生理信息灵敏的转出端,这和现代信息论思想极为相似。中医诊断并不强调某种或某些指标,中医的“证”

是疾病症状信息的模糊集合,四诊合参和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模糊数学的思想。中医的经络学说、耳针疗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生物全息律。所有这些 说明中医理论体系具有超前的观念,是建筑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经指出:“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景向,植根于欧洲 城市国家的原子群集哲学,对于采取十九世纪的现代科学结构具有重要怠义的有机哲学,却 可能导源于古代中国官僚社会。”(李约瑟:《中国的科学和文化》卷52391956〕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中医理论的超前科学性,而改改弦易辙。

四、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的发展趋势

对中医理论的信任危机产生了理论易辙,而理论易辙必然又加剧了中医的信任危机,二者互为因杲,恶性循环,但二者的必然结果是 “唯物”的替換,全面西医化。

“唯物”的替换,是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的理论依据,也是理论易辕的主要途 径。这种“唯物”的替换渗透到中医各个领域,它潜移墨化、偷梁换往,侵蚀着中医体系,使中医理论令人触目惊心地改弦易辙,于是乎,藏象成了器官、心包成了心包膜、气等于功能、血等于血液、脉是血管、营气是营养物质,津液为液体、气化为水液代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中医基本理论的易辙,导致了临床治疗的改位:中医的诊断套用西医的生化指标,辨证论治代之以西医的按病索方。这样易辙,实际上已经完全背弃了中医的固有体系、偏离了中医理论及其发展规律,而主要采用西医的实验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和标准,凡符合西医理论者,即所谓之为“精华”保留,凡不符合西医理论者,即斥之曰“糟粕”而抛弃。很显然,这样的“唯物”易辙只是重蹈西医已经走过的老路,它既不可能为中医找到什么科学根据,也不可能为发展中医提供什么实验基础,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导致中医理论的自我否定、自我替换、自我消亡。

实体不等于物质,.过程不等于精神,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当代科学理论的创立告诉我 们;科学的概念只有离开具体的有形事物,才能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意义。中医理论体系 中的阴阳、五行、精神、正邪、水火、寒热、 虚实、脏腑、经络、命门、三焦、气血、津液等,均是对人体物质运动不同形式和时空层次的高度综合和抽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概 括事物的特征。中医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人体生命活动那种最自然、最内在的联系和运 动,因为自然科学是“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展,以及关于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伟大整体联系的科学。”(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333页)

自然科学的任何学科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固守自己的理论体系,保持自身的 学术特征,发展中医也同样要在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体系的前提下,按照中医的思路 和方法,尽可能多地采用、吸收其他学科的技术,为我所用,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发 展中医,不能把坚持中医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医发展斥之为“封闭”、“保守”同时,发展中医也并不排斥其他学科分别采用各自的方法研宄、评判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控制论等新学科的创立,不仅不会替代、排挤中医,而且会推动、促进中医的发展。

综上可知,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论易辙倾向的提出,决非杞人忧天、危言耸听,面对现实,意识到危机和易辙倾向的存在,可使人振奋精神、勇于变革、迎接挑战,从而战胜危机、发展中医。

中医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孕育着产生了对自身的怀疑和否定,特别是近百 年来,形成了中医信任危机和理谂易辙颃向,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性产物,符合科学发展 的规律,因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危机就不会思变,当前的信任危机正孕育着一场中医理论的大突破、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在致吕丙奎的信中写道:“人体科学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 中医的观点,所以医学的方向是中医。”医学科学发展的事实也证明: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不是中医向西医靠拢,而是西医向中医靠拢。所以,中医界人士应该意识到信念危机的存在,纠正理论易辙倾向,以自信、自强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世界性的科学和文化的交汇中,.坚持中医的科学体系,同时大力吸收适应中医发展需要的各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变革、完善、发展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确立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

 

编后:本文为张华教授在读研究生一年级时所撰写的一篇中医政论文,发表于《中医药学报》 1 9 8 9年第4期,从中可以看出张华教授中医学术观的雏形,而在后来的《取缔中医访谈录》中有初步成形的系统论点;在《张华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30年临症笔谈》一书中有成熟和全面的学术观点。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