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人癌症启示录
名人,千万不要代言癌症
近年,诸多名人因癌症去世,让名人与癌症同时进入了普罗大众的世界,“癌症”这个人人忌讳的话题,也一次次地冲击听觉、视觉,成为日常的街谈巷议话题。
名人因癌死,百姓查癌忙。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一次次改变世界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公布身患胰腺癌的消息后,苹果股价当天下跌近10%,原来鲜为人知、属于比较低发病率的胰腺癌也进入了公众视界。而当乔布斯因胰腺癌去世的消息公布后,人们对癌症特别是胰腺癌的关注达到了空前,医院咨询胰腺癌以及和胰腺癌相关的检查也空前地增多。
不要说患癌名人的“癌”广告效果如此之奇好,就连电影《非诚勿扰2》中,著名影星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患黑色素瘤去世,有句经典台词:“我还要提醒大家一句,以后有黑痣赶紧点了”。结果电影上演后,前去医院点痣的市民“比平日多出了3倍”。
名人患癌是悲剧,名人之死是悲哀,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如果名人之死引起了公众对癌症的重视、如果我们真能从癌症名人发病和死亡总结出一点深刻教训,唤醒我们尊重自然规律,关爱生命,关心健康,带来了癌症常识的普及和防癌抗癌意识的增强,自然会降低癌症的发生率。那么,其始料未及的广告效应就是“善莫大焉”,客观上成为患癌症而去世名人为社会所做的公益广告,那也算是名人对我们人类的最后贡献了。名人也应该感到有所慰藉,驾鹤安然西去,可以安息矣。
名人代言牙膏、代言化妆品、代言药物……什么都可以代言,但有一样不要代言,就是:千万不要代言癌症!
名人生涯=癌症高风险生活
癌症的魔影,无处不在。患癌症名人,有国家政要、政府官员;有豪门望族、商业精英;有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有世界冠军、娱乐名星……“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穷人、富人都可能患癌。癌症不会因为你是达官贵人、你是社会名流、你是明星艺人,就对你网开一面,绕道而行。
我们对比已发生的名人患癌症的实际例子,患癌症的名人有非常明显的癌症成因,可以据此分析、归纳出名人罹患癌症的共通特点:精神压力大、生活无规律、饮食无度、海吃海喝、花天酒地……名人生涯=癌症高风险生活。
名人性格也是属于“癌症易感性格”。在社会压力日益剧烈的今天,开朗、平和的心态十分重要。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人的情绪与癌症的发生有高度的相关性。比如:性格抑郁的人和饭后常生闷气的人易得胃癌,脾气暴躁易得肝癌等。名人自然有“名人性格”, 性格抑郁、脾气暴躁、爱生气、喜骂人的名人比比皆是。“名人性格”自然也成为了“癌症易感性格”。
名人在这样的“名人生活”,也即“癌症高风险”环境中长久生活,癌症所需要的启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都齐全了。一次次地启动、点火,总有一次“癌基因”会被启动,癌症的生长和发展如同加速的火车、脱缰的野马。
所有的致癌因素名人都具备,而且比普通人要严重很多倍数,名人患癌的风险显然也就要比普通人高很多倍数。
一语成谶:“名人生涯,就是癌症高风险生活!”也许,这就是名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得癌的原因所在。一声叹息:大众仰慕的名人之路,实际上是拿健康作赌注、甚至用生命为代价,换取人的成名和事业的成功。
事业不能用健康作赌注 成功不能以生命为代价
可口可乐总裁迪森(Brian Dyson)说过:每个人都有五个“生命之球”,你的双手必须轮流抛掷“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与“生活”五颗球,而且不可以让任何一颗球落地。你很快会发现:工作是一颗橡皮球,如果它掉下去,会再弹回来。只要你还有能量,就可以再次努力得到。而其它四颗球是玻璃做的,如果你让任何一颗球落下,它会破损,甚至粉碎,将不会再和从前一样好了。其实,在这五颗球中,“健康”这颗玻璃球是最脆弱的,破损了或打碎了,就不可能再复原了。
加拿大华人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在《健商HQ》一书中首创健康商数概念,即健商(Health Intelligence Quotient,HQ),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的反映。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是1,事业、爱情、金钱、家庭、友谊、权力等等是1后面的零,所以只有1的人生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失去了1(健康),后面的0再多对你也没有任何意义,正所谓平安是福。所以幸福的前提是关爱、珍惜自己生命,并努力地去创造、分享事业、爱情、财富、权力等等人生价值。没有健康,没有生命,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财产是儿子的,儿子是老婆的,老婆是别人的!
癌症名人中有很多都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是名闻世界的“工作狂”。 “工作狂”的特点就是工作强度大、工作目标制定高,长时间睡眠不足,业余生活较少,漠视小症状,不重视心理健康,缺少适量的运动,自我期望值较高,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情绪不稳定易怒等。
中国时尚界教父级人物,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吴泓在中国树立了时尚理念,让人们知道,时尚能够改变生活,时尚离自己并不遥远。吴泓因患胰腺癌在38岁年华去世。人没有时尚可以活,可是没有健康的时尚将会怎样?!“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没有了生命,时尚有何用、时尚又何在?!时尚离我们近了,带给我们时尚的人却离我们而去了。
“工作狂”在医学上早被认定为癌症的“高危”人群。名人大多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为了取得事业的成就付出了远高于常人的辛劳,面对繁杂的工作忽视了身体的健康。名人大多数是富有人群,不差钱,不缺吃,甚至是生活无度;海吃海喝。报载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生前经常忙于应酬,生活极不规律,酒不离口,为他的患癌埋下了隐患。
据凤凰电视台《鲁豫有约》节目披露:曾创作抗癌漫画《滚蛋吧!肿瘤君》的80后漫画家熊顿,患恶性淋巴瘤一年逝世,病前的生活是“晨昏颠倒、三餐不定、冬衣不过三件、夏天不盖毛毯、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
应酬是名人癌症高风险生活中的主要因素,众多名人都异口同声无法摆脱应酬。笔者不属于名人,应酬也不少,但为了健康,笔者有一套推脱应酬的绝招。拒绝厂商应酬的绝招是:你先问问各家公司的经理、代表,有没有与笔者吃过饭的?!没有?吃饭免谈!对付病人家属应酬:我们科没有吃病人的先例,不能破例。对付单位领导同事应酬:书记请吃都没去,吃你的请书记岂不是很大意见,都不吃了大家都没意见。
金融业的工作压力大,患癌率和“英年早逝率”也同样高——国内金融界知名大腕基金经理、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孙延群因胃癌去世,年仅41岁。而在他去世半个月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传奇人物、前君安证券总裁及深圳晓扬投资创始人杨骏也因罹患肝癌在上海辞世,40岁。两位金融大佬在世时都是典型的“拼命三郎”工作狂,身兼数职搏杀,疲于奔命走窜,而且对工作和自我要求极高。
某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国公司,全国2000名员工,12个生重病,处在医疗期,其中8个罹患癌症。一高管患肝癌,月薪4万,也无力支付治疗费用;还有一个29岁的年轻主管,白血病,4个月的治疗耗尽家财,拿到公司的第一次捐助时,离世。
“世间都说名人好,谁知名人长寿少”。名人生涯都是“以健康换金钱”、“以生命换成功”。如同一个国家,追求发展是否值得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样,追求事业成功是否值得我们以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做代价?!这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其无可争议的正确答案就是“NO!NO!NO!”
奥斯卡获奖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这难道就是对名人生涯和生命过程的高度概括?!肖申克的救赎是自我救赎,生命的救赎又在哪里!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此语虽然人尽皆知,但要真正领悟,殊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禄利憎视为人主要的最高追求,却不知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是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