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
转移性骨肿瘤一般发生于30~35岁以后,通常为多发性,但单发者亦不罕见、40~50岁以上的患者,如病变呈恶性骨肿瘤表现,应多考虑转移瘤。转移瘤最常见于骨盆、脊柱及肋骨,在四肢好发于股骨及肱骨的近侧骨干部分。常见肿瘤以上皮癌和腺癌为主,有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宫颈癌、消化道癌、肝癌等。骨转移癌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以溶骨性最多见。 |
[临床表现] |
根据转移部位、原发肿瘤的类型及生长速度而异。早期时,一般为局部疼痛或反射性疼痛。疼痛在开始时常很隐蔽,呈间歇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剧,呈持续性。有时主诉为风湿痛或下背痛,应用止痛药物可获得改善。晚期时,疼痛剧烈,需用大剂量麻醉药物才能获得暂时性缓解。在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病例中,多有严重贫血、体重减轻、恶痛质等症状。 |
表浅部位的肿瘤,可在局部出现肿块。甲状腺癌及肾癌所引起的肿块,一般呈膨胀性。有些病例在发生病理骨折后才获得诊断。当脊柱受累时,常可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
[影像学表现] |
1.在长骨中溶骨性转移好发于骨干部或近骨干的干骺部。在松质骨内产生多发或单发的虫蚀样骨质破坏区。随着病变的进展,破坏区扩大融合,呈大片骨质溶解,骨皮质亦可被破坏,一般无骨膜增生和周围软组织被侵入。肾癌的长骨转移,破坏区较完整,有时有轻度膨胀现象,是其特征。常合并病理骨折。 |
2.在椎骨内,溶骨性转移易引起椎体的广泛破坏,产生明显的楔形变,但椎间隙常无明显改变。 |
3.成骨性转移通常来自前列腺癌,我国鼻咽淋巴上皮癌亦常见,也可见于生长较慢的乳腺癌,但后者常伴有破坏区。转移多出现在骨盆及腰椎松质骨内,一般多发,呈边界不很清楚的结节状、片状或索状致密影,骨皮质一般完整。40-50岁以上的患者呈恶性骨肿瘤征象,应多考虑转移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