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
骨髓瘤为骨髓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网状组织,偶发于骨外组织。病灶一般多发,同时发生于多处骨骼,每个骨中又可有多个病灶,单发的甚为少见,故又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好发于红骨髓丰富的骨中,常见于扁骨如颅骨、脊柱、骨盆及肋骨等处。晚期,长骨如肱骨及股骨亦可受累。 |
[临床表现] |
发病年龄74%在40岁以上,范围可在16~64岁。男多于女,约2:1。 早期症状轻微。疼痛为主要症状,初为间歇性,游走性类似风湿痛,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剧痛。半数以上病人尿中有本-周氏蛋白,应多次检查。血中免疫球蛋白在大部分病例中增加,与前者结合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影像学表现] |
1.在病骨松质骨内可见多数以破坏为主大小不一的透亮区,边缘较清楚,周围一般无增生反应。脊柱和肋骨的病变常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
2.在颅骨产生的多发破坏区一般更为清楚,有时可至穿凿样骨缺损。早期病变只限于板障,继续发展可侵犯颅骨内外板。 |
3.脊柱多发性骨髓瘤可产生广泛骨质稀疏。椎体呈双凹或楔状变形,椎间隙变宽。 |
4.硬化型骨髓瘤虽很少见,但应引起注意,可见于肋骨、肩胛骨、骨盆、脊椎、颅骨。分为两型;一型为膨胀较慢的泡沫样透明区,周边有骨硬化环,另一型为散在的骨硬化。偶有在颅骨或长骨发生较为整齐的放射状骨针者。 |
[鉴别诊断] |
本肿瘤常需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转移性骨肿瘤等疾病鉴别。 老年性骨质疏松与早期骨髓瘤相似,但一般以女性多见,无临床症状,尿中无本-周氏蛋白出现,X线随访检查无进行性骨质破坏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