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cirrhosis)
肝脏疾患
|
肝硬化(cirrhosis) |
|
|
|
肝硬化。B超示肝实质(L)呈斑点状高回声,门静脉扩张(MPV),管腔结构不清伴大量腹水(ASC)。GB为胆囊。
|
|
|
 |
肝硬化并腹水。CT平扫(上图)示肝普遍萎缩,右肝显著,肝左叶相对大,肝外缘不光滑,呈小结节状凹凸,肝周见腹水。增强(下图)示胃冠状静脉迂曲、曲张征象(三角箭头) | |
[病因病理] |
肝硬化是以肝内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取代正常肝小叶结构,肝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纤维化、肝内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晚期肝脏萎缩变小。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有;肝炎、酒精中毒、慢性胆道梗阻、心功能不全、药物中毒、寄生虫等,还有一些原因不明。 |
[临床表现] |
慢性肝病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病症:晚期肝功能不良、黄疸、发热、腹水、肝昏迷等。脾大,脾功能亢进症状。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静脉曲张症状。合并症症状,如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等。 |
[影像学表现] |
1.超声表现: 肝脏变形,表面有不整的结节,肝实质内回声增强呈斑点状、粗大且不均匀。门静脉扩张,脾大和侧枝循环。腹水。 2.CT表现: (l)肝外形的改变:常显示肝叶比例失调,左叶外侧段多增大,外缘变尖呈“鸟嘴状”,尾叶增大,右叶常萎缩,胆囊逆时针转位,肝裂增宽,肝表面凹凸不整,呈不规则结节状。晚期,肝脏可普遍萎缩。 (2)有部分脂肪变性时,肝脏密度不均匀或减低。肝硬化再生结节显示为相对高密度,CT动态扫描可见明显增强染色征象。动态观察无增大趋势。 (3)继发改变:中、晚期肝硬变常合并门静脉高压,表现脾大(>5个肋单元),脾、门静脉扩张及侧支循环建立,胃短静脉、胃冠状静脉及食管静脉曲张。平扫时呈现一堆小球形或扭曲的条虫形软组织影,增强可证实为血管影像。 (4)腹水形成。 (5)约30%合并胆石症。 3.MRI表现:有助于肝硬变的诊断,并可发现较早期的肝内占位。 |
[鉴别诊断] |
肝硬化的再生结节及灶性脂肪浸润可形似肿块需鉴别。 | |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文章: 肝脓肿(Hepatic aLscess) 下一篇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