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可代替一些外科手术
是在医学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病人进行血管造影,采取病理学、生理学、细胞学及生化学等检查,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扩张成形术及体腔引流等方法诊断和治疗疾病。涉及人体呼吸、消化、循环、神经、泌尿、骨骼等多系统疾病。介入技术既能扭转内科药物对改变组织结构无能为力的窘迫,也能避免外科手术对机体“大刀阔斧”的伤害。
介入插管对人体损伤极小,可发挥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可靠而且显著,医生可以将导管准确插入人体任意部位实施检查或治疗,符合人们对于治疗技术创伤轻、痛苦小的要求,使手术范围局限,损伤的组织小。介入技术属于微创治疗,最适宜治疗内科药物效果差、外科手术又难下刀的疾病,诸如晚期癌症、动脉栓塞、血管狭窄、肝内胆管结石等。
目前介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科、肿瘤科、神经科、外科、妇科等科室,介入治疗癌症属于姑息治疗,主要用于中晚期肿瘤及其合并症的治疗。其特点是适应症宽,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可靠,因为介入可以准确地将药物注入病变部位,对全身其它组织影响不大。介入还可以栓塞肿瘤的供血血管,真正地“饿死”肿瘤;有些不能手术的肿瘤通过介入栓塞缩小后,可以二次手术切除。
中晚期肿瘤出现合并症,又不宜手术,介入治疗是最佳的选择。不能手术的肝癌首选介入栓塞治疗。肺癌咯血经内科止血药物治疗无效,可以选择介入栓塞止血治疗;胆道癌症和胰腺癌堵塞胆管引起黄疸,以往以手术治疗为主,介入放置胆道支架或引流比手术损伤小,减黄效果可靠;晚期食道癌食道梗阻,介入放置食道支架,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介入属于微创治疗,对于良性肿瘤也有代替手术的作用。如肝血管瘤采用介入栓塞,损伤极小,疗效可靠。肝囊肿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可以完全代替以往的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