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癌症治疗 >> 正文

椎管肿瘤(Tumors of Spinal Canal)

更新时间:2004-7-3 7:46:23 来源:xraydoor 作者:web 可选字体【

椎管肿瘤(Tumors of Spinal Canal)

 

髓内肿瘤(椎管造影)
髓内肿瘤-室管膜瘤。椎管造影示碘柱下行完全受阻于第2胸椎平面,阻塞端呈对称的大杯口状,其外缘紧贴椎弓根之内缘。

髓外硬膜内肿瘤(椎管造影)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椎管造影示第9胸椎平面碘柱下行受阻,前后位阻塞端(左图)呈偏向左侧小杯口状,脊髓受压向右侧移位,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髓外硬膜外肿瘤(椎管造影)
髓外硬膜外肿瘤- 滑膜肉瘤。椎管造影示上行碘柱受阻于胸8-9处,前后位(左图)阻塞端脊髓两侧蛛网膜下腔均变尖,右缘外侧与椎弓根内缘间距增大。侧位(右图)碘柱也呈尖形移向前方。

髓内肿瘤(CT)
髓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椎管造影后CT扫描示颈3脊髓明显增粗,密度降低且不均匀,蛛网膜下腔变窄。

髓外硬膜内肿瘤(CT)
髓外硬膜内肿瘤- 脊膜瘤。椎管造影后CT扫描示胸12节段肿瘤(左图标记1)呈略高密度,脊髓(左图标记2)受压左移。肿瘤(右图标记2)上方层面之病侧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脊髓(右图标记1)左移。

髓内肿瘤(MR)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MR示胸10-12脊髓水平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矢状面T1加权(上左图)大部分位中等信号,增强后T2加权(上右图)大部分为较高信号,病变下部见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其上下端呈条状突起。冠状面增强(下左图),横断面增强(下右图)。
[病因病理]
    椎管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髓内肿瘤约占椎管肿瘤15%,常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肿瘤60%,常见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髓外硬膜外肿瘤占椎管肿瘤25%,多数是转移瘤、淋巴瘤。
[临床表现]
    髓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以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截瘫,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
    髓外硬膜内肿瘤多发生于20-60岁,病程较长,典型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瘫痪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髓外硬膜外肿瘤如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快,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局部疼痛最为多见,逐渐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
    可无明显异常。有时可见椎弓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间距离增宽,椎旁软组织肿块等,偶见肿瘤钙化。
    2.椎管造影:
    椎管肿瘤多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根据梗阻端的造影形态可区分肿瘤发生部位。
    ①髓内肿瘤:引起局部脊髓梭形肿胀膨大,梗阻面呈大的杯口状;
    ②髓外硬膜内肿瘤:脊髓受压迫向一侧移位,肿瘤一侧蛛网膜下腔增宽,梗阻面为小杯口状,代表肿瘤,另一侧因脊髓移位而使蛛网膜下腔变窄;
    ③髓外硬膜外肿瘤:压迫硬膜囊连同脊髓一起向一侧移位,脊髓两侧蛛网膜下腔均受压狭窄,造影显示脊髓移位,两侧蛛网膜下腔狭窄呈刺刀状,如果是腰椎马尾水平的硬膜外肿瘤,则梗阻面多呈梳齿状或束柴状。
    2.CT表现:
    平扫和增强扫描对于椎管肿瘤的诊断作用不如脑肿瘤,椎管造影后行CT扫描可在横断面上显示肿瘤与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三者的关系,定位诊断更加准确。CT还能显示脊髓肿瘤本身的密度和形态,区分囊性或实性肿瘤,肿瘤钙化,脂肪瘤有特征性的脂肪密度,显示肿瘤与椎体及椎弓的关系。有无椎体及椎弓根骨质破坏。
    3.MR表现:
   (1)髓内肿瘤:
    ①脊髓局限性增粗,病灶在T1加权为略低信号,T2加权为略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信号强度常不均匀。病灶范围大,周围水肿较明显。
    ②从各个方位观察,病灶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③室管膜瘤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包括圆锥和终丝,可沿蛛网膜下腔转移。病灶强化明显。星形细胞瘤范围更广泛,以颈、胸段居多,出血和囊变多见。血管网织细胞瘤常囊变明显,增强检查见壁结节强化,在病变部位髓内可见到异常的小血管影。
   (2)髓外硬膜内肿瘤:
    ①病灶较局限,边缘光滑清楚;坏死囊变少,髓内一般无水肿。脊髓受压变形,并向对侧移位。
    ②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而肿瘤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③病灶T1加权和T2加权接近等信号,囊变 T2加权为高信号影。增强后呈均匀一致强化。
    ④脊膜瘤以胸段多见。肿瘤有广基底与脊膜相连,并出现脊膜增厚和强化。神经鞘瘤常伴有相应椎间孔扩大、根弓根吸收破坏;瘤体常呈哑铃状。
   (3)髓外硬膜外肿瘤:
    ①硬膜外肿块形态常不规则,呈上下径较长的扁平形,瘤体与脊髓之间可见线状低信号硬膜影。硬膜外脂肪影消失。
    ②肿块向内压迫脊膜囊,造成邻近蛛网膜下腔的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③肿块向外生长位于椎旁,伴有椎体和附件的骨质破坏,或可见到以椎旁为中心的病变,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内延伸。
    ④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椎管内外正常组织界限欠清晰。T1加权呈低或略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影。增强后,肿瘤常呈中等度强化。
    ⑤转移性肿瘤常有原发瘤的病史,病情发展快。
[鉴别诊断]
    需与脊髓空洞症鉴别,其髓内空腔信号特点与脑脊液相似,表现为脊髓内长T1长T2信号区,空腔边缘清晰,一般没有增强。脊髓外形膨胀。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