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癌症治疗 >> 正文

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更新时间:2004-7-3 7:35:01 来源:xraydoor 作者:web 可选字体【

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少突胶质细胞瘤(CT平扫)
少突胶质细胞瘤(MR横断面T1加权)
少突胶质细胞瘤(MR横断面T2加权)

少突胶质细胞瘤。CT平扫(上图)示右侧额顶叶交界处类圆形低密度灶,其内有不规则形钙化。MR横断面T1加权(中图)示病灶大部分为低信号,T2加权(下图)病灶以高信号为主,钙化部分呈低信号。

[病因病理]
    少突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占胶质瘤的5%-10%,多见于成人。肿瘤常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其生长缓慢,半数以上位于额叶,其次为顶叶与颞叶,无包膜,但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生长缓慢。钙化发生率高,为50%-80%。出血、囊性变少见。
[临床表现]
    好发于35-40岁。常见首发症状为局灶性癫痫,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则取决于病变部位。晚期常出现颅内高压。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①为略高密度混杂的肿块,边缘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具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扫描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2.MR表现:
    ①大多数肿瘤轮廓可见,水肿轻微。
    ②肿瘤内部T1加权、T2加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为钙化所致)。
    ③大多数肿瘤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微强化。
    ④恶性者水肿和强化明显,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不易区分。
[鉴别诊断]
    ①节细胞胶质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80%发生在30岁以下,发病部位较少突胶质瘤深在。
    ②低分级星形细胞瘤:位置常稍深在,肿瘤密度偏低,钙化量较少呈点状或斑片状,部分患者瘤周水肿较重。
    ③脑膜瘤:基底邻贴脑膜或颅骨板,与颅骨呈钝角,局部颅骨可有增生性改变,瘤内钙化多呈沙粒状;增强扫描示肿瘤强化明显。
    ④血管畸形:CT可显示为高密度,但钙化相对少见且范围较小,常无占位效应。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