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癌症治疗 >> 正文

胰岛细胞瘤(Islet cell tumor)

更新时间:2004-5-11 6:38:09 来源:xraydoor 作者:xraydoor 可选字体【

胰岛细胞瘤(Islet cell tumor)

 

恶性胰岛素瘤(CT平扫)

恶性胰岛素瘤。CT平扫示胰尾部稍低密度结节(白箭头),境界清楚,中心尚有部分高密度影。肝内出现稍低密度转移灶(黑箭头)。

[病因病理]
    胰岛细胞瘤比较少见,多数为良性,少数恶性。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大类,其中以胰岛素瘤(insulinoma)最常见,占60~90%,肿瘤好发部位为胰体、尾部,通常较小,大多小于2.0cm。其次是促胃液分泌素瘤(gastrinoma),占20%,常常多发,可发生于胰外,以十二指肠和胃壁多见。其他少见的胰岛细胞瘤是增血糖素瘤(glucagonoma),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somatostatinoma)等。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肿瘤通常很大,甚至可超过10cm。
[临床表现]
    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综合征,血清胰岛素升高。促胃液分泌素瘤可引起Zollinger - Ellison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难以治愈的消化道溃疡。而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一般无临床症状,后期可因肿瘤生长和胰周浸润及远处转移引起如腹痛、消瘦、黄疸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 
    1.常规X线:胃泌素瘤者消化道锁餐遗容可显示胃及十二指肠多发、反复发作的溃疡。
    2.超声表现:病变在胰腺边缘或胰腺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呈低回声,边缘清楚。恶性胰岛细胞瘤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
    3.CT表现:
   (1)平扫胰腺内等密度肿块,多较小,可包括埋在胰腺内或局部突出于胰腺表面。
   (2)由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论良、恶性均为多血管性、富血供肿瘤,所以增强扫描早期(肝动脉期)肿块显著强化呈高密度结节,高于周围正常胰腺。
   (3)非功能性肿瘤通常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发于胰体、尾部,约20%出现瘤体内钙化,增强后可有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胰腺,中心可出现囊变。
   (4)若合并局部淋巴结肿大或邻近器官受累或转移,为恶性肿瘤征象。
    4.血管造影:实质期肿瘤密度持续增高,并可见边缘清楚的肿瘤染色,是为特征性表现。
[鉴别诊断]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由于其较典型的CT表现以及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候群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难作出正确诊断。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需要与胰腺癌和鉴别。
    ①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大,直径常超过10cm,而胰腺癌肿块相对较小。
    ②前者属多血管性病变,增强扫描后肿块密度一般高于正常胰腺,后者则相反。 
    ③前者瘤体钙化率较高(20%-25%);后者较少(2%)。
    ④前者一般不出现胰腺后方动脉周围的侵犯,如腹腔动脉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等,而后者常见。
    ⑤前者肝内转移性也表现为多血管性强化结节,而后者相反。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