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学术交流 >> 正文

介入治疗脾功能亢进

更新时间:2004-4-17 15:42:15 来源:zz 作者:web 可选字体【
一.脾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
  脾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有以下两种学说:
  1.过分潴留和吞噬作用,当脾有病理性肿大时,过多血细胞可在脾窦内潴留。当细胞在脾内大量潴留,可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加以脾内血流滞缓,酸度增高,葡萄糖降低,红细胞更易损伤而被破坏。过分潴留、吞噬引起血细胞减少这一学说是能够成立的,但是还不能全部解释脾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
  2.体液(激素)学说,脾脏可能还产生某些体液因素,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加速血细胞的破坏,如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脾功能产生病理性抗菌素体;在血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除后有时远处器官中的病变能获缓解或治愈;脾切除后病人对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耐受力增强,可能是切脾后却除了体液因素的后果。
二.脾功能亢进的病因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脾功能亢进病因不明.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可继发于感染性疾病如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和病毒性肝炎等。这些疾病可引起脾脏内淋巴细胞、奖细胞明显增多及巨噬细胞的高度活跃,导致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也可继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证,尤以门静脉性肝硬化最明显。此外,淋巴网状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型及婴儿型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类脂沉积症也都可以发生脾功能亢进。 
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① 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脏肿大并发脾功能亢进具有外科学术指征的患者。
② 肝癌合并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导致血细胞减少,阻碍动脉插管足量化学治疗栓塞患者。
③ 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或出血倾向,经颈静脉门-腔分流术失败患者,可行PSE或PSE加PTPE。 四.介入治疗的禁忌症
① 继发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病人,其原发性疾病已达终末期患者。
② 脓毒血症病人,脾栓塞有发生脾脓肿的高危险性患者。
③ 凝血酶原时间低于70%须纠正后再行部分脾栓塞术。
五.介入治疗操作过程
⒈ 脾脏解剖,脾脏位于左季肋部深处,脾动脉为其供血动脉,是腹腔动脉最大的分支,可分为脾动脉主干,脾叶动脉,脾段动脉,脾极动脉。脾叶动脉通常可分出1-3支形成脾段动脉进入相应脾段。
⒉ 脾栓塞材料,较多采用明胶海绵颗粒。
⒊ 脾动脉栓塞,可采用RH、LH、盘曲开导管或Cobra导管等,必要时可根据血管走向塑形导管。导管尽可能超选择至脾动脉深处,最好达胰背支的远站端,栓宣范围一般为脾体积的50%-60%。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并发症少,脾功能亢进复发率低。
六.术后反应与处理
1. 静脉滴注抗生素,用3-5日。
2. 激素应用,术后当日给予地塞米松15mg,静脉注射或滴注,术后第1、2日,地塞米松剂量为10mg,术后第3-5日,地塞米松剂量改为5mg.
3. 支持疗法,第1-3日静脉补液1500ml左右,内加保肝药物和维生素C等。若病人反应较重,进食差,可酌情给予脂肪乳剂、白蛋白、血浆等。
4. 病人脾区、左上腹或左下胸部疼痛,可予以吲哚美辛止痛。未能缓解者,酌情用布桂嗪、硫酸吗啡控释片等。
5. 脾动脉栓塞后发生反应性左侧大量胸膜腔积液,应及时抽出1000-1200ml胸水。
6. 术后随访,脾动脉栓塞术后24小时,白细胞可升高至基础细胞数的两倍,1周左右降到正常水平。术后适时的对病人进行血细胞,肝、肾功能,胸片及脾脏B超,CT检查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七.术后并发症与处理
① 左上腹疼痛、发热,与栓塞后脾梗死和包膜紧张有关,疼痛为中至重度,发热一般为37-38度,少数可达到39度以上。予对症处理。
② 肺炎、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多见于左侧,是脾栓塞最常见并发症,与病人左上腹疼痛限制左侧呼吸运动及胸膜反应相关,可给予抗生素、止痛及鼓励病人适当运动来治疗。一般中等量以下的积液无需行胸腔引流术,可自行吸收。
③ 脾脓肿,系脾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脾脓肿,需积极处理,除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外,酌情在B超下行皮皮穿脾脓肿置管引流术。
④ 脾假性囊肿和脾破裂,一旦发现,需及时治疗,可行经皮穿刺引流术。
⑤ 胰腺炎
⑥ 其他,有门-脾静脉血栓形成,血肿,动脉内膜夹层形成等,可给予相应处理。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