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您好。
最近拜读了您的作品《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深受启发,非常感谢您的作品给我们这些门外汉及患者家属提供了了解癌症的知识和指导。
我妈妈今年53岁,于2016年4月做了左乳根治手术,并进行了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
并于4月29日开始TAC方案第1次化疗,现已于9月24日完成第8个疗程的化疗。
手术时医生认为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但化疗时另外一个医院的医生确诊为颈部淋巴结转移。
手术所在医院病理报告:
1.1 肉眼所见:
改良根治乳腺标本一个,大小16×4×4cm, 上附梭皮长14cm, 宽5cm, 乳头直径1.2cm, 高出皮表1.6cm,外上象限可见一缝合切口,原切口下肿物已剔除,腋下脂肪组织3×2×1.5cm, 其间可见触及质硬结节2枚,直径2.5—3.5cm.
病理诊断:
乳腺癌术后改良根治标本(肿物已剔除),乳头、原切口下及基底部均未见癌组织;
腋下脂肪组织3cm*2cm*1.5cm中可触及淋巴结2枚,均可见癌转移(2/2),另可见癌结节2枚。
1.2 结合免疫标记符合浸润性小叶癌III级。癌肿大小分别为:3.5*3*1.7cm,3.5*2.5*1.5cm,
免疫组化结果:Ki67(20%+),
ER(-), PR(40%+), P53(+), CK5/6(-), EGFR(-),
C-erbB-2(弱+),E-cadherin(-)。
化疗所在医院对原手术医院病理片进行会诊报告结果:
会诊 HE×5, 免疫组化×8, 白片×10。
镜下见:异型瘤细胞呈散在或条索状侵润性分布,细胞体积较大,胞浆红染,部分核偏位,核较深染,核形不规则,部分核形怪异(似有退变),少数细胞可见核仁,核分裂较少见。
白片做免疫组化: ER (约60%,中至强+); PR (<1%+); Her-2 (1+) ;P63(-); EGFR(-);E-ca (-);P120 (胞浆+); Ki67 (热点区约50%+)。
原单位免疫组化:ER (约60%); PR (<1%+); Her-2 (1+) ;CK5/6 (-); EGFR(-);
E-ca (-);Ki67 (热点区约50%+);P53(+);
诊断:左乳肿物浸润性乳腺癌,II~III级,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浸润性小叶癌,周边见小叶原位癌(约占20%,高核级,见粉刺样坏死,伴钙化),可见脉管侵犯。
我一直担心医院会过度治疗,看了您的书后,特别信任您在这方面的主张,所以特想咨询您:
1. 这种情况是否需要进行化疗?如果化疗的话,得做几次?
放疗与不放疗对生存期分别有什么影响?
2. 这种情况是否需要服用内分泌的药物?需要坚持多久?
期待您百忙之中能够回复。
多谢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