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学术交流 >> 正文

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146例临床观察

更新时间:2003-7-8 16:52:1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可选字体【

    摘要  为了观察吡柔比星(THP)为主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技术栓塞化疗和/或灌注化疗治疗肝癌14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85例,结肠癌肝转移61例。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60mg,丝裂霉素C(MMC)10mg,5-氟脲嘧啶(5-FU)0.75g;化疗性栓塞药物同化疗药物,另外根据肿瘤大小加用法国超液化碘油5~20ml,共治疗213例次,其中栓塞化疗95次,灌注化疗118次,治疗频数1~7次,中位数1.6次。临床疗效:CR 2例(1.4%);PR 82例(56.2%);NC 53例(36.3%);PD 9例(6.2%);总有效率(CR+PR )57.5%。生存期:最短2个月,最长37个月,中位数16个月。副作用:白细胞下降I度57例(39.0%)、II度11例(7.5%),但无一例下降至2.0×109 /L以下;红细胞和血小板未见有下降者。未发现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HP用于肝动脉插管治疗肝癌,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研究。

 

     关键词  肝癌  治疗 栓塞化疗 吡柔比星

 

 

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肿瘤科
   
经皮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和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TAI)的广泛应用,使肝癌,特别是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近年来,我们采用TAETAI技术,灌注以THP为主的化疗药物治疗肝癌14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46例病人为1995年1月至1998年10月本中心住院病人,经CT、B超检查和/或AFP检测确诊,男性115例,女性31例;年龄40~72岁,中位数52.3岁。原发性肝癌85例,其中弥漫型6例,巨块型79例;肿瘤大小5×6cm~11×12cm;AFP阳性21例,521~120513ng/L。结肠癌肝转移61例。黄疸123例、腹水31例、肺转移8例、骨转移23例、门静脉癌栓15例、下腔静脉癌栓2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插管,下路从股动脉插管(插管治疗后拔管);上路从左锁骨下动脉插管(植入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插管分别经腹或胸主动脉,进入肝固有动脉,超选择进入肝脏肿瘤区靶动脉,行化疗药灌注或化疗性栓塞。

 化疗药物:THP 60mgMMC 10mg5FU 0.75g;化疗性栓塞药物:同化疗药物,另外根据肿瘤大小加用法国超液化碘油520ml30-meglumine 510ml(法国产造影剂,稀释、显影、示踪用),共同混合均匀成混悬液,1次注入,然后拔管或植入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每次注药前以枢丹(国产恩丹西酮)8mg、地塞米松10mg于插管动脉内注入,预防呕吐。

 4周为1疗程,每疗程前后做CTB超、胸部X片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

 合并肺转移2例在2次治疗间即肝脏治疗后2周行肺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所用药物同肝脏化疗用药;下腔静脉癌栓导致下肢浮肿2例,行下腔静脉支架术后浮肿完全消退。

1.  3  疗效和药物毒性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至少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体积缩小超过50%,至少4周以上;稳定(NC):病灶体积缩小或增大均未超过25%;恶化(PD):病灶增大,临床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病灶。

药物毒性判断标准:按WHO制订的抗肿瘤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标准判定。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文146例,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28例,经股动脉插管118例,共治疗213次,其中栓塞化疗95次,灌注化疗118次,治疗频数17次,中位数1.6次。

    结果:146例中,CR 2例(1.4%),PR 82例(56.2%),NC 53例(36.3%),PD 9例(6.2%),总有效率CR+PR 57.5%。生存期:最短2个月,最长37个月,中位数16个月。

2.2   毒副作用

    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I57例(39.0%)、II11例(7.5%),但无一例下降至2.0×109 /L以下;红细胞和血小板未见有下降者。全部病例均未发现有心脏的毒性作用。

    

3  讨论

     THP是一种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进入肿瘤细胞内迅速分布于细胞核,嵌入DNA的双螺旋链抑制DNA聚合酶ab,阻碍核酸的合成,使肿瘤细胞终止于G2期而不能进行分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对多种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 。阿霉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因对心脏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THP也是一广谱的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谱和阿霉素相似。据报道,THP抑制肿瘤的作用比阿霉素强,而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只是阿霉素的七分之一(1)。据此,有人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THP治疗中晚期肺癌(2) 

本文146例中晚期肝癌,治疗总有效率达57.5%;生存期最长者达37个月,中位数16个月,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TAE治疗肝癌的疗效与插管的超选择程度、肿瘤供血血管的充分栓塞以及药物对肿瘤的覆盖有关。

146例病人共治疗213次,副作用仅见白细胞轻度下降,未发现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可见其副作用较小,可部分代替阿霉素,特别是有心脏功能损害的病人。

    

4  参考文献

1  Umezawa HTakahashi YKinoshita  M et  alTetrahydropyranyl deravatives of daunomycin and adriamycin.  J  Antibiot  1979 321082

2    阳,仝运科,库建伟,等.支气管动脉灌注THP为主的药物加放疗或手术治疗中晚期肺癌.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0):775

 

刊登于《实用癌症杂志》 142):144  1999

收入《中国肿瘤临床年鉴》2000年版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