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肿瘤咨询在线 >> 文章中心 >> 自我康复 >> 正文

死亡:生命的最后归宿

更新时间:2003-5-25 8:10: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hang 可选字体【
TO BE OR NOT TO BE.这句出自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的名句,经历代文学家的的诠释和理解,有着许许多多的解释,其中之一是译为:"生,还是死!"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名句中突然拣来这句话,是因为作为肿瘤医生,几乎天天面对死亡,而且,我近来经常会不自觉地想到死。

其实,人生在世,不死即活,想死想活都是很自然的。逝者如斯,生者也不过如此,都是自然的规律。哲学一点来看,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个"极点",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留恋,构成了人的普遍情感,愿生不愿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人的生命迟早总要划上句号,谁都逃避不了死亡,古往今来,在地球上已经存在过的800亿人都毫无例外地走向死亡,尽管历史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曾追求能摆脱死亡,但在事实上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不仅我,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想到死亡,对死亡都有一定的恐怖感,想到死的频度越高,恐惧感就越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不良的人会更多地想到死,事业成功、金玉满堂的人也会想到死,显然,我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

死亡是个未解的谜,但人人都无法回避它,是否可以这样说,在人生的长河,每个人都可以坐在自己的生命之舟上,各自以不同的方法去驾驮,然而,去处都只会是同一个神秘的终点。忌讳死亡,却又无法超越它,这就使人们陷入了极为深沉的对死亡的恐惧,对于死亡的恐惧情绪反应与面临死亡者的个人性格、性别、年龄、社会价值观、哲学观、伦理观、宗教信仰等因素分不开。

为什么人会怕死? 我想无非是:一害怕肉体的消失;二所有感知的隔断;三死亡时的痛苦;四不可预知的死亡之后的情景;五亲属、朋友的悲伤。 死亡有不同的形式,因病而死的人占了大部分,其次是战争,现在和平年代可能要数交通意外事故,自杀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客观地说,病死的很悲惨;战死的称壮烈;意外死亡的最痛快;而选择自杀者最需要勇气,奇怪的是也最为人们所鄙视和唾弃。

TO BE OR NOT TO BE.我仍然无法解开这个神秘之结。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肿瘤咨询在线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网站导航 - 进站必读 - 招纳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