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公众交流信息栏目,专业的和不专业的,不具权威性。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肿瘤咨询在线论坛大众论坛『 癌症论坛 』 → 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

您是本帖的第 171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
客人(61.144.*.*)
楼主
 

发贴心情
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
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
    众所周知,病人的精神状态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 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在肿瘤临床上,由于忧虑、抑制等不良精神刺激,可诱发肿瘤或促使肿瘤复发、转移和扩散。大量的资料可以说明,癌症病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有人认为癌症死亡病例中有1/3是被癌症吓死的,这足以说明精神治疗在肿瘤康复中的重要意义。
   人生中最不愉快的事情莫过于接受病痛的煎熬,而癌症病人还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个体对人生的态度,平时对疾病和挫折的认识和评价。有些人对治疗的适应和进入病人角色都比较快,这类病人一般都通情达理,生性乐观,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他们遇事镇定,能理智地对待疾病,满怀信心地同疾病作斗争,因此康复较快或大大超过预期的生存期。有些人则比较悲观,遇事慌张、忧郁、孤僻,一听到自己患癌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冰凉,两脚站立不稳,心理的天平严重失衡,机体抵抗力急骤下降,从此一蹶不振。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临床上,消极悲观的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差,药物不良反应多,能加速疾病的恶化,预后不佳,而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治疗充满信心,平时注意气功、体育锻炼者,预后佳,三年、五年以上生存率高。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曾对1981年度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通过粗略的分类,在91名病人中,精神一直处于乐观状态的34例,其中5例(14%)治愈,13例(38.1%)好转,10例(29.4%)稳定;而处于忧虑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组57例中,仅8例(14%)好转,12例(21%)的稳定。
   因此,树立坚强的信心,正确对待疾病,在肿瘤康复中特别重要。
   一、树立乐观态度和坚强信心,摒弃忧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没有期待,就不能上进,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没有出息的。癌症病人没有对未来的憧憬,就没有康复的希望。没有信心,生命之火就弱不经风,奄奄一息。
   期待是癌症病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癌症不仅使病人的躯体受到侵蚀,而且心灵深处也饱受摧残。他们最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他们希望单位领导、亲属给予就诊、住院的方便和经济上的资助;他们希望医生、护士专心致志地检查和治疗;希望同事、朋友经常来到床边,交谈一下工作生活上的趣闻,帮助解决一些眼前的困难,以驱赶死亡的阴影。癌症病人期待康复的心理促使病人在亲属的协助下四处求药,八方投医。他们寄托于灵丹妙药的发明,期望医学奇迹能在自己身上实现。
   期待过高的癌症病人往往把医生的鼓励、护士的微笑、亲朋的安慰、家属的体贴视作是病情减轻,甚至是即将痊愈的征兆;当病加重恶化,又期待着这一次反复后将出现好转。化疗药物反应尽管很重,但病人用顽强的精神战胜病痛,坚持一个又一个疗程,寄希望于化疗药物把大量癌细胞杀伤后,换来一个健康的体魄。当病人进入危险期,依然有所期待,希望起死回生,转危为安。这是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对治疗和护理有益。当病程中病情有那怕一点点好转,对病人是莫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据说,有信心战胜癌症并顽强生活的人,大脑中会产生希望和期待的良好兴奋灶。日本“认识生活价值疗法”创始人伊丹大夫指出,这种良好兴奋灶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这一本能中枢传输到自律神经中枢——丘脑下部与激素有关的脑垂体,使免疫活动增强,异常细胞减少,促使癌细胞凋亡。相反,缺乏期待与信念,难以激发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会使癌细胞疯长。
    曾获得波士顿马拉松赛45-52岁年龄组第二名的迪克·莫伦,6年前患过淋巴癌,运过5次手术,接受过3个月的放射治疗,头发脱落。由于他敢于和死神抗争,不仅身体得到康复,而且成了马拉松运动员。日本“认识生活价值疗法实践会”的3名晚期癌症病人均获得新生。当一个癌症病人在遭受痛苦难熬时,当术后肢体残废、化疗后头发掉光时,还有什么比坚强的自信心更重要呢?如果失去了希望,他们心中的世界会显得黯淡失色,他们理解生命将虚无缥缈。精神崩溃是病情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护士有责任帮助病人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从险恶的境况中解脱出来。徐州市商业局副局长韩玉亭在4年内曾先后8次接受了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等切除手术。她每次术后都以顽强的毅力接受康复治疗,尽早下床活动和生活自理,各种功能恢复极快。她乐观人生,主动向癌症挑战,一旦力所能及,即去单位上班,休息时,与同事们谈笑风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挣脱癌症的魔掌,10年后的今天,她依然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并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和全国劳动模范、抗癌明星。
         相反,忧虑、恐惧、紧张的情绪可引发机体内环境的失衡,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削弱体内的抵抗力,严重地影响治疗效果和机体的康复。通常,癌症病人同时有恐惧和忧虑两种心理。因为癌症的折磨,使他们陷于强烈的恐惧之中,同时又为生活、工作而忧虑,因此,医护人员常常耐心细致地寻找病人忧虑的心理根源,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
癌症病人的恐惧和忧虑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怕痛、怕死、怕残废、怕失去爱、怕失去强壮、怕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等。首先,他们为疾病的进程而忧虑,死神的迫近,担心疾病一旦恶化会出现的各种痛苦自己无法忍受;同时他们为面临的治疗护理而忧虑,害怕治疗的种种毒副反应,害怕医护人员严肃认真的态度。当然,他们也为自己的前途而担忧,担心从此将与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工作告别,害怕失去自己的身份和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一想到自己再不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觉得自己成了社会的累赘和废品。更多的人为自己的家庭而悲伤。病人常常这么说:假如他是孤单一人,死了亦无所谓,如今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或一家之长,若是死了,家里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孩子的前途又将如何?病人常为此潸然泪下。有一位结肠癌病人,手术以后心里总是嘀咕,有一点不舒服就怀疑是转移。总担心自己活不了几天,整天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弄得心神不安,吃不下、睡不好。病人为经济问题烦恼也是无法避免的,住院治疗需要钱,营养补品需要钱。对于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病人觉得那么多钱连累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病人思想负担就更重,甚至要为偿还治病的债务而发愁。也有一些病人为只能拿病假工资,无奖金等烦恼,如此等等。医生、护士进行心理治疗的立足点就是要把病人从以上种种烦恼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与疾病抗争。
癌症尚未明确诊断或初次住院的病人,被隐瞒病情,不了解自身疾病性质和预后,常表现为一种期待性的忧虑和恐惧,即面临发生,但又未能确定是什么重大事件时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肺癌病人,手术中被发现已广泛转移,肿块已无法切除,医生和家属商定后开了一个假报告。然而病人从医生、亲属的反常表现中发现自己的病情不那么简单,心里很不踏实。一方面考虑到自己可能得了癌症,另一方面希望医生说的是实情,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和良好的愿望,这时病人表现的心理反应就是期待性忧虑。
    手术切除某些脏器或肢体的病人,还有对抽血、引流、穿刺恐惧的病人,易产生一种分离性或叫做阉割性的忧虑和恐惧反应。这是一种身体完整性被破坏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反应。有一位商店营业员刚结婚不久,患骨肉瘤并行左下肢截肢术。术后,尽管其爱人殷勤照料,但由于该病人认为自己已成残废,被社会所抛弃,执意要和爱人离婚。这个病人很快的就因癌症发生转移而死亡了。病人住院,不得不和他熟悉的环境和人分开,也易产生阉割性的忧虑反应,特别是平素依赖性较强的病人。
    癌症病人忧虑和恐惧感常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有的病人听到自己已确诊为癌症则手足无措,语无伦次;有的在接受化疗期间,看到病友呕吐,自己也感到恶心,别人疼痛,自己也感到浑身不适;有的在作有关检查或手术前,紧张得夜不能寐,甚至服安眠药也无法入睡。
    有些癌症病人能主动地向医务人员叙述自己的感受;有的则极力否认忧虑与恐惧的存在,他们不提任何问题,也避免谈论自己的病情,就像怕人家在他的伤口上撒上一把盐;还有的人故意掩饰自己的忧虑和恐惧。有些男性病人性格比较倔强,用“开玩笑”和“大笑”以缓和沉闷的气氛,能通过自己的轻松和乐观来缓和家属和亲友的紧张情绪;有些人以生气和敌意来表达自己的恐惧,拒绝治疗或要求特殊的照顾,使旁人视他为“顽固的人”。哭是很多人患病后发泄忧虑、恐惧和悲哀情绪的一种方法,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对病人并无害处。但是,如果病人沉溺在悲哀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一味的哭泣,等待死亡,则等于是在癌症面前缴了械,对病人是极其危险的。有一位肝癌病人,就诊前尽管右上腹肿块已高出皮肤,但仍能带病工作,当到医院作了B超检查,提示实质性肿块,性质不佳时,整天哭泣,不肯吃饭,不肯打针吃药,从此卧床不起,病情急转直下,不到一个月就死亡了。这说明精神崩溃比癌症更可怕,更危险。
    每个得了癌症的人都可能有过害怕,害怕对病情无任何益处。萦绕缠绵的烦恼只能使癌肿毫无阻挡的侵蚀人体。无数事实可以证明,患癌以后沉溺于恐惧和忧虑之中不能自拔者都只能成为病魔的牺牲品。身处逆境,恐惧只能使自己越陷越深。
得了癌症以后,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事实上你已经站到了和癌作斗争的第一线,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和癌症进行着殊死的搏斗。所以,精神不成为特殊重要的因素,“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在这个意义上,癌症病人就具有双重的职责:即是抗癌的“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说指挥是指自己要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使其充实而愉快,并且能配合医务人员统筹、决策,调整适合于自己的治疗、锻炼方案;而战斗员就是指以顽强的精神与癌作斗争,在行动上努力战胜各种各样的病情变化所带来的折磨和治疗反应。
猝然降临的厄运——患癌对受威胁者来说如霹雷轰顶,死到临头。就像有一辆汽车突然迎面开来,马上会感到紧张、恐惧一样。在这种情形下,人体立即会作出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视丘下部(即下丘脑)刺激脑垂体,脑垂体又进而激活甲状腺和肾上腺,很快分泌大量的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进入血流液。这时,会出现瞳孔散大,人发呆,以及其它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还出现循环系统症关,如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脸部皮肤苍白或潮红,以及肌肉紧张,如脸部绷紧,紧握双拳,更有些人姿势变得僵直,手、脸、肩甚至整个人不停地颤抖,腹肌紧缩,胃有翻动感等;出汗过多,手脚发冷,并有湿漉漉的感觉等;糖进入血流以备能量需要,大量血液流至脑和肌肉,而胃肠血流则减少,肠和膀胱松弛准备排出废物;脑电波活动增快。这些都是生命中枢在接受紧张信息后作出的防御反射和保护反射。但持续的精神紧张会使精神平衡打破,严重摧垮人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各种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抗癌的疗效。许多癌症病人寄希望于治疗,害怕失败,认为“失败就是死亡”。有了这种想法,病人的紧张状态就很难缓解。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如果不消除,本来危险不大的情况也会威胁病人的生命,而气功疗法、松弛疗法以及支持疗法都有利于病人摆脱持续紧张状态,使失去平衡的心理重新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我们把“紧张-松弛”心理比作一个弹簧,众多的紧张反应会使病人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如果人体不能经常有规律地自行放松,这个弹簧超过了弹性限度,就再也回不到平衡的位置了。长期的精神紧张使肿瘤毒素在体内积聚,人体内在的压力缓慢上升,可削弱人体的抵抗力,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癌症更易恶化和转移。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在帮助病人与癌症作斗争的过程中,要努力避免心源性和医源性的不良刺激,避免忧虑、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要为癌症病人创造一个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和环境。
    二、加入抗癌群体,克服孤独怪僻的心态,驱散癌魔和死神的阴影
    发病一开始,有些病人难免一时惊愕、困惑以及产生种种不安的情绪,但是能够较好地面对现实。他们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积极地、科学地同疾病作斗争。既依靠外来的医疗护理力量,又充分发挥自身的抗病能力,在同等的治疗条件下,其结果比别的病人好,康复得快,从而超过预计的存活期。1980年10月15日的《解放军报》发表了沙衍孙同志的文章,介绍了海政某部高文彬同志在患右肺门淋巴腺癌广泛转移后,能够正确对待,从精神上战胜癌症,至今已健康地活了18年,成为“癌症明星”,创造了抗癌奇迹。用积极乐观的心理战胜癌症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民日报》、《新体育》、《羊城晚报》、《癌友》杂志都相继报道过癌症病人战胜癌症的事例。柯录同志《癌症≠死亡》一文报道了以顽强的毅力和死神作斗争的抗癌勇士的事绩,向癌症病人宣布了“癌症并非绝症,癌症是可以战胜的”这一事实。
经常听到人们对病人说:“要乐观、要坚强、要有信心”等等。所谓乐观是指积极健康和充满生活勇气的人生态度。具备积极心理的病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对人类终究能揭开癌症的奥秘,征服癌症满怀信心。他们不管病历上怎么写,也不管人们怎样议论,思想平衡,情绪稳定,生活有规律。他们始终没有失去健康人的思想感情,大家欢乐的事,他们同样欢乐。看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吃饭、睡眠、娱乐正常生活很少受到干扰。由于他们思想平静乐观,家属、朋友也就不会悲观和紧张,周围的气氛也就比较融洽。病人对待癌症能泰然处之,就很少有心源性、医源性的刺激,也就会平安地度过最易使人惊恐不安的时期。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赢得时间和癌症作斗争,并在和癌症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增强抗癌求生的信心和决心。
    癌症病人如果能够科学地把心理调适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各种癌友活动,把自己置身于抗癌集体之中,尽量不受或不受心理上的刺激和干扰,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大大地延长存活期,提高存活率。
    天津市新港船厂工程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李韦,1978年经医生检查确诊为“弥漫性淋巴母细胞型淋巴肉瘤”,经过多种治疗,收效甚微。1982年,他到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疗养。当时,他身体虚弱,满身浮肿,血小板、白细胞及人体免疫球蛋白已降到正常值以下。他的期望不过是想在生前看一眼家中的亲人以及故乡山水。他对生死置之度外,心情反觉平静而宽松。每天,他徜徉于太湖之滨的大自然美景之中。先是做扩胸深呼吸、散步,逐渐增加路程,后来每天走10~20里路,并配合练气功、打太极拳,间或读书、写作。先后经过5次疗养,病情缓解期意外延长了。后经专家检查,说他对癌症已有免疫力。李韦已年届花甲,又平安度过了11个春秋。
    北京37中中学教师孙云彩1981年患右侧乳房癌(晚期),至今一直健康地生活着。当她回忆起当时被确诊为晚期癌的心境时感慨地说:“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的时候,十恶不赦的癌魔却降临到我的头上。这一现实将意味着我已走向死亡的边缘。我的生命竟这样短促!我悲观、委曲,因为人间许多美好的东西我还没来得及探索。我舍不得离开这美好的世界、有趣的人生、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我的心口疼痛,我忍不住痛哭了一场。但面对威胁生命的癌魔怎么办呢?是哭哭啼啼、萎靡不振地在哀叹声中倒下去,还是像一个革命战士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的脑海翻腾了一阵子后,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要向癌友们学习,树立坚强的斗志,做一个与癌症作斗争的战士,努力开辟一条求生之路”。
海政某部“抗癌明星”高文彬同志在偷看医院病历、了解自己病情后,觉得思想上的种种矛盾状态结束了,心里踏实了。既然是晚期肺癌,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为了宽慰自己,有时也想:战争年代曾经多次遇到危险,身边多少战友牺牲了,我能够幸存下来,亲眼看到新中国成立,还不是够幸运的吗!难道没有什么身后之事要安排吗?当然有,不过不到时候。因为如果需要商量后事,就会造成一种紧张、低沉、悲伤的气氛,对战胜疾病不利。何况人们都瞒着自己,还瞒着我的老伴,在这样的时刻绝对不能庸人自扰。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倒是特别需要珍惜这短暂的宝贵时间,要顽强地活着。面对现实,生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也不能束手待毙。横下一条心,争取来个“置于死地而后生”。随着情绪的稳定,病情也得到了稳定。
    上述这些抗癌明星在情绪剧烈波动后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是癌症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和人生的榜样。
    相反,性格怪僻、孤独,对生活缺少兴趣,对生存缺乏信心,常因暂时或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自感无助于家庭和社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因而孤独,甚至情绪悲观而萌发轻生的念头,这是极其危险的。没有什么能够比孤僻更能严重破坏人们的求生意志。它使人感觉到自己正从生活中消失。有些晚期癌症病人,由于各种症状的出现和加重,使他们陷于极度痛苦之中。任何与疾病无关的事情,连家属探视时间,饮食可口与不可口会引起病人很大的不满,或把这些小事理解为命运对本人的捉弄。正是这些原因,家人感到很难与病人相处,病人则埋怨家人故意疏远自己,使病人进一步失去了与人们的联系。隔离和孤独是癌症恶化的“催化剂”,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努力帮助病人从隔离和孤独中走出来。
    癌症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离开了生活的激流,脱离了家庭和朋友,改变了正常的生活习惯,切断了与社会的联系。虽然医院里的人很多,但他们大都是陌生人,并且都很忙碌。另外,患癌初期,家属、朋友对病人十分关心和同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关心减少了。有些家属把病人当成包袱、负担,成了社会上鞭挞的“久病无孝子”的情形。朋友、亲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务,不可能经常在病人身边。还有些人觉得很难与一个面临死亡的病人保持正常的交往,甚至有些人以为癌是传染的,吃用或接触了病人的东西很腻烦,并以各种各样婉转的方法表现出来,为此病人也常有隔离和遗弃感。
    病人出院后由于不能工作,还必须呆在家里,缺少和癌症病友的联系,不能相互交流、互相勉励,不愿或没有条件参加气功学习班、俱乐部,病人会感到比医院里更加孤独。在医院里,病人至少还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而现在白天家人都要外出工作或学习,没有人陪伴自己,病人会觉得成了“孤家寡人”。术后病残的病人情况又是怎样呢?尽管我们提倡支持残废者恢复正常生活,但事实上,癌症术后这些慢性病人,很难像病前那样继续在单位工作。一个得了癌症的人,就算他能工作,单位领导也不愿接纳他回到原来的岗位上,怕他日后复发。即便病人得到重新工作的机会,由于社会的偏见,同事们也可能惧怕癌症传染或不知道如何与病人相处,而避免与他们接触。虽然病人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领导和同事也不让做,能做的家务,家属也包揽了,让病人休息。这种对病人过分的照顾和关怀,更增加了病人的被遗弃感和孤独感。这时,特别需癌友组织的关怀和癌友的同情,以自己抗癌的精神和方法疏导新的癌症病人,驱散笼罩着他周围的阴影。
   癌症病人若认为自己的情绪没有控制力并无力改变时,就会有失助感。这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情绪反应,这种失助感还可以泛化而导致失望和抑郁情绪。与失助感相联系,病人往往有自怜和自悲情绪,认为:“为什么偏偏生这种病?”,“老天爷为什么和我过不去?”,内心有无数的怨屈需要发泄,甚至会表现为类休克状态,麻木不仁;或处于梦样状态,不能活动;或做出对人对己都毫无意义的事;也有的病人面对镜子,进行自我告别,回首往事,孤影自怜。这种消极情绪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名女性病人,52岁,因胆囊炎,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疼痛入院,经CT检查示:肝右叶大块癌肿,伴胰头、后腹膜转移。病人开始只知道是胆囊炎,后准备到上海行介入治疗。医生查房时轻声提到晚期“Ca”。病人为知识分子,知道Ca意味什么,这对一直自以为是胆囊炎的病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次日查房,她坚决要求出院。回家不久即离开了人世。此时若给病人心理支持,以激发其能动性,转化不良心境,使之感到有所希望,或许病情还有转机。可见医护人员如能着眼于关键的一刻,针对心理症结,进行心理治疗和疏导,无疑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求生是人的天性,是生命在受到癌症威胁时的一种本能。求生意志能够成为影响生存的关键因素,决定生命的长短。这里所说的是求生意志,并不是那种简单的、盲目的自信或乐观主义。求生意志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首先,病人的气质和性格对求生意志有很大影响。有的人性格坚强、勇敢,坚韧不拔,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痛苦与磨难,因此能在别人可能放弃生存斗争的情况下坚持斗争,使治疗获得成功。亲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鼓励也会增强与疾病斗争的意志。特别是在其它病人在历尽艰辛和感到绝望之后,终于战胜疾病的许多事例,更能鼓舞病人的斗争意志。因此,参加癌友协会、抗癌俱乐部,不仅可以从专家那里得到抗癌、防癌复发的许多知识,还可以从许多抗癌明星的事绩介绍中得到鼓舞,坚定求生的意志和信心。
    病人不应该把自己当作单纯的被治者。面对疾病,病人如能采取戟的战斗姿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共同与疾病作斗争,就能大大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能力,求生意志也会随之增强。求生意志的增强,取决于一个人积极的精神状态、良好的感情,像希望、眷恋、勇敢、努力、忍耐、信任等等。
    强烈的求生意志、坚定的信念、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期望是战胜癌症的法宝。一个人如果求得生存,他不会充满勇气,克服各种困难,朝着希望的目标前进,直至绝处逢生,创造出医学上的奇迹。据美国《星期六晚邮报》报道,有一位中年男子得了癌症,当时他的妻子正怀孕,他决心要活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天,结果这位中年男子20年后还活着。从这个起真实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即癌症病人如果动员自己体内潜在的力量来抗癌,机体本身就可能征服癌症。
    乐观的情绪与求生的意志是并行不悖的,有求生意志,就得有乐观的情绪。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我国古代医家早已观察到疾病与忧愁、悲伤、惊恐等因素有关,因而告诫人们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现代科学也揭示,肿瘤与某些精神压力所造成情绪之间有着的关系。医学家们已经掌握足够的证据说明精神焦虑可引起体内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削弱了身体抗病能力,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高度紧张状态不利于肿瘤病人的康复。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发现,癌症不经治疗而自行消退的多见于性格外向、开朗、能发泄心中苦恼的病人,而情绪压抑、悲观、恐惧的癌症病人,存活时间相对缩短。即使是早期肿瘤,虽经各种治疗可以治愈,但情绪不佳、精神压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要大于好些情绪乐观、精神振奋者。如《肿瘤病的康复与保健》一书中介绍:北京某工厂一位工人,患病时自己还能乘公共汽车单独到医院检查,生活自理,一般情况良好。但当医生正式通知他患了癌症时,竟瘫软在现场,最后被人用担架抬回家中,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癌症夺去了生命。而另一位女性是乳癌病人,乳癌术后三年复发,先后出现骨、肺、远处淋巴结、脑、肝等多处癌瘤转移,然而患者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不管病情发生多大变化,从不气馁和颓丧,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还进行自己力所能及的气功和体育锻炼,至今已九年有余,仍然顽强的活着。事实证明,人体内有感染就有抗感染,有创伤就有修复,有出血就有止血,有休克就有抗休克,与此类推,有癌瘤就一定有抗癌瘤的功能。
    病人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精神因素是个有力的助手,而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这要看你对生活的态度,亦即求生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米尔顿虽然双目失明,仍然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贝多芬虽然双耳失聪却谱写了优美的乐章,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听到过。同样,癌症病人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和癌友的热情帮助,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也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直至最终战胜癌症,获得新的生命。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2-6-23 7:54:33

 1   1   1/1页      1    
个人贴子管理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2 chinaonco.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页面执行时间 0.04688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