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4年CSCO学术年会 论文摘要 | |||||||||||||||||||||||||||||||||||||||||||||||||||||||||||
<--IndexPage.Content.End-->
| |||||||||||||||||||||||||||||||||||||||||||||||||||||||||||
|
第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4年CSCO学术年会 论文摘要 | |||||||||||||||||||||||||||||||||||||||||||||||||||||||||||
<--IndexPage.Content.End-->
| |||||||||||||||||||||||||||||||||||||||||||||||||||||||||||
|
多瑞吉贴治疗骨转移引起癌痛的临床观察 | |
陈惠玲 赵 燕 藏 凯 赵红星 450008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
目的:多瑞吉贴(芬太尼透皮贴)是一种通过皮肤吸收发挥止痛作用的新型强效镇痛药,为了观察多瑞吉贴的止痛效果及毒副作用,从2001.1~2003.6应用多瑞吉贴治疗34例骨转移引起癌痛患者,取得较理想疗效。方法:本文34例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均经体格检查、病理或细胞学检查、CT、X线、B超及ECT全身骨扫描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3例,女11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5岁;骨转移来自肺癌15例,乳腺癌7例,鼻咽癌4例,食管癌3例,膀胱癌2例,宫颈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疼痛程度为重度,(按0~10分数字疼痛强度分组法)7分8例,8分20例,9分6例,以往曾使用过曲马多、意施丁、去痛片等药物25例,用过吗啡类药物9例,治疗前30天内未使用过多瑞吉贴;多瑞吉贴有2.5mg(25ug/h)、5.0mg(50ug/h)二种规格,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初始剂量为2.5mg,72小时更换一次,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初始剂量用下列公式换算:口服吗啡日剂量(mg/d)×1/2=多瑞吉贴(ug/h),吗啡注射日剂量(mg/d)×3/2=多瑞吉贴(ug/h),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疼痛控制不充分,可口服吗啡5~10mg q4h,控制疼痛,滴定多瑞吉贴剂量,滴定过程尽量在3~6日内完成,第3天调整剂量,剂量达100ug/h,仍无效可改用其它治疗方法。结果:止痛效果:本文34例患者,完全缓解8例(23.5%),明显缓解20例(58.8%),轻度缓解3例(8.8%),总有效率为91.2%。生活质量:本文34例患者,超过25分以上12例(35.3%),20~24分20例(58.8%),20分以下2例(5.9%),总有效率94.1%。毒副反应:出现头晕3例(8.8%),嗜睡3例(8.8%),便秘4例(11.8%),腹痛1例(2.9%)。结论:多瑞吉贴(芬太尼透皮贴)是近年来一种颇受骨痛病人欢迎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利用分子量小、脂溶性好、刺激性小的枸橼酸芬太尼,制成透皮贴剂,透过皮肤直接给药,病人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解除疼痛,用药后6~12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12~24小时达稳定血药浓度,达到峰值,一贴可维持72小时,因此每隔72小时换一次药物。结果表明多瑞吉贴是一种有效、低毒、方便、安全及可靠的镇痛药物,适用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
EIII 002 | 多瑞吉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
陈宗水1 刘 涛1 宫 玲1 袁 平2 黄美欧2 许朝霞2 116021 1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 2大连市胸科肿瘤研究所
目的:为探讨多瑞吉贴剂在晚期癌痛患者近期疗效。方法:选择42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肺癌骨转移22例,晚期胰腺癌3例,晚期直肠癌6例,晚期肝癌8例,其它肿瘤3例,根据病人所需的吗啡剂量换算成多瑞吉25-50μg/h规格的贴膜,72小时更换一次。结果:总有效率为95.24%,其中40例生存质量改善达95%以上。结论:多瑞吉为晚期癌痛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止痛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
EIII 003 | 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
代志军 王西京 刘小旭 康华峰 薛峰杰 薛兴欢 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
目的:探讨艾本(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艾本2~4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 (至少 4h)每月1次,连续用3次,于3周期结束时评价疗效。结果:骨痛完全缓解 60%(18/30),部分缓解26.7%(8/30),总有效率为 86.7%(26/30);骨转移病灶完全缓解13.3%(4/30),部分缓解50%(15/30),总有效率为63.3%(19/30);活动能力显效 26.7 % (8/30),有效43.3% (13/30),总有效率70%(21/30)。副作用为暂时性发热。结论:艾本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止痛效果确切,而且骨转移灶和活动能力明显缓解,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 |
EIII 004 | 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预防含顺铂化疗所致 |
方维佳 黄 穗 张晓琛 沈 朋 郁兰芳 徐 农 31000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化疗科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 (凯特瑞、kytril)与甲基强的松龙联用预防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并与单用格拉司琼比较。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方法,将40例接受含顺铂(30mg/m2·天)的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第2周期用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B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第2周期用格拉司琼。止吐方案:格拉司琼3mg,静注,第1~3天,甲基强的松龙120mg,静注,第1~3天。结果:第1~6天化疗后无恶心加轻度恶心者,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组(联合组)分别为95.0%、92.5%、90.0%、92.5%、85.5%和95.0%。单用格拉司琼组(单用组)分别为90.0%、77.5%、57.5%、62.5%、72.5%和77.5%。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组)第1~6天无恶心和轻度恶心发生率均高于单用格拉司琼(单用组),其中第1~4和第6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5)。第1~6天呕吐有效控制率(CR+PR)联合组为95.0%、95.0%、97.5%、90.0%、92.5%和92.5% ;单用组为90.0%、85.0%、72.5%、80.0%、85.0%和92.5%.第1~6天呕吐完全控制率(CR),联合组分别为92.5%、87.5%、85.0%、77.5%、82.5%和90.0%;单用组分别为82.5%、65.0%、52.5%、62.5%、75.0%和80.0%。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组)第1~6天呕吐完全控制率(CR率)和有效控制率(CR+PR)均高于单用格拉司琼(单用组),其中第2、3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甲基强的松龙能增强格拉司琼对含顺铂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控制,可作为预防和控制含顺铂联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一线治疗。
| |
EIII 005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癌痛37例临床观察 |
高 超 刘 颖 221002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妇产科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7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观察其止痛效果、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7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2例(86.48%),有效3例(8.11%),无效2例(5.41%),总缓解率为94.59%,不良反应轻微,有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皮肤瘙痒等。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长效麻醉止痛剂,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是使用方便等特点,尤适用于不能口服止痛药的患者。
| |
EIII 006 | 穴位针刺注射预防化疗药物致骨髓抑制的 |
高文斌 张 辉 王丽双 王 蕾 尹良伟 窦健卿 116038 大连市肿瘤医院肿瘤五病区
目的:探讨穴位针刺注射预防化疗药物致骨髓抑制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对87例恶性肿瘤病人于动脉化疗术后当日起预防性行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关元,气海)针刺加地塞米松5mg注射治疗。并对既往110例恶性肿瘤行动脉化疗术的病人行术后骨髓抑制期穴位针刺,穴位针刺加地塞米松5mg注射治疗的病例相比较。结果:预防组病人化疗期间未见有骨髓抑制发生。穴位针刺治疗和穴位针刺加药物注射均有效的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穴注组治疗疗效更佳。结论:穴位针刺可以有效的刺激骨髓因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短期抑制,穴位针刺注射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时间及外周血的低血象期,二者结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效果,预防性治疗不仅提高了基础血象,还避免了穴位治疗起效慢的不利因素。有效的保证化疗期间的血象稳定,达到了预防化疗药物引发骨髓抑制的目的。降低了治疗费用。
| |
EIII 007 | 中药补气养阴法为主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 |
胡 燕 徐国启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曙光医院中西科
中晚期子宫颈癌放疗后常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症状多表现为长期反复的便血不止,进而引起贫血、虚弱、精神萎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用补气养阴法为主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观察50例,疗效满意:治愈31例,占62%,好转17例,占34%,无效2例占4%,从而展现了中药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又一独特的重要作用。
| |
EIII 008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临床观察 |
扈东艳 黎 莉 李 明 25001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化疗科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38例晚期癌痛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观察9天。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疼痛,疗效肯定,有效率88.5%。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头晕,均轻微可耐受。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性疼痛,止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尤其适合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 |
EIII 009 | 中药灌肠综合治疗癌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
黄兆明 325000 温州市中医院肿瘤科
目的:为探讨中药灌肠综合治疗因腹腔转移癌所致癌性肠梗阻的疗效,进行了本临床观察。共观察癌性肠梗阻15例,原发癌分别为结肠癌8例,直肠癌4例,胃癌2例,阴道腺癌1例,均因出现腹腔转移而形成癌性肠梗阻。治疗方法:1、中药保留灌肠,以行气通腑为基本治则,用小承气汤加味,药用生大黄15 g(后下)、枳实30 g、厚朴30g、莱菔子50g、青皮10g、木香10g、陈皮10g,随症加减,每剂浓煎至100毫升保留灌肠;2、持续胃肠减压;3、补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化疗,仅2例接受了化疗,用药为草酸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200mg,静脉滴注,第1、第2天,5氟脲密啶2.5g/m2 ,48小时持续静泳滴注,羟基喜树碱10mg,静脉滴注,第1至第5天。结果:肠梗阻症状及体征消失,且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消失者2例,均为接受了化疗的病例;肠梗阻症状、体征减轻、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减少者6例;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7例。结论:行气通腑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有可能减轻或缓解癌性肠梗阻的症状及体征,对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有一定帮助。
| |
EIII 010 | 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40例疗效观察 |
黄智芬1 黎汉忠1 张作军1 谭志强1 陈 闯1 陆永奎1 施智严2 钟 科2 黄家强2 530021 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535400 2广西灵山县中医院肿瘤科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为治疗组40例,单纯化疗35例作对照比较。观察其生活质量、临床证候、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等变化。(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按常规化疗方案用药,至少用药 2个周期以上,观察期为化疗开始前和结束后1周为止,平均化疗疗程(个),治疗组为2.2×1.4,对照组为2.1×1.6。其中肺癌采用MFP或CAO方案;乳腺癌采用CMF或CAF方案;鼻咽癌采用CDF或BPF方案;大肠癌采用5-FU+CF或CAF方案;恶性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前常规予以胃复安、枢复宁等止呕药止吐。并按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处理。(2)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每毫升注射液相当于生药:红参 0.1g、麦冬0.1g,深圳南方制药厂,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产,川卫药准字(1981)第001552号)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40滴/min,化疗期间开始用药,连用7天为1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37.1%(P<0.01)。生活质量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72.5%、54.3%(P<0.01)。临床证候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80%、62.9%(P<0.01)。毒副反应比较治疗组白细胞下降检出率17.5%,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检出率42.9%(P<0.01)。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治前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及NK细胞比值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参麦注射液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明显减轻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化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 |
EIII 011 | 康莱特注射液对老年肿瘤患者放、化疗副反应 |
季 斌 赵洪瑜 王 燕 仇晓军 226001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研究康莱特注射液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副反应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42例65周岁以上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0例患者进入实验组,放、化疗同时予以康莱特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2~3周;22例进入对照组,放、化疗同时予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维生素等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2~3周。观察两组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卡氏评分以及放化疗毒性反应。结果:实验组的血象、生化指标和卡氏评分的变化均较对照组小,放化疗反应也较对照组轻。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急反应能力,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副反应具有一定的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 |
EIII 012 | 153Sm-EDTMP与伊班磷酸钠联合缓解骨转移癌疼痛的研究 |
康华峰 王西京 刘小旭 薛兴欢 薛锋杰 代志军 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西安
目的:探讨153Sm-EDTMP和伊班磷酸钠联合控制多发性骨转移癌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106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用153Sm-EDTMP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观察骨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止痛有效率87.7%,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153Sm-EDTMP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多发性骨转移安全有效。
| |
EIII 013 | 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90例临床观察报告 |
刘清俊 韩 君 章荣棻 白 威 梁小波 030013 山西省肿瘤医院
目的:观察多瑞吉(芬太尼贴剂)对中、重度癌痛的镇痛疗效,用药方法,量效关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毒副反应。方法:(1)通过90例入组病例,按照多瑞吉协作组要求进行访谈,并以VAS数字疼痛评估标准判断疗效。(2)按照我国1990年制定的疼痛病人生活质量1-5级评级标准确定生活质量改善情况。(3)观察不同剂量下的毒副反应并做临床记录。结果与结论:按VAS疼痛数字评估标准,疼痛度降到0-3为有效。最小量2.5mg/日贴剂滴定,最大量为7.5mg/日滴定,用药第3天有效果为43/90(47.8%),调整剂量后第6天有效率为76/90(84.4%),第15天为88/90(97.8%),最终有效率为100%。疼痛效果与时间和剂量为正相关,而与疼痛程度为负相关,中度疼痛剂量小、疗效好、而重度癌痛则反之。多瑞吉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镇痛后食欲增加和睡眠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77.8%与100%,而毒副反应较同类阿片类药吗啡及杜冷丁明显减低,较少精神依赖毒副反应。该药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是临床较为理想的镇痛新药。而且按现代观点,早期镇痛使病人少受或者免受癌痛之苦,镇痛是癌症综合治疗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 |
EIII 014 | 自拟芪贞汤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44例的临床观察 |
刘永叶 谢晓冬 刘大为 郑振东 110016 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
目的:贫血是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进一步的抗肿瘤治疗。现观察芪贞汤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及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入组44例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人,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8~76岁。入选条件:(1)、血红蛋白≤100g/L或红细胞比容≤30%或血红蛋白在化疗后降低≥10g/L;(2)、预计生存期>6个月;(3)、化疗前4周内未输血治疗。以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在化疗的同时均口服芪贞汤, 对照组不给予芪参汤,其它同治疗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结果:治疗组口服芪贞汤后血红蛋白呈逐渐上升趋势,给药后4周血红蛋白平均升高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而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不显著,且逐渐呈降低趋势。治疗组给药后红细胞比容呈逐渐升高趋势,从第2周开始红细胞比容升高,第4、6、8周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红细胞比容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属中医的“血虚证”、“血枯”、“血劳”等证范畴,其发病与心、肝、脾、胃有关,与肾更为密切[4]。故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用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为主的芪贞汤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方中枸杞、女贞子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熟地补血滋阴;补骨脂补肾壮阳;当归补血活血;鸡血藤补血行血;菟丝子、制首乌补肾填精;丹参、党参补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芪贞汤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有效机理可能是:(1)方中某些中药(如枸杞、女贞子等)含有促进造血细胞生长的物质,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当归、首乌可使造血微环境的改善,有利于骨髓正常造血的恢复;黄芪、甘草等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治疗组应用芪贞汤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容呈逐渐升高趋势,使患者贫血得到迅速纠正。总之,芪贞汤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具有简单易行疗效较好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 |
EIII 015 |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等术后胃瘫的临床应用 |
刘志强 李 玲 张 华 牛林琳 15004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肿瘤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黑龙江省肿瘤医院
目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等术后胃瘫。方法:30例胃瘫病人采用针灸取曲池、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淤滞、胃气上逆、气滞血瘀、气血不足型,分别给予:大承气汤、旋复代赭汤、血府逐瘀汤、十全大补汤治疗。结果:对于常规方法治疗无效者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达近100%。治愈时间平均为6天。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等术后胃瘫有较好的疗效。
| |
EIII 016 | 生脉注射液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减毒观察 |
罗时辉 王 鹰 章跃平 徐 安 330003 南昌市第二医院肿瘤科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减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苏中制药厂的生脉注射液60ml +5%葡萄糖500ml ivgtt 每日一次,连用15天为一周期,在化疗开始前二天开始用药。对照组仅用化疗。所有病例均接受二周期化疗。结果:化疗后每周查血常规1次,按最低血象统计,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程度按WHO分度标准。 治疗组白细胞降低的例数及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恶心、呕吐反映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重度呕吐比例稍低。两组病例在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毒副反映没有明显差异,在心脏毒性方面,由于出现心脏毒性的病例极少难以评价。结论:生脉注射液在恶性肿瘤化疗时对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观察病例中未发现生脉注射液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该药对中晚期肿瘤病人的化疗减毒有效。 | |
EIII 017 | 疗维适结合中医药治疗58例晚期肿瘤病人的临床研究 |
马纯政1 程 红1 柏 龙2 李永伟3 450002 1河南省中医院内四肿瘤科 2新蔡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3河南省中医院检验科
目的:观察疗维适结合中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及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2003年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人分成两组,58例为治疗组(疗维适加中药),51例为对照组(单用中药)。结果:1.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RR率)达18.96%,而对照组只有11.76%,(P<0.05=。2.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4+/CD8+ 、NK细胞、IL-Ⅱ都升高( P<0.01=。CD8+ 下降(P<0.01=。而单纯中药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较,CD3+、CD4+、CD4+/CD8+ 、NK细胞、IL-Ⅱ下降,CD8+ 升高(P<0.0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其他方面,有4例病人用疗维适后出现低热,两组中只有病情进展病人中部分出现肝功能及血常规异常。结论:疗维适与中药结合较单用中药抗癌效果好。疗维适有明显的增强病人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肝功能及血常规无明显损害,值得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 |
EIII 018 | 中药汤剂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131例近期疗效观察 |
马福春1 王兴梅2 翟洪梅1 王 华1 代玉川1 272100 1山东兖州91医院肿瘤科 2兖州铁路医院病案室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203例经病理或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临床Ⅲ、Ⅳ期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131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72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开始服用中药汤剂,并连续服用1~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QOL总积分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全身状况(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症状、体征的轻重程度)与治疗前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增强。结论:中药配合化疗能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增强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对延长病人生存期可能有所帮助。
| |
EIII 019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13例随访观察 |
1马福春、2王兴梅、1代玉川、1翟洪梅、1师广轩、1黄如意 272100 1九十一医院肿瘤科 2兖州铁路医院病案室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13例经病理或组织细胞学确诊,临床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71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第一个周期化疗同时开始服用中药汤剂,并连服2~6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QOL总积分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显著,身体状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明显下降(P<0.05)。带瘤生存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所延长(P<0.05)。结论:中药配合化疗能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对延长病人生存期有所帮助。
| |
EIII 020 | 吡柔比星为主联合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临床观察 |
梅昌武 广东潮州医院肿瘤科
目的:观察并评价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45例均为病理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吡柔比星30~60mg/m2,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联合其它化疗药物,连续2~6个疗程,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有效率为60%,其中CR6例(13%),PR21例(46.7%)。在毒性方面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而心脏毒性、脱发、消化道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毒性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 |
EIII 021 | 十全大补汤配合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影响 |
倪 敏 陈樟树 戴西湖 350025 福州总医院肿瘤中医科
目的与方法: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全身化疗+腹腔内化疗组+十全大补组、全身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组的一年、二年、三年复发率、生存率。结果:治疗组三年复发率为18.75%,对照组为43.33%(户<0.05),治疗组三年生存率为84.38%,对照组为60%(户<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结合腹腔内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后病人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静脉化疗。
| |
EIII 022 | 力尔凡联合化疗方案 |
庞东生 许 扬 246003 安庆市海军116医院肿瘤内科
目的:观察力尔凡单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30例已确诊的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治疗:力尔凡单药治疗10例,皮下注射力尔凡5mg+1ml0.2%盐酸利多卡因,连用5天,静脉滴注力尔凡10mg+生理盐水250ml,每天一次,14天为一周期,休息1周后进行第二周期,连用三周期,及力尔凡和化疗药物同时应用。局部治疗:为恶性胸、腹水的患者胸腹灌注和动脉介入治疗。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达CR3例,PR10例,SD10例,PD7例,总有效率43.3%,大部分患者KPS均有上升。力尔凡+联合化疗的患者骨髓抑制减轻,未见肝、肾功能损害。使用力尔凡的患者大多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力尔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起到相互增效的作用,同时力尔凡还有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保护骨髓、镇痛等作用。
| |
EIII 023 | 伊班膦酸钠(艾本)治疗恶性肿瘤骨痛疗效观察 |
彭德清 王志刚 宁 昌 傅木昌 李 健 430010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一医院肿瘤科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艾本)对恶性肿瘤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恶性肿瘤骨痛患者静脉滴注艾本4mg,每5周1次。结果:艾本对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9.7%,活动能力改善率为72.4%。1周内起效为65.5%,2周内起效为89.7%。无明显副作用出现。结论:艾本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痛的有效药物,能有效缓解骨痛和活动障碍。其用量小,副作用少优于其他双膦酸盐制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和观察。
| |
EIII 024 | 大剂量博宁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 |
秦叔逵1 陈映霞1 梁 军 2 刘基巍3 李乐静4 陈振东5 张沂平6 冯继锋7 徐 农8 廖美琳9 1南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内科 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3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院肿瘤中心 4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内科 5安徽医科大学附院肿瘤科 6 浙江省肿瘤医院内科 7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 8浙江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 9上海市胸科医院肺癌中心
目的:观察比较大剂量与常规剂量的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注射液治疗国人骨转移癌患者的有效性(止痛疗效和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等。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随机对照和单盲的研究方法。大剂量组给予患者博宁注射液75mg,加入500 ml 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4小时以上;常规剂量组为博宁注射液45mg;均为第1天和第2天连续给药。严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止痛药用量、体力状况、活动能力变化和毒副反应等,每周调查QOL评分。结果:共入组130例,除了2例患者用药后1周因肿瘤本身进展死亡,按脱漏病例处理外, 128例可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后者中,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为65例和63例,均衡可比。治疗后大剂量组的止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83.1% vs 66.7%,P =0.032),两组的显效率也有显著差异(18/65 vs 7/63,P =0.018);两组治疗后疼痛计分较治疗前分别下降3.45 ± 1.96及2.62 ± 2.14,以大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 =0.024)。两组用药后止痛起效(疼痛开始减轻)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中位值4.5天vs 5天,平均值5.44 ± 3.67天vs 6.57 ± 4.69天,P = 0.193 );但是大剂量组的止痛作用维持时间为4~300天(中位值21天,平均值34.33 ± 40.19天),而常规剂量组为6~35天(中位值21天,平均值22.69 ± 10.14天),似以大剂量组维持时间为长,但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 (P =0.071)。治疗后64.2%(77/120)的患者止痛药减量、降级或停用,其中大剂量组为 68.3 %(43/63),常规剂量组 59.6 %(34 /57), 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 =0.326)。活动能力改善者两组分别为65.0%和51.8%,KPS评分提高两组分别为61.5%和50.8%,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值分别是0.149和 0.221)。生活质量改善率在大剂量组为54.2%,常规剂量组32.8%,存在着显著差异(P =0.04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有下降,以高剂量组下降明显,在治疗后第3周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7)。博宁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物热和无症状性低钙血症等,其发生率和程度在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博宁注射液大剂量在控制骨转移癌疼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剂量,而毒副反应并没有增加,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
EIII 025 | 恩丹西酮地塞米松联合 |
宋高武 陈利娜 陶本春 张冬清 454150 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地塞米松联合与盐酸格拉司琼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124例接受以DDP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取64例用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另60例用格拉司琼治疗。结果:恩丹西酮地塞米松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格拉司琼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毒副反应轻微。结论:恩丹西酮、地塞米松联合是一种疗效高、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止吐方法。
| |
EIII 026 | 乐康胶囊治疗晚期癌症45例疗效观察 |
宋一帆1 庄大生3 吴军杰2 710061 1陕西省肿瘤医院 2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福建省医科大学
目的:观察乐康胶囊对晚期癌症的疗效、镇痛作用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乐康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另配服纯中药介导冲剂,每次1袋;偶尔配服助力片。一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全组45例病人对肿瘤总有效率(CR+PR)31%(14/45);本组伴疼痛患者33例,镇痛有效率(CR+PR+MR)100%;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率KPS评分,显著改善和改善达80%(36/45)。结论:乐康胶囊治疗晚期癌症病人效果显著、镇痛作用可靠,对提高生活质量优于对症支持治疗,服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是晚期癌症患者治疗的理想药物之一。
| |
EIII 027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含顺铂方案化疗 |
谭诗生 李 杭 薜英波 陈南江 陈颖娟 550002 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含顺铂方案化疗联合使用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组 (苦参组共40例) 及单纯化疗组 (对照组共38),并比较2组患者2 周期化疗后在近期疗效、改善生存质量、缓解癌痛以及预防化疗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苦参组在近期疗效 (有效率 60.0%) 、缓解癌痛 (有效率 75.0%) 及改善生存质量 (有效率 65.0%)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4.2% 、 35.2% 及 34.2%),并且明显降低了由于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P值均<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含顺铂方案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增效减毒、缓解癌痛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
EIII 028 | 电解质紊乱对晚期肿瘤的治疗影响 |
涂志全 张定昌 200235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肿瘤科
目的:研究电解质紊乱对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2.4~2003.9年度收治的347例晚期肿瘤患者的电解质状况及其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电解质紊乱患者154例(44.38%),高钾16例,占电解质紊乱的10.39%,低钾117例(75.97%),低钠125例(81.17%),低钙17例(11.04%),高钙9例(5.84%)。电解质紊乱致化疗副反应之呕吐及预后,与非电解质紊乱患者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结论:电解质紊乱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存在较普遍,对治疗及预后有较大影响。
| |
EIII 029 | 晚期癌痛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与护理 |
王海莲 刘淑新 030013 山西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和护理工作。方法:选择32例患者,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8岁。部分患者经过放、化疗和手术。疼痛为中重度,22例曾用过非阿片类药,10例用过弱阿片类药。贴剂用于皮肤平整处,贴前用水清洗去污去脂。患者皆为门诊病人,由于病期长,体虚等,不能前来就诊医均由家属或亲友代行和反馈。为了掌握确切病情,打破传统护理模式,开展家访工作。结果:芬太尼属强阿片类药,是μ受体激动剂,具有高效,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特点。经过适当滴定,效果满意,应用贴剂2.5mg5例、5mg6例、7.5mg1例,三天更换一次,有效率为94%。副作用恶心,便秘多,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和消失。结论:医护、护患的密切结合,发现问题,即时处理,使患者充满信心和希望,加之贴剂,用法简便,副作用轻,效果可靠,是目前治疗癌痛最理想的药物。
| |
EIII 030 | 中药扶正荡邪合剂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
王怀瑾1 赵卫红1 孙 玲1 高文斌1 张 红2 116033 1大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116023 2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科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荡邪合剂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恶性肿瘤病人28例,每日服用本水煎剂一付,连续服用28天,服药前后进行有关项目对比。结果:本组病例有效率(CR+PR)3.6%,临床受益率(CR+PR+MR+SD)为85.7%,免疫指标均有明显增强,一般状况均有改善。结论:中药扶正荡邪合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
EIII 031 | 盐酸格拉司琼防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 |
王 谊 赵兴梅 江 群 王更利 李琦志 610041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目的:观察盐酸格拉司琼防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32例病人自身前后对照,对照组用胃复安,治疗组用盐酸格拉司琼。结果:盐酸格拉司琼的有效率为90.6%,胃复安的有效率为68.8%。结论:盐酸格拉司琼具有高效、低毒、安全、性价比高的特性。
| |
EIII 032 | 艾本合并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 |
吴慧娟 赵艳秋 450008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
目的:观察艾本(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治疗组中肺癌16例,乳腺癌10例,胃癌4例,结肠癌3例,前列腺癌3例,年龄30~76岁,平均53岁。男性16例,女性20例;对照组中肺癌14例,乳腺癌10例,胃癌6例,结肠癌2例,前列腺癌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4岁,男性15例,女性19例,均经ECT 和(或)CT和(或)MRI和(或)平片证实有多发骨转移,以中轴骨尤其脊柱、骨盆、肋骨多见。临床表现位为不同程度的骨痛,肝肾功能无严重受损。以对照组化疗方案为参考,治疗组在化疗结束后3~5天内给予艾本3~4mg ,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至少4小时),每4周重复1次,连续用4次后评价疗效。按who 规定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局部疼痛控制情况:治疗组36例中18例达CR ,10例达PR, 总有效率为CR+PR为77.8%;对照组34例中3例达CR ,7例达PR, 总有效率为CR+PR为29.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16.57,p<0.05。治疗后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治疗组36例有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28例,治疗后呈显效者1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34例中有活动能力受限患者24例,治疗后呈显效者1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15.08,p<0.05。骨转移灶控制情况:治疗组36例中3例达CR ,20例达PR, 总有效率为CR+PR为63.9%;对照组34例中1例达CR ,6例达PR, 总有效率为CR+PR为20.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13.38,p<0.05。不良反应 3例出现一过性全骨疼痛,24小时后自行缓解。2例出现类感冒症状,24h~48h后自行缓解,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结论:艾本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止痛效果确切,而且骨转移灶明显缓解,提高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
EIII 033 | 继康抗癌散治疗中晚期癌症的临床观察 |
徐继康 210046 南京市徐继康肿瘤治疗中心
目的:观察用继康抗癌散(纯中药配方)对409例中晚期癌症治疗的结果。方法:按随机法分为二组:一组为治疗组,即以继康抗癌散联合化疗组;二组为对照组,即单纯化疗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客观疗效分析,治疗组完全缓解(CR)为41.30%,部分缓解(PR)为51.92%总有效率为93.27%而对照组完全缓解(CR)为20.90%,部分缓解(PR)为18.95%总有效率为58.71%。2、改善症状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62.69%。3、延长生命分析:1年以上者,治疗组为16.83%,对照组为2.48%,三方面比较均为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结果提示:继康抗癌散与化疗联合用药,对增强疗效减轻肿瘤患者痛苦,改善肿瘤患者客观症状与体征有明显的作用,长期坚持服用继康抗癌散具有明显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作用。
| |
EIII 034 | 放疗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
杨 立 成 志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引起剧痛,本文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31例为单用帕米酸二钠(博宁)组,有效率为0.97%,第二组35例为放疗加博宁组,有效率为91.43%。两组间P<0.05,有显著性差异,且第二组止痛效率为51.61%,明显高于第一组22.58%,P<0.05。两组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第一组、第二组分别为61.29%和82.86%,两组间P<0.05,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在用帕米磷酸二钠的基础上,加局部放疗,能更好地止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 |
EIII 035 | 美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
杨雁鸿 066000 秦皇岛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选择法分为4组,即美施康定组、口服吗啡片组、吗啡针剂肌肉注射组、疼痛泵治疗组,观察其止痛疗效。结果:美施康定组CR83.05%,PR16.95%,口服吗啡片组,CR9.52%,PR33.33%,吗啡针剂肌肉注射组,CR15.15%,PR45.46%,疼痛泵治疗组CR77.78%,PR22.22%。经统计学处理,美施康定组与疼痛泵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与口服吗啡片组及吗啡针剂肌肉注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美施康定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止痛效果佳。
| |
EIII 036 | 39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吗啡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
殷东风 张宁苏 邢玉庆 周 珂 刘 欣 高 宏 潘 琳 刘宝文 李亚男 李 英 110032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目的: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发作,且口服止痛药困难。我们观察吗啡注射液皮下或静脉注射方法对癌症疼痛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在我院肿瘤科住院并使用吗啡注射液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单次皮下注射(简称单次),持续皮下注射(简称持续皮下),持续静脉点滴(简称静点)。初始剂量的决定方法为:1.口服吗啡变更者根据止痛效果及消化吸收功能情况,取相当于口服吗啡的1/2-1/10的量;2. 未经口服者从小量开始,单次为5-10mg,每日2-6次,持续皮下或静点时从10mg开始。3. 从单次转为持续注射者按1:0.8-1:1的比例换算。注射种类的选择方法为:1.一般选择单次。2.如果效果不明显,而单次增量困难者;或单次副作用较大者,采用持续注射。如有中心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选用静点,否者选用持续皮下。吗啡增量的方法:1,单次次数按q12h,q8h,q6h,q4h的顺序增量。单次剂量一般到10mg为止。2,持续皮下或静点时,按原量的50-100%的比例增量。疗效判定采用分阶段治疗目标的判定方法。结果:39例患者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67.1±11.6岁。一般状态(PS)Ⅲ者10例,Ⅳ者29者。单次34人,874人次,其中5mg者为81人次,10mg者为762人次,15mg者为25人次,20mg者为6人次,共使用吗啡8520mg。吗啡持续注射者10例,持续皮下3例,静点7例,1例达每日静点1050mg。共使用吗啡注射液57150mg。止痛疗效如下:1,39(100%)例患者均解除了导致失眠的疼痛;2,35例(89.7%)解除了安静时疼痛(持续注射100%:单次86.2%);3,30例(76.9%)解除了活动时疼痛的消失(持续注射100%:单次68.9%)。即单次皮下注射能够消除大部分癌症疼痛,而持续注射能够完全消除癌症疼痛。轻度便秘51.3%;恶心、呕吐10.3%;排尿困难25.6%;出现神志恍惚症状15%。没有发生药物依赖性。副作用与使用方法及剂量无相关性。结论:我们借鉴日本的经验,持续注射吗啡时不靠麻醉科,而由肿瘤科医生自己配泵,在应用输液泵技术持续24小时注射吗啡时,严密观察其副作用,根据患者的止痛效果,调整吗啡用量,滴定出适合患者的吗啡用量,达到了肿瘤患者吗啡应用个体化的要求。应用吗啡注射方法基本解除了晚期癌症疼痛(77%),而吗啡持续注射方法则完全解除了癌症疼痛。我国在征服癌症疼痛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多途径使用吗啡是一个必经之路。
| |
EIII 037 | 甲地孕酮在晚期肿瘤病人化疗康复中作用的临床观察 |
于常华 姜秋颖 徐玉清 王文秀 信 涛 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
目的:甲地孕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为孕酮类药物之一,可用于治疗对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近十余年来利用甲地孕酮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已证明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观察甲地孕酮在改善晚期癌症患者联合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1999年至今共观察96例各类晚期肿瘤患者,并设自身对照,治疗组化疗前一天开始服用甲地孕酮160mg,2-3次/日,至化疗结束后两周,同时加用阿斯匹林40mg/日,以减轻血栓形成机会,对照组不使用甲地孕酮。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重、KPS评分、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40.6%,89.6%,80.2%,76%,而对照组分别为18.8%,20.8%,39.6%,16.6%,均差异显著。结论:甲地孕酮目前已广泛用于增加食欲、改善恶液质综合征(CACS)等,可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甲地孕酮还有抑制机体细胞(骨髓干细胞、胃肠道粘膜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及分化,使其处于静止的G0期,免受化疗药物的攻击,另一方面,可促使骨髓内粒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以降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显示甲地孕酮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晚期肿瘤患者联合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改善,且副反应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EIII 038 | 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高龄肺癌患者的姑息疗效观察 |
袁 峰 570208 海口市人民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目的:观察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高龄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22例T3 ~ T4的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 结果:22例全部生存,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者11例,部分缓解(PR)者8例; 6例胸痛者5例完全消失,1例明显缓解,有胸腔积液的6例中4例消失,1例明显减少,1例无变化;7例肺不张均完全消失;13例胸闷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2例无明显变化。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分别为1例和2例。 结论:局部晚期高龄肺癌患者对单纯三维适形放疗耐受良好,近期疗效较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和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 |
EIII 039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吡柔比星化疗时心脏毒性反应的观察 |
翟宝娥 史 健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四院肿瘤内科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吡柔比星与心脏毒性的关系及其探讨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吡柔比星化疗时心脏毒性反应。方法:取88例恶性肿瘤为试验组,应用化疗方案加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化疗。比较两组的吡柔比星不同剂量的心脏毒性、疗效、毒副作用、一般症状、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1:试验组的GPT、室早、心肌缺血、COT异常、LDH异常等方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两者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试验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尤其在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方面,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两组的一般状况:1)体重方面:试验组体重改善率为37%,对照组体重改善率为1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主观症状方面:试验组神疲乏力发生率为15%,食欲减退发生率为40% ,睡眠欠佳发生率为17%,心慌发生率为17%;而对照组神疲乏力发生率为24%,食欲减退发生率为80%,睡眠欠佳发生率为24%,心慌发生率为24%;试验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0%,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1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不仅在配合吡柔比星化疗方面可减轻吡柔比星对心脏的毒性反应,而且能保护肝肾及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 |
EIII 040 | 中药三期疗法抗肿瘤治疗思路 |
翟玉珍 833200 新疆奎屯市伊犁州奎屯医院肿瘤科
中西医结合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特色,肿瘤基因的个体化,治疗上的个体化,以及目前倡导综合体现人性化治疗的思路与祖国医学的辩证论治方法是吻合的。如何将中药的治疗与肿瘤的防治有机结合以期体现中医中药抗肿瘤的非凡疗效,我们提出中药三期疗法。即:益气养阴法对癌前期和随访期病人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从而阻碍了癌症的转化、转移过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是早期癌症病人的主要治疗思路,即清活攻毒法,其与放疗、化疗为伍,增强抗肿瘤疗效;益气化瘀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可以起到化疗减毒增效作用。
| |
EIII 041 | 消痰化瘀散结法治疗晚期肺癌89例临床总结 |
张宗歧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中药肿瘤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肿瘤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以“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痰瘀同源”为主线,分析了恶性肿瘤形成病因病机,针对病因病机和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二陈三子汤”加减,用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肺癌89例,经过三个月到三年的不间断治疗,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中达到CR+PR者13例,占14.61%,CR+PR+MR者29例,占32.58%,SD者39例,占43.82%,PD者21例,占23.59%,合并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者37例,其中CR者15例,占40.54%,PR者5例,占13.51%,全组病人经中药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达73.44%,平均生存13.37个月,中位生存17个月,其中生存半年以上71人,占73.19%,一年以上44人占45.36%,二年以上13人占13.40%,三年以上3人,占3.80%,总之通过中医中药系统治疗,使相当一部分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肺癌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和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少数病人肿瘤病灶缩小甚至消失,充分说明了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肺癌具有光明的前景。
| |
EIII 042 | 吉赛欣治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临床对比观察 |
赵红星 朱 辉 450008 河南省肿瘤医院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吉赛欣治疗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效果及其毒副作用, 自 2001年 1月至 2002年 8月对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53例进行观察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化疗引起骨髓抑制,血常规检查外周白细胞计数3.5x109/L时,皮下注射吉赛欣或惠尔血150ug,共用5天,观察血象恢复时间。毒副作用主要观察用药后有无骨痛,发热,皮疹以及由药物引起的全身不适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53例经吉赛欣治疗5天后恢复正常38例(71.7%)。对照组53例惠尔血治疗5天后恢复正常41例(75.5%),统计学处理二药无显著性差异(x2=0.22,P>0.05)。毒副作用有轻度骨痛,发热,全身不适等反应。未发现用药后引起过敏、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改变。结论:吉赛欣治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有很好的疗效,在本组观察中,其与惠尔血疗效无显著差异。
| |
EIII 043 | 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
赵 兴 陈 凡 周 毛 马建青 李胜业 常巧梅 杨 华 810001 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抗肿瘤及提高放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恶性肿瘤患者280例分为对照组(放、化疗组)和治疗组(放化疗合并艾迪注射液组),比较肿瘤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免疫功能及放、化疗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客观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骨髓抑制情况和消化道反应及全身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不仅能抑制肿瘤生长而且可以提高放、化疗后机体免疫力,减轻放化疗反应,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
| |
EIII 044 | 晚期癌痛的内科治疗 |
郑美珍 王小青 110042 辽宁省肿瘤医院
目的:晚期癌症患者三分之二患有癌性疼痛,其疼痛干扰和破坏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控制疼痛是WHO癌症控制计划重点工作之一,但由于医护人员对疼痛认识不足,加之患有恐成瘾症,故止痛工作尚无普遍开展。为使病人减轻痛苦,我科应用三阶梯止痛方法治疗74例癌痛病人,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74例病人均为诊断明确的晚期癌痛病人。男5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岁。按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分级,轻度疼痛12%、中度疼痛19%、重度疼痛69%,中、重度疼痛88%。按三阶梯治疗原则给药,按时给药口服为主,按个体化给药。口服用药36例,肌肉注射15例,应用芬太尼贴剂46例,自控给药(PCA)2例。口服时间长达2.5个月,自控给药达3.5个月,芬太尼贴剂用药时间长达9个月,剂量由2.5毫克开始,最大剂量达35毫克。结果:74例癌痛患者CR占24%、PR占52%、MR占20%、NR占4%,CR加PR有效率为76%。96%的病人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有不同的改变。用药前极差者19%、差者38%、一般为27%、较好者为16%、良好者无。用药后,极差者4%、差者16%、一般36%、较好者32%、良好者12%。结论:为减轻病人痛苦,实行三阶梯止痛方法,是简单、价廉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我院通过三阶梯止痛治疗,医护人员转变观念提高了对癌痛治疗的认识,保证了药品的来源,使病人得到合理治疗,尤其是应用芬太尼贴剂方便无创伤,止痛作用强。病人疼痛得到控制,食欲、睡眠、精神状态、与人交流等明显好转。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有的无痛走完了人生。我们认为,晚期癌症病人在姑息治疗中,疼痛治疗最为重要。
|
姑息与疼痛· | |
EI 001 | “养阴生血饮”防治放疗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
崔慧娟 张代钊 李佩文 郝迎旭 贾立群 李 学 万冬桂 蔡光蓉 100029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
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放射治疗的副反应常使病人难以忍受,病人常出现口干咽燥,神疲乏力、纳呆、腹胀、恶心等症状,放疗还会造成血象下降,影响放疗的正常进行。为减轻放射副反应,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究了“养阴生血饮”,具有养阴清热,益气生血的功效。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养阴生血饮对恶性肿瘤放疗引起副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方法,设观察组(放疗期间服用养阴生血饮)、对照组(放疗期间服用利血生)和单纯放疗组(放疗期间不服用药物),观察其放疗副反应和血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结果:本实验共观察了464例病人,其中观察组304例,对照组100例,单纯放疗组60例。临床症状的总改善率观察组87.5%,对照组64.0%,明显改善率观察组24.0%,对照组13.0%;治疗白细胞减少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81.0%;机体受射线照射后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在正常情况下,体内抗过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可以清除过量的有害自由基,但受照射剂量的不断增加,此类酶活性会随之降低,导致过氧化脂质的生成,过氧化脂质直接攻击核酸、膜蛋白受体,致使膜结构和功能失调,损伤组织和细胞。本实验显示观察组疗后SOD较疗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和单纯放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LPO检测也显示观察组疗后较疗前反而下降,对照组疗后较疗前上升,说明观察组用养阴生血饮后,可以使SOD上升,从而抑制LPO生成,这可能是养阴生血饮保护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机理之一。疗效可靠,临床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检测表明无毒副作用。结论:养阴生血饮能减轻放疗副反应,尤其可以改善头颈部、胸部放疗所引起的口干咽燥等症状,治疗放疗中白细胞下降;防止组织损伤。
| |
EI 002 | 63例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
江志伟 汪志明 李国立 吴素梅 李 宁 黎介寿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外研究所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 PEG)和经内镜下空肠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 , PEJ)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年间共60例病人行63例次PEG/J。其中PEG34例,PEJ28例,1例直接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造口(direct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uodenostomy , DPED)。适应征病人分别为长期肠内营养53例,其中有8例PEG/J同时联合食道金属内支撑术;长期胃肠减压5例;肠内营养联合外引流胆汁回输3例;围手术期应用2例,术前行胃肠减压,术后行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结果:PEG/J技术成功率96.9%,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11.1%。达到了增加能量摄入,改善营养;长期胃肠减压,摆脱鼻胃管减压;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减少静脉补液,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本组研究技术创新点:1、为目前国内最大例数的报道。2、一半以上的病人有胸腹部手术史,PEG/J技术难度更大。3、PEG/J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4、直接经皮内镜下的十二指肠造口术(DPED);PEG/J联合食道内支架;PEJ联合PTCD,均属国内首次开展。5、达到了增加能量摄入,改善营养;长期胃肠减压,摆脱鼻胃管减压;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减少静脉补液,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推广。
| |
EI 003 | 不同剂量吗啡所致便秘程度观察 |
戚宜晶 100036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疗养院
根据WHO指导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对大多数晚期癌痛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治疗失败常常是由于对药物的副作用控制不当。各种研究表明吗啡具有引起便秘的副作用,大多数研究仅报告了发生率,没有其程度。本报告采用了疗养院从2001.6~2003.12收治的晚期癌痛病人共32名。根据每位患者每日吗啡剂量在60mg以下、100mg及200mg以上(分为3组)时所需的芦荟剂量来判定便秘程度。采用SPSS软件,进行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同时进行各组均数间的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为P<0.05),以判断便秘程度与吗啡剂量的关系。经过SPSS软件运算得出各配伍组间P值=0.001<0.05, 差别有显著性,说明这3组服用的芦荟剂量有明显差别,即便秘程度随吗啡剂量增加而改变。经过各组均数间的多重比较发现:第1组和第2组间P=0.54>0.05,差别无显著性,即每日吗啡剂量<60mg和100mg时所需芦荟剂量相同,说明便秘程度未随吗啡剂量增加而改变。第1组和第3组间、第2组和第3组间P值分别为0.0001和0.003,均<0.05,差别有显著性,即每日吗啡剂量<60mg和>200mg时、100mg和>200mg时所需芦荟剂量不同,说明便秘程度随吗啡剂量增加明显不同。通过我们的这一观察发现:便秘的程度与吗啡剂量有关,在每日吗啡剂量100mg以下时增加不明显,但在200mg以上时随着吗啡剂量的增加便秘程度也相应加重,但只要按时服用缓泻药,便秘都可以得到控制,本观察未发现肠梗阻等严重副作用。
| |
EI 004 | 洛芬待因缓释片镇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
吴世凯 1 宋三泰1 梁后杰2 谢广茹3 周清华4 尉承泽1 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乳腺癌科 2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肿瘤科 3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4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洛芬待因缓释片由磷酸可待因13mg及缓释布洛芬200mg(缓释层)组成。国外已有同处方的普通片(双层片)上市,对多种疼痛有很好疗效。该药由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立项研制并申报临床试验,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1999XL0100),在1999年12月~2000年9月,由307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牵头,共5家单位(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参加镇痛治疗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分别以癌症疼痛、手术疼痛作为慢性疼痛及急性疼痛的代表;利用研究药洛芬待因缓释片,阳性对照药磷酸可待因片,安慰剂双模拟的条件;通过开放研究、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平行对照研究等三种不同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原则观察了357例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其中癌痛自身交叉对照组100例入组可评价不良反应,4例出组,96例可评价疗效。癌痛开放研究26例入组,用药229例次。术后疼痛235例入平行对照研究组,其中洛芬待因缓释片组118例,可待因组117例。研究结果表明洛芬待因缓释片对中度疼痛患者可获得较高的,80.0~98.1%镇痛有效率,平均镇痛缓解时间约为6.6~11.2小时,显著长于可待因;对重度疼痛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该药平均起效时间为30~40分钟,达到最佳缓解的平均时间大多为100分钟以内。其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者可很好耐受。建议批准生产,希望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扩大适应症再做深入研究。
| |
EI 005 | 知情状况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影响的初步研究 |
邹建军 高 勇 曹传武 骆益宙 钱建新 王杰军* 200003 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
目的:本研究采用调查量表的方式(1)研究不同程度的知情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研究影响癌症患者情绪的主要因素。方法:调查量表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FACT-G量表”,所选病例全部为住院病人,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入选本研究的病例共计110例,以晚期肿瘤为主(73.6%),患者对病情完全知情的比例仅为34.5%,其余为部分知情(28.1%)和完全不知情(37.4%)。统计结果显示,知情状况对FACT-G量表中的情绪和功能状况评分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情绪的影响最强,随着知情程度的增加,对情绪的影响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本组癌症患者情绪好坏主要由性别、知情状况、体能评分、疼痛程度决定,多元逻辑回归显示这些因素与患者情绪有显著相关性(P=0.022,0.006,0.012,0.004)。结论:肿瘤患者对病情完全知情比例仅34.5%,知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中的某些方面,如情绪和功能状况可能产生影响。决定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情绪好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性别因素、知情状况、体能评分和疼痛程度。
| |
EI 006 | 疼痛及抑郁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
邹建军* 郑 莹1 骆益宙 曹传武 钱建新 高 勇 王杰军 200003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的发生率;癌痛和抑郁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癌痛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以住院病人为主,采用癌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分级法(NRS)以及一般状况评定量表收集癌症患者相关资料。结果:本研究入组病人236例,均为明确病理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65.3%,而疼痛者中轻、中度痛者占57%,重度痛占8.3%,抑郁的发生率为34.3%。疼痛与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的损害之间有明显的相关(P=0.001, 0.047, 0.008);而抑郁同样也对上述三个方面产生明显的损害(P=0.001, 0.025, 0.002)。疼痛同时与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生明显相关(P<0.001)。结论:癌症患者的疼痛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5.3%和34.3%;癌症患者的疼痛和抑郁是影响其生活质量两个非常主要的因素;疼痛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
EII 001 | 健脾理气方改善晚期癌症恶病质的研究 |
黄 挺1 李 勇1 郭伟剑2 310006 1杭州市中医院 2上海新华医院
本课题旨在研究健脾理气方对癌症恶病质症的改善作用;实验首先通过复制实验小鼠恶病质模型,灌服大小剂量健脾理气方药,以正常小鼠及单纯荷瘤为对照组,从摄食量、饮水量、体重、肿瘤体积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等方面观察健脾理气方药的作用;结果显示:大剂量健脾理气方能明显改善恶病质小鼠摄食量及饮水量,而较短时间内对小鼠体重及肿瘤体积无明显改善作用;恶病质小鼠血清中TNF-α、IL-1、IL-6水平显著增高;服用健脾理气方组小鼠血清中IL-1、IL-6水平明显降低,而TNF-α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健脾理气方能改善小鼠癌症恶病质症,疗效与剂量相关,通过降低血清中IL-1、IL-6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 |
EII 002 | 放疗联合艾迪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
李兆元 441021 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目的:观察艾迪能否提高中晚期肺癌、食管癌的放疗疗效及能否减轻放射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方法:140例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72例,食管癌68例,随机分为综合组(艾迪加放疗)和单纯放疗组各70例。放疗采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常规放射。总剂量60-70Gy共6-7周。综合组每日加用艾迪注射液50ml,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至40Gy时及放疗结束时,综合组有效率分别为40.0%、80.0%,高于单纯放疗组17.1%及51.4%(P<0.05),放疗后病人行为状态KPS评分综合组上升较单放组明显(P<0.01)。放疗前后白细胞变化,综合组下降不明显,单纯放疗组下降明显(P<0.05)。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综合组较单放组少且出现晚。结论:艾迪与放疗合并应用治疗恶性肿瘤能提高近期疗效,减轻放射副作用,并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
EII 003 | 脑室内吗啡注射对癌痛者生存质量的近期影响 |
路红社 施 弘 莫建强 胡 伊 200333 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利群临床医学院肿瘤科 目的:观察脑室内吗啡注射缓解中晚期癌性恶痛的效果和对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组102例曾接受三阶梯镇痛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严重而停药的中晚期癌痛病人,应用微创技术于右侧脑室前角埋置Ommaya管,并将球囊置于前额部皮下,通过Ommaya管每次将10ug(1ml)~20ug(2ml)的硫酸吗啡注入脑室,观察治疗前后镇痛效果、生存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各种癌痛均有效,镇痛显效率97%,用药间隔时间长达26.1+5.2h,Karnofsky(KPS)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嗜睡,少数者恶心、呕吐,不影响活动,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呈逐渐减轻或消失。结论:脑室内注射吗啡治疗癌性恶痛,操作简单,费用低、副作用少,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作为不适于常规三阶梯止痛治疗病人的首选镇痛方法。
| |
EII 004 | 艾迪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
宋国红 邸立军 聂军 刘淑俊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内科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功效。方法:将62例Ⅳ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化疗合用艾迪注射液,对照组30例单纯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肿瘤疗效、骨髓功能的变化及艾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化疗后骨髓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肿瘤疗效两组未显示显著性差异。结论:艾迪注射液是一个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用药。
| |
EII 005 | 艾迪恒速输注对中晚期癌症患者 |
田华琴 陈学彰 梁贵文 黄志庆 528000 佛山市中医院肿瘤科
目的:研究中药艾迪注射液对中晚期癌证患者CD3/HLA-DR、CD62P的影响。方法:给予中晚期癌证患者艾迪注射液50ml/日,24小时持续恒速输注,14天为一疗程。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治疗前后CD3/HLA-DR、CD62P的变化。结果:经艾迪注射液治疗后,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CD3+/HLA-DR+治疗前均值为5.38,治疗后均值为9.31,P<0.05; CD62P治疗前均值为3.59,治疗后均值为1.89,P<0.01;CD3+/HLA-DR- 、CD3-/HLA-DR+ 、CD3-/HLA-DR-治疗前后均值无统计学意义。CD3-/HLA-DR+、CD62P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中晚期癌证患者CD3+/HLA-DR+水平,并降低CD62P,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改善。因而我们认为艾迪注射液对中晚期癌证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理考虑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液粘度的协同关系。
| |
EII 006 | APA-BCCs镇痛微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
远丽芳 韩素红 王宏宇 冯威健 100054 北京市健宫医院肿瘤中心
目的:观察APA-BCCs镇痛微胶囊对多种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与临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伴有中、重度癌痛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岁58.7岁。肺癌5例,肝癌2例,食管癌1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1例 。经蛛网膜下腔植入给药:在无菌室按腰穿常规程序,局麻下在腰3~5椎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将APA-BCCs镇痛微胶囊盐水悬液1.25剂量,缓慢注入,注射后立即让病人采取10~15度左右的头低位,保持水平卧位6小时,观察生命体征30分钟,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使用APA-BCCs镇痛微胶囊前,疼痛强度评分为5.56±0.46,属中、重度疼痛。用药1天后开始下降,第9天达最高峰(疼痛强度评分0.94±0.92),之后虽有所上升,但较用药前仍有下降并有显著意义(p<0.05)。用药后疼痛缓解达CR的4例,其起效时间平均为1.7天,平均持续39天,达PR的5例,起效时间为1.5,平均持续35天。其中1例用药后第21天起效,达PR持续39天。镇痛的有效率为90%。用药后生活质量较用药前均有所改善,前4周和用药前比较差别显著(p<0.05),第5周改善不明显。KPS评改善,由药前的61分增加到84分以上,未发现严重的毒副反应。APA-BCCs微胶囊对中、重度疼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因它通过脊髓蛛网膜下腔作用于中枢神经,通过类似于微型生物泵的作用,故可达到长期镇痛目的。结论:APA-BCCs镇痛微胶囊具有镇痛效果明显,持续时间长,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