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复方对肺癌患者抑瘤抗转移作用的研究
肺瘤平Ⅱ号是我科根据多年经验研制出的防治肺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的新药,在几年的临床实验研究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1 临床研究
1.1一般资料 观察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0例),均为带瘤生存的肺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7例),女性7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3例),年龄在34-81岁之间,平均年龄57.8岁。治疗组:鳞癌Ⅲ期10例,Ⅳ期3例;腺癌Ⅲ期9例,Ⅳ期3例。对照组:鳞癌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1例;腺癌Ⅲ期3例,Ⅳ期1例。
1.2用药方法
1.2.1近期治疗观察 治疗组:肺瘤平Ⅱ号(浸膏)20g/次,1日2次,连用6周;对照组:化疗6周(方案略)。
1.2.2远期疗效观察 治疗组:肺瘤平Ⅱ号20g/次,1日2次,长期服用(1年内服药时间大于6个月);对照组1年内化疗2-3个疗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两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
1.3结果
1.3.1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用药后咳嗽,咳痰、胸闷、乏力等症状较疗前明显减轻,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因化疗使恶心、纳差、乏力症状明显加重,而治疗组无上述副作用,两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
1.3.2近期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的有效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10%,无明显差异(P>0.05);稳定率治疗组为80%(20/25),对照组为50%(5/10),有显著差异(P<0.05);进展率治疗组为20%(5/25),对照组为40%(4/10),也有显著差异(P<0.05)。
1.3.3 血象与肝肾功能变化 血象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10例中有5例治疗后白细胞低于正常水平,3例血色素和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见表1。心、肝、肾功能变化:治疗组无变化,对照组2例肝功能异常,余无变化。
表 1 治 疗 后 血 象 变 化
组 别 N
WBC(/mm3)
Hb(g/dl)
PLT(109 /L)
>4000 <4000
>8 <8
>10 <10
治疗组 25 24 1* 25 0* 25 0*
对照组 10 5 5 7 3 7 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1.3.4远期疗效 1年生存情况:1年后进行随访,治疗组生存7例,占28%;对照组生存1例,占1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转移情况:将部分在我院治疗死亡病人转移情况进行统计(未经尸检,根据临床转移脏器数目的资料分析),治疗组治疗前为2/13,死亡后为12/13,对照组治疗前为1/8,治疗后为15/8,治疗组的转移灶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2实验研究
2.1材料和方法
2.1.1抑瘤实验采用昆明种小鼠(中国中医研究院动物所)40只,Wistar大鼠(中国医学院动物所)40只,瘤株S180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提供,Walk256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引进,分别每只动物接种瘤细胞1×106/ml和1×108ml,接种于右前肢内侧,每只接种0.2ml。各行两批,每批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只),接种24h后,治疗组给药,浓度为每ml含药1g,小鼠0.4ml/只/d,共16天,大鼠2ml/只/d,共16天,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
2.1.2抗转移实验采用C57BL小鼠40只,Lewis肺癌瘤株,给予瘤细胞400万/只,足一次接种,24h后治疗组给药,生药浓度1g/ml,每天0.2ml/只,连用9天后处死,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处死后计算肺结节数。
2.1.3血液流变学用Wistar大鼠80只(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提供)予Walk256瘤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以瘤细胞浓度为1×108ml左肩胛下接种,0.15ml/只,随即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只,于6、11、16天各处死10只,另两组(各10只)作未接种之对照。治疗组接种24h后给药1g/ml×2ml/只/d,灌胃,共16天,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用HAAKERV100/CV100型旋转式粘度计,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生产之DXC-400型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和ACL200型凝血测定仪测定。
2.2结果
2.2.1抑瘤实验证实肺瘤平Ⅱ号对S180瘤株和Walk256瘤株均有较好的抑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3。
表2 S180昆明种小鼠抑瘤率
分 组
动物数(只)
瘤重 (g)
抑瘤率
始
末
(x ± s)
(%)
第一批 治疗 对照 第二批 治疗 对照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65±0.31* 3.13±0.42 2.11±0.34* 3.19±0.41
47.3 33.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Walk 256 抑瘤率
分 组
动物数(只)
瘤重 (g)
抑瘤率
始
末
(x ± s)
(%)
第一批 第二批
治疗 对照 治疗 对照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30.9±5.2* 47.7±6.3 32.8±9.4* 56.6±12.3
35.2 42.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抗转移实验结果证实高、中、低三个计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示了较好的抑制Lewis肺癌被动肺转移作用(P<0.01,P<0.01,P<0.05)见表4。
表4 抑制 Lewis 肺癌被动肺转移
给药天数
剂量
N
肺重 (g) (x ± s)
结节数 (x ± s)
抑转移率 (%)
9
对照
10
295±40
42±10.7
9 2.5
10
180±21
25.4±8.5
39.7*
9
5.0
10
175±15
19.1±5.6
54.6**
9
7.5
10
194±31
15.1±4.5
64.1**
注: *p<0.05 **p<0.01
2.2.3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全血粘度9S-1为9.03±1.95,150S-1为4.44±0.68,治疗组9S-1为5.88±0.97.150S-1为3.33±0.41,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可比性(P<0.01,P<0.05);红细胞压积对照组为.41.5±3.32,治疗组为32.5±4.84,两组差异显著(P<0.01);纤维蛋白原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加显著(475±103.73,360±43.67),P<0.01;红细胞变形功能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0.51±0.25,3.81±2.36)P<0.01。
3讨论
肺癌多因热毒犯肺、痰瘀、血凝而致,气阴两伤,聚而成积[1-2]。本方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法则组方而成。通过35例临床观察,显示出该药有改善症状、抑制瘤体、减少转移、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实验研究从抑瘤率和抗转移方面为临床疗效提供了可靠数据,并通过血液流变学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它的机理在于活血化瘀药可改变全血粘度减少转移,并通过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促进抗癌中药和免疫活性细胞进入瘤体达抗癌和提高免疫机制作用[3-5]。由此可见中医中药在肺癌治疗上的作用是肯定的,它的优点在于祛邪而不伤正,加用活血化瘀药又能达到防转移作用[6-8]。
目前晚期患者的妥善用药和术后病人如何治疗才能达到减少复发转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药复方肺瘤平Ⅱ号是以黄芪、西洋参等益气扶正,以重楼、白花舌蛇草等解毒抗癌,以桃仁、三七等活血化瘀,共同组方达到的综合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同时也为中药在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方面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朴秉奎,唐文秀,张宗歧,等,肺瘤平膏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32(4):21
2 李树奇,肺瘤平Ⅱ号对荷瘤大鼠血液流变学调节作用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基础理论研究特集,1995,249
3 刘振义,刘勇,山龙露峰丸治疗肺癌12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5,27(8):38
4 李佩文,张代钊,郝迎旭,等,平肺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09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6,36(2):87
5 万嘉钟,中药云肺二号片治疗肺癌80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7(3):22
6 李桂武,张志尧,聂卫,等,中药宁肺片治疗及预防小鼠自发性肺腺癌(LA795)的实验研究,中国肿瘤临床,1994,21(9):688
7许玲,刘嘉湘,抑肺抗癌饮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8):486
8 倪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58
肺瘤平Ⅱ号是我科根据多年经验研制出的防治肺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的新药,在几年的临床实验研究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1 临床研究
1.1一般资料 观察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0例),均为带瘤生存的肺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7例),女性7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3例),年龄在34-81岁之间,平均年龄57.8岁。治疗组:鳞癌Ⅲ期10例,Ⅳ期3例;腺癌Ⅲ期9例,Ⅳ期3例。对照组:鳞癌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1例;腺癌Ⅲ期3例,Ⅳ期1例。
1.2用药方法
1.2.1近期治疗观察 治疗组:肺瘤平Ⅱ号(浸膏)20g/次,1日2次,连用6周;对照组:化疗6周(方案略)。
1.2.2远期疗效观察 治疗组:肺瘤平Ⅱ号20g/次,1日2次,长期服用(1年内服药时间大于6个月);对照组1年内化疗2-3个疗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两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
1.3结果
1.3.1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用药后咳嗽,咳痰、胸闷、乏力等症状较疗前明显减轻,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因化疗使恶心、纳差、乏力症状明显加重,而治疗组无上述副作用,两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
1.3.2近期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的有效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10%,无明显差异(P>0.05);稳定率治疗组为80%(20/25),对照组为50%(5/10),有显著差异(P<0.05);进展率治疗组为20%(5/25),对照组为40%(4/10),也有显著差异(P<0.05)。
1.3.3 血象与肝肾功能变化 血象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10例中有5例治疗后白细胞低于正常水平,3例血色素和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见表1。心、肝、肾功能变化:治疗组无变化,对照组2例肝功能异常,余无变化。
表 1 治 疗 后 血 象 变 化
组 别 N
WBC(/mm3)
Hb(g/dl)
PLT(109 /L)
>4000 <4000
>8 <8
>10 <10
治疗组 25 24 1* 25 0* 25 0*
对照组 10 5 5 7 3 7 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1.3.4远期疗效 1年生存情况:1年后进行随访,治疗组生存7例,占28%;对照组生存1例,占1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转移情况:将部分在我院治疗死亡病人转移情况进行统计(未经尸检,根据临床转移脏器数目的资料分析),治疗组治疗前为2/13,死亡后为12/13,对照组治疗前为1/8,治疗后为15/8,治疗组的转移灶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2实验研究
2.1材料和方法
2.1.1抑瘤实验采用昆明种小鼠(中国中医研究院动物所)40只,Wistar大鼠(中国医学院动物所)40只,瘤株S180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提供,Walk256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引进,分别每只动物接种瘤细胞1×106/ml和1×108ml,接种于右前肢内侧,每只接种0.2ml。各行两批,每批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只),接种24h后,治疗组给药,浓度为每ml含药1g,小鼠0.4ml/只/d,共16天,大鼠2ml/只/d,共16天,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
2.1.2抗转移实验采用C57BL小鼠40只,Lewis肺癌瘤株,给予瘤细胞400万/只,足一次接种,24h后治疗组给药,生药浓度1g/ml,每天0.2ml/只,连用9天后处死,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处死后计算肺结节数。
2.1.3血液流变学用Wistar大鼠80只(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提供)予Walk256瘤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以瘤细胞浓度为1×108ml左肩胛下接种,0.15ml/只,随即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只,于6、11、16天各处死10只,另两组(各10只)作未接种之对照。治疗组接种24h后给药1g/ml×2ml/只/d,灌胃,共16天,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用HAAKERV100/CV100型旋转式粘度计,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生产之DXC-400型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和ACL200型凝血测定仪测定。
2.2结果
2.2.1抑瘤实验证实肺瘤平Ⅱ号对S180瘤株和Walk256瘤株均有较好的抑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3。
表2 S180昆明种小鼠抑瘤率
分 组
动物数(只)
瘤重 (g)
抑瘤率
始
末
(x ± s)
(%)
第一批 治疗 对照 第二批 治疗 对照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65±0.31* 3.13±0.42 2.11±0.34* 3.19±0.41
47.3 33.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Walk 256 抑瘤率
分 组
动物数(只)
瘤重 (g)
抑瘤率
始
末
(x ± s)
(%)
第一批 第二批
治疗 对照 治疗 对照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30.9±5.2* 47.7±6.3 32.8±9.4* 56.6±12.3
35.2 42.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抗转移实验结果证实高、中、低三个计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示了较好的抑制Lewis肺癌被动肺转移作用(P<0.01,P<0.01,P<0.05)见表4。
表4 抑制 Lewis 肺癌被动肺转移
给药天数
剂量
N
肺重 (g) (x ± s)
结节数 (x ± s)
抑转移率 (%)
9
对照
10
295±40
42±10.7
9 2.5
10
180±21
25.4±8.5
39.7*
9
5.0
10
175±15
19.1±5.6
54.6**
9
7.5
10
194±31
15.1±4.5
64.1**
注: *p<0.05 **p<0.01
2.2.3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全血粘度9S-1为9.03±1.95,150S-1为4.44±0.68,治疗组9S-1为5.88±0.97.150S-1为3.33±0.41,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可比性(P<0.01,P<0.05);红细胞压积对照组为.41.5±3.32,治疗组为32.5±4.84,两组差异显著(P<0.01);纤维蛋白原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加显著(475±103.73,360±43.67),P<0.01;红细胞变形功能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0.51±0.25,3.81±2.36)P<0.01。
3讨论
肺癌多因热毒犯肺、痰瘀、血凝而致,气阴两伤,聚而成积[1-2]。本方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法则组方而成。通过35例临床观察,显示出该药有改善症状、抑制瘤体、减少转移、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实验研究从抑瘤率和抗转移方面为临床疗效提供了可靠数据,并通过血液流变学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它的机理在于活血化瘀药可改变全血粘度减少转移,并通过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促进抗癌中药和免疫活性细胞进入瘤体达抗癌和提高免疫机制作用[3-5]。由此可见中医中药在肺癌治疗上的作用是肯定的,它的优点在于祛邪而不伤正,加用活血化瘀药又能达到防转移作用[6-8]。
目前晚期患者的妥善用药和术后病人如何治疗才能达到减少复发转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药复方肺瘤平Ⅱ号是以黄芪、西洋参等益气扶正,以重楼、白花舌蛇草等解毒抗癌,以桃仁、三七等活血化瘀,共同组方达到的综合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同时也为中药在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方面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朴秉奎,唐文秀,张宗歧,等,肺瘤平膏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32(4):21
2 李树奇,肺瘤平Ⅱ号对荷瘤大鼠血液流变学调节作用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基础理论研究特集,1995,249
3 刘振义,刘勇,山龙露峰丸治疗肺癌12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5,27(8):38
4 李佩文,张代钊,郝迎旭,等,平肺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09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6,36(2):87
5 万嘉钟,中药云肺二号片治疗肺癌80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7(3):22
6 李桂武,张志尧,聂卫,等,中药宁肺片治疗及预防小鼠自发性肺腺癌(LA795)的实验研究,中国肿瘤临床,1994,21(9):688
7许玲,刘嘉湘,抑肺抗癌饮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8):486
8 倪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