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
朴炳奎
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提高,它已成为了目前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癌在多数发达国家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上海、北京等城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种癌症的首位。吸烟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吸烟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吸烟者明显增加,预计发病率和死亡率继续上升。
目前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仍基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由于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患者出现的症状不典型或比较晚,医生或患者容易疏忽,治疗手段仍不十分满意,因此肺癌的疗效还很差。肺癌一经确诊大多已属晚期,晚期患者占80%左右,肺癌的手术率只在20-30%之间,总的5年生存率为10-15%。外科手术仍然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放射治疗的肿瘤全消率大约10-30%,但这些手段都是局部治疗。随着化学治疗的应用和发展,开发了一些有效药物和有效方案,使肺癌治疗的疗效有所提高,尤其是小细胞肺癌。但化疗仍存在肿瘤细胞耐药性,对正常组织及器官引起损伤等副作用问题,限制了它的作用。
在我国,中医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大量晚期肺癌患者,手术、放化疗后转移或复发的患者,由于手术、放疗和化疗的并发症或副作用等问题,大多数患者无不接受中医治疗。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明,中医药能够减轻肺癌患者的症状,减轻放疗和化疗副作用,使手术后患者康复,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在延缓肿瘤发展,延缓肿瘤复发和转移,因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都起了作用。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中医药在提高放疗和化疗的效果方面也有一定苗头。因此,肺癌治疗在强调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强调“三早”的同时,应该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是我国独有特色,而且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下面就近十几年对肺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
1.1中医治疗肺癌仍然坚持辩证论治,坚持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针,目前大多数学者以肺癌的病因,病机及症状体征的表现,去归类分型,虽总的原则相同,但其侧重面不同而分型有所不同。现将有代表性的辩证分型列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以期达到统一。
① 张代钊方案:肺阴虚型,肺脾两虚型,肺肾两虚型,瘀毒型,气血双虚型[1]
② 刘嘉湘方案:阴虚内热型,气血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气滞血瘀型[2]
③ 郁仁存方案:阴虚热毒型,痰湿蕴肺型,气滞血瘀型,肺肾两虚型[3]
④ 潘继明方案:肺热阴虚型,痰湿蕴肺型,血瘀热毒型[4]
⑤ 邵梦扬方案: 脾肺两虚型,肺热阴虚型,肺燥伤络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5]
⑥ 朴炳奎方案:肺气不足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瘀阻型[6]
以上不外乎虚实、脾肺肾、痰湿、气滞、血瘀及热毒,如何把分型更客观化,达到实用,有效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2 中医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近年来有所报告,这些都有较大量的病例,进行对照观察,由于所选病例不同等原因,疗效的差异较大,下面列出的有关资料,对今后临床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7]拟定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肺瘤平膏,于1987年2月至1990年10月观察治疗195例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并与化疗药物治疗的144例做了对照比较。结果肺瘤平膏对晚期肺癌患者有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而且对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病灶具有延缓发展的作用。肺瘤平膏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量的增加比化疗组缓慢,血沉变化比较稳定。中药组平均生存期为12.5个月, 中位生存期9.5个月,单用化疗组平均生存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6.0个月。
上海龙华医院[8]于1983年-1990年以滋阴生津,益气温阳治疗304例晚期原
发性肺腺癌,证明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晚期肺腺癌中药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417天,化疗组为265天, 中药组治疗后1年、2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4%、36.72%、
31.86%、24.22%;化疗组治疗后1年、2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6.67%、26.79%、24.56%、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能缓解、稳定病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9],将10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化疗加中药,B组单用化疗,两组所用化疗方案大致相同。A组所用中药遵循辩证用药。结果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1%和35.2%(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9.4%和66.7%(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56.3%和15.8%(P<0.05);在观察期内已死亡的患者中,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9个月。结果提示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以上生存期的延长可能与中医药的疗效相关,但中药与化疗结合未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湖南中医研究院[10]用中药与化疗对比中晚期原发性肺鳞癌80例,分两组各40例。中药组用肺复方(百合,熟地,生地,玄参,当归,麦冬,白芍,沙参,桑皮,黄芩,臭牡丹,蚤休,白花蛇舌草),化疗组采用MEV方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和化疗组相比,一年生存者分别为57.5%(23例)和27.5%(11例),中位生存期前者为420天, 后者为240天(P<0.05).
王羲明[11]用扶正养阴汤加减(生熟地,天麦冬,生黄芪,党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升麻),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50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8%,4%。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12]从1985年-1993年期间收治已失去手术机会,不能放疗或化疗的肺癌患者90例,以化痰软坚,益气养阴等法治疗,兼用转移因子及干扰素,2年生存率达40%,1年生存率为55%。
林洪生等[13]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61例晚期癌合并胸水患者,稳定率74.74%。对中到大量胸水患者分二组,一组采用每周抽胸水1次,注入药物,同时口服中药;另一组不抽胸水,口服葶苈大枣泻肺汤辩证加味,结果不抽胸水的治疗效果与抽胸水相同,全部患者用中药后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平均生存期为12、17个月。
1.3 近年来中医,中西医治疗肺癌的研究,临床与基础相结合,以患者为对象,进一
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尤其对自由基和血瘀证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
张培彤[14]等试图以中医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自由基生物医学的原理从分子和亚分子水平去说明以“扶正祛邪”的肺瘤平膏对肺癌患者的影响。结果肺瘤平伍用化疗,可使肺癌患者T-SOD(22.4±6.5)和MNnSOD(12.1±5.2)的活性提高,也对肺癌患者血清抗坏血酸自由基水平有提高作用,达2.5±0.9。认为其临床效果与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提高SOD活力,调节抗坏血酸自由基水平的能力有一定关系。
北京中医医院[15]通过对1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观察认为,这些患者都有血瘀证。而且在血瘀证的基础上常兼夹痰或痰热之证,气虚血瘀兼夹痰或痰热证的患者对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反应能力差,气虚血瘀,兼夹痰热的患者预后不良。同时发现气虚血瘀症患者纤维蛋白原,TXB2,6-K-PGF12等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值,患者纤溶酶活力低于正常值,T辅助细胞及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之比低于健康人,提示气虚血瘀证患者免疫功能低而且存在高凝现象。
李树奇[16]等观察了45例中晚期患者均有中医血瘀证,其血流变学及抗凝血酶Ⅲ也都有异常改变,处于血液高粘高凝状态。肺瘤平II号具有益气活血的中药如黄芪,三七等。他们把45例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以肺瘤平II号伍用化疗,对照组20例单纯化疗。结果该中药能改善肺癌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降低全血粘度,9S-1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150S-1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有下降。前者治疗前9.80±2.04,治疗后降至7.64±1.54(P<0.01),后者治疗前4.78±1.60,治疗后降至4.05±1.06(P<0.01)。同时本药增加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水平,即ATⅢ治疗前为53.42±17.92,治疗后升至79.42±28.82(P<0.01),同时改善肺癌患者的红细胞变形功能,即治疗前0.69±0.10,治疗后0.37±0.10(P<0.01),认为从而改善了微循环,使免疫活性细胞发挥抗癌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
在中医药治疗肺癌患者观察多项指标,提高指标的质量方面,比已往有所进展,如刘嘉湘等[8]中医药治疗中采用NK细胞活性,LA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产生IL-2能力,CD3+,CD4+,CD4+/CD8的比值,血清唾液酸,血清抑制含量等指标。
1.4 从中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新的制剂应用于治疗肺癌并有成果。王金万[17]报告应用
从抗癌中药温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活性成分,β-榄香烯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水129例,用时将0.5%榄香烯按200mg/m2的剂量先抽入针管内,尽量抽尽胸水后,将其注入胸膜腔内,然后嘱患者平卧,变换体位,以便药液与胸膜腔均匀接触。1周后患者行胸部X线和B超检查,如胸水增加,抽液后再按上述剂量重复给药1次。治疗后CR:18.9%,PR:55.1%,NC:26%,总有效率74%。此外治疗肺癌合并胸水也有口服葶苈大枣泻肺汤或外敷葶苈大枣泻肺膏剂的报告,有一定疗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8]应用10%鸦胆子油乳剂静脉治疗脑转移16例,初步看到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颅内压增高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瘫痪肢体功能有所恢复,生存期延长,16例中有4例病后生存期分别达到17,18,19,20个月。
1.5 对肺癌的证型研究,舌象的研究及其他中医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绩。
唐文秀等[19]对391例晚期原发性肺癌中医分型与疗效关系进行分析,气虚患者对化疗较为敏感,而痰湿郁阻型对化疗不敏感,二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在化疗后肿块明显增大的病例中气虚型比例最小,痰湿郁阻型与其他各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对60岁以上的肺癌100例进行分析,肺气虚生存率最高,依次为肺阴虚,气阴两虚,痰湿郁阻型,其中痰湿郁阻型最差,无1例生存1年以上者。
米逸颖[20]等观察了58例肺癌患者,分析肺癌中医辩证分型与血清硒的关系。发现血清硒含量多少反映了肺癌患者邪正消长,随正虚邪盛程度加重,血清硒含量递减,提示对判断肺癌的轻重,转归,予后有临床意义。
张论[21]对433例肺癌患者舌象与40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肺癌舌象有一定的特点,其中舌质带紫偏暗占80.1%(384例),舌苔厚腻占有70.6%(305例),舌下青筋显露86.4%,3项资料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李佩文等[22]对100例肺癌患者舌象进行观察,结果是肺癌患者以红舌(包括暗红舌,绛舌)为多(44%),次为淡红舌及紫舌;健康人对照组以淡红舌为多(73%)肺癌患者舌苔以薄黄为多(33%),次为腻苔,薄白苔,常和红舌同时出现,而对照组以薄白苔为主(73%)。肺癌分期与舌质,舌苔有密切关系,日期以淡红舌及薄白苔为主;中期以红舌(包括暗红及绛舌)为多,舌苔多薄黄;晚期则以紫舌和厚腻苔为多。
此外对肺癌节律性研究方面亦有一定进展。张宗歧[23]对166例原发性肺癌症状节律分析结果,咳嗽主要发生在寅时和夜间;体温高峰多发生在未时至戌时;咯血节律多发生在清晨寅卯两个时辰;胸痛、憋气,多以夜间为重。对49例原发性肺癌死亡节律观察结果;死亡时辰多在午后至夜半子时。
2实验研究
刘铭球氏[24]以中药黄芪注射液及扶正流浸膏对大鼠诱发性肺癌抑制作用进行实验研究。以MCA碘油溶液诱发大鼠肺癌过程中,用黄芪注射液与扶正流浸膏分别进行抑癌实验,发癌百分率黄芪组16.28%,扶正组36.96%,对照组51.52%,黄芪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扶正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癌例均为肺鳞癌,黄芪与对照组不同,其特点癌巢规整,核分裂相极少,核空化,明显角化,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有明显抑癌作用。
曾淑君氏[25]观察了云芝糖肽(PSP)对裸鼠人肺腺癌抗癌作用。以云芝糖肽1-2g.kg-1连续口服给药15-20天,对裸鼠人肺腺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70%,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未见有血液系统和体重方面的变化,放免法测定表明PSP不会引起血浆cAMP和cGMP水平的改变,提示其抗癌机制可能与环苷酸系统无关。
胡素坤[26]以赤芍801行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赤芍有效成分的同系物赤芍801对C57BL/6J小鼠Lewis肺癌和B16黑色素瘤的局部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的凝血酶原时间,说明赤芍801可能是通过改善荷瘤小鼠血液凝固状态和血小板功能而实现其抗肿瘤血行转移作用,而且赤芍801与抗癌药CTX使用时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总之,不论是复方或单药提取的,均从不同角度的实验研究证明中药具有延长生存期,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瘤体积,减少转移灶,直接抑制瘤细胞的分裂及增效作用。
韩明权[27]等运用流式细胞仪对临床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有效复方进行了拆方研究,通过观察太子参等24味药物作用后人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指数,脱氧核糖核酸(DNA)指数,蛋白质指数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的变化等指标,部分揭示了临床有效复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同时发现其中对增殖指数抑制率在20%以上的4味药中,有3味是扶正药(绞股蓝,北沙参,人参)提示我们用扶正法治疗肿瘤并不一定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补”,一些补益药亦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即“祛邪”。并发现24味单味药中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周期作用点各不相同的一些药物,进而可以根据实验结果重组有效复方运用于临床,或根据中西药物各自特点,与化疗药物有机结合,可望能更有效地阻滞癌细胞增殖。
李树奇[28]以肺癌有效方对荷瘤大鼠血液流变学调节作用做了研究,本研究采用肺瘤平II号对荷Walker256瘤株的Wistar大鼠进行治疗,分别于荷瘤第6天,11天和16天观察治疗组,荷瘤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抑瘤率。结果荷瘤后第6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荷瘤11天,16天,治疗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好转,抑瘤率为35.2%。对照组16天时有80%见皮下出血,治疗组无皮下出血者。
张培彤对肺瘤平膏对酶和非酶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用ESR的方法检测了中药复方“肺瘤平膏”水溶液对酶和非酶体系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肺瘤平膏”水溶液能较强地清除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O2—),药液的浓度越高,其清除能力越强。加热可以提高药液的能力,透析后的药液显示出了最好的清除效应,说明小分子物质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试图从自由基理论的角度说明具有扶正抗癌中药复方的部分作用机理。
3讨论
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能肺癌患者,确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也有进展。中医药在治疗肺癌中要发挥他的优势,一定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癌除小细胞肺癌之外,非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敏感性均较差。而中药究竟如何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减轻其毒副作用方面研究还不够。尤其是复方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生物活性表现多样化,给机理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因为中药的直接抗癌作用较弱,很难象化疗药物一样在癌细胞中形成多个损伤,但能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因此,中西药合用的机理可能有别于西药使用的作用机理,加强中西药合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可能在癌症治疗学上产生新的突破。
随着日前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有别于传统的抗癌机制,从多方面抑制癌细胞的研究不断突破。中药抗癌机制可以从癌细胞凋亡,分化诱导,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等多方面
的阐释,有望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张代钊编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第1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48—49
[2]徐昌文,等主编,肺癌,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90—195
[3]郁仁存编著,中医肿瘤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6—222
[4]潘继明编著,癌的扶正培本治疗,第1版,福州,福建科学出版社,1989;229—243
[5]邵梦扬主编,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内科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228—245
[6]朴炳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国肿瘤,1995;4(5):4
[7]朴炳奎等,肺瘤平膏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32(4):21
[8]刘嘉湘,滋阴生津、益气温阴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前瞻性研究,见;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86—91
[9]李金瀚中医药与化疗结合治疗肺癌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36
[10]潘明继,等,肺复方与化疗对照治疗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鳞癌80例报道,中国医药学报,1990;(3):19
[11]王羲明,扶正养阴治疗支气管肺癌,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2):87
[12]王坤,王俊,中医药治疗肺癌90例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4;(2):12
[13]林洪生,61例晚期肺癌合并胸水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抗癌中草药学术会议资料汇编,1987:87
[14]张培彤,肺瘤平,扶正防癌饮对肿瘤患者血清内SOD和自由基水平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2;14(6):468
[15]王笑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虚血瘀证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北京:北京
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25
[16]李树奇,肺瘤平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5;1(2):84
[17]王金万,等,榄香烯乳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试用结果,中华肿瘤杂志,1996;18(6):464
[18]苏守元,等,10%鸦胆子油乳剂静脉治疗肺癌脑转移16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2):86
[19]唐文秀,等,391例晚期原发性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关系初探,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5;1(5):281
[20]米逸颖等,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
朴炳奎
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提高,它已成为了目前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癌在多数发达国家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上海、北京等城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种癌症的首位。吸烟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吸烟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吸烟者明显增加,预计发病率和死亡率继续上升。
目前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仍基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由于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患者出现的症状不典型或比较晚,医生或患者容易疏忽,治疗手段仍不十分满意,因此肺癌的疗效还很差。肺癌一经确诊大多已属晚期,晚期患者占80%左右,肺癌的手术率只在20-30%之间,总的5年生存率为10-15%。外科手术仍然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放射治疗的肿瘤全消率大约10-30%,但这些手段都是局部治疗。随着化学治疗的应用和发展,开发了一些有效药物和有效方案,使肺癌治疗的疗效有所提高,尤其是小细胞肺癌。但化疗仍存在肿瘤细胞耐药性,对正常组织及器官引起损伤等副作用问题,限制了它的作用。
在我国,中医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大量晚期肺癌患者,手术、放化疗后转移或复发的患者,由于手术、放疗和化疗的并发症或副作用等问题,大多数患者无不接受中医治疗。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明,中医药能够减轻肺癌患者的症状,减轻放疗和化疗副作用,使手术后患者康复,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在延缓肿瘤发展,延缓肿瘤复发和转移,因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都起了作用。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中医药在提高放疗和化疗的效果方面也有一定苗头。因此,肺癌治疗在强调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强调“三早”的同时,应该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是我国独有特色,而且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下面就近十几年对肺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
1.1中医治疗肺癌仍然坚持辩证论治,坚持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针,目前大多数学者以肺癌的病因,病机及症状体征的表现,去归类分型,虽总的原则相同,但其侧重面不同而分型有所不同。现将有代表性的辩证分型列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以期达到统一。
① 张代钊方案:肺阴虚型,肺脾两虚型,肺肾两虚型,瘀毒型,气血双虚型[1]
② 刘嘉湘方案:阴虚内热型,气血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气滞血瘀型[2]
③ 郁仁存方案:阴虚热毒型,痰湿蕴肺型,气滞血瘀型,肺肾两虚型[3]
④ 潘继明方案:肺热阴虚型,痰湿蕴肺型,血瘀热毒型[4]
⑤ 邵梦扬方案: 脾肺两虚型,肺热阴虚型,肺燥伤络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5]
⑥ 朴炳奎方案:肺气不足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瘀阻型[6]
以上不外乎虚实、脾肺肾、痰湿、气滞、血瘀及热毒,如何把分型更客观化,达到实用,有效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2 中医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近年来有所报告,这些都有较大量的病例,进行对照观察,由于所选病例不同等原因,疗效的差异较大,下面列出的有关资料,对今后临床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7]拟定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肺瘤平膏,于1987年2月至1990年10月观察治疗195例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并与化疗药物治疗的144例做了对照比较。结果肺瘤平膏对晚期肺癌患者有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而且对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病灶具有延缓发展的作用。肺瘤平膏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量的增加比化疗组缓慢,血沉变化比较稳定。中药组平均生存期为12.5个月, 中位生存期9.5个月,单用化疗组平均生存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6.0个月。
上海龙华医院[8]于1983年-1990年以滋阴生津,益气温阳治疗304例晚期原
发性肺腺癌,证明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晚期肺腺癌中药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417天,化疗组为265天, 中药组治疗后1年、2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4%、36.72%、
31.86%、24.22%;化疗组治疗后1年、2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6.67%、26.79%、24.56%、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能缓解、稳定病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9],将10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化疗加中药,B组单用化疗,两组所用化疗方案大致相同。A组所用中药遵循辩证用药。结果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1%和35.2%(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9.4%和66.7%(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56.3%和15.8%(P<0.05);在观察期内已死亡的患者中,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9个月。结果提示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以上生存期的延长可能与中医药的疗效相关,但中药与化疗结合未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湖南中医研究院[10]用中药与化疗对比中晚期原发性肺鳞癌80例,分两组各40例。中药组用肺复方(百合,熟地,生地,玄参,当归,麦冬,白芍,沙参,桑皮,黄芩,臭牡丹,蚤休,白花蛇舌草),化疗组采用MEV方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和化疗组相比,一年生存者分别为57.5%(23例)和27.5%(11例),中位生存期前者为420天, 后者为240天(P<0.05).
王羲明[11]用扶正养阴汤加减(生熟地,天麦冬,生黄芪,党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升麻),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50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8%,4%。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12]从1985年-1993年期间收治已失去手术机会,不能放疗或化疗的肺癌患者90例,以化痰软坚,益气养阴等法治疗,兼用转移因子及干扰素,2年生存率达40%,1年生存率为55%。
林洪生等[13]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61例晚期癌合并胸水患者,稳定率74.74%。对中到大量胸水患者分二组,一组采用每周抽胸水1次,注入药物,同时口服中药;另一组不抽胸水,口服葶苈大枣泻肺汤辩证加味,结果不抽胸水的治疗效果与抽胸水相同,全部患者用中药后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平均生存期为12、17个月。
1.3 近年来中医,中西医治疗肺癌的研究,临床与基础相结合,以患者为对象,进一
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尤其对自由基和血瘀证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
张培彤[14]等试图以中医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自由基生物医学的原理从分子和亚分子水平去说明以“扶正祛邪”的肺瘤平膏对肺癌患者的影响。结果肺瘤平伍用化疗,可使肺癌患者T-SOD(22.4±6.5)和MNnSOD(12.1±5.2)的活性提高,也对肺癌患者血清抗坏血酸自由基水平有提高作用,达2.5±0.9。认为其临床效果与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提高SOD活力,调节抗坏血酸自由基水平的能力有一定关系。
北京中医医院[15]通过对1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观察认为,这些患者都有血瘀证。而且在血瘀证的基础上常兼夹痰或痰热之证,气虚血瘀兼夹痰或痰热证的患者对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反应能力差,气虚血瘀,兼夹痰热的患者预后不良。同时发现气虚血瘀症患者纤维蛋白原,TXB2,6-K-PGF12等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值,患者纤溶酶活力低于正常值,T辅助细胞及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之比低于健康人,提示气虚血瘀证患者免疫功能低而且存在高凝现象。
李树奇[16]等观察了45例中晚期患者均有中医血瘀证,其血流变学及抗凝血酶Ⅲ也都有异常改变,处于血液高粘高凝状态。肺瘤平II号具有益气活血的中药如黄芪,三七等。他们把45例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以肺瘤平II号伍用化疗,对照组20例单纯化疗。结果该中药能改善肺癌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降低全血粘度,9S-1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150S-1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有下降。前者治疗前9.80±2.04,治疗后降至7.64±1.54(P<0.01),后者治疗前4.78±1.60,治疗后降至4.05±1.06(P<0.01)。同时本药增加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水平,即ATⅢ治疗前为53.42±17.92,治疗后升至79.42±28.82(P<0.01),同时改善肺癌患者的红细胞变形功能,即治疗前0.69±0.10,治疗后0.37±0.10(P<0.01),认为从而改善了微循环,使免疫活性细胞发挥抗癌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
在中医药治疗肺癌患者观察多项指标,提高指标的质量方面,比已往有所进展,如刘嘉湘等[8]中医药治疗中采用NK细胞活性,LA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产生IL-2能力,CD3+,CD4+,CD4+/CD8的比值,血清唾液酸,血清抑制含量等指标。
1.4 从中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新的制剂应用于治疗肺癌并有成果。王金万[17]报告应用
从抗癌中药温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活性成分,β-榄香烯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水129例,用时将0.5%榄香烯按200mg/m2的剂量先抽入针管内,尽量抽尽胸水后,将其注入胸膜腔内,然后嘱患者平卧,变换体位,以便药液与胸膜腔均匀接触。1周后患者行胸部X线和B超检查,如胸水增加,抽液后再按上述剂量重复给药1次。治疗后CR:18.9%,PR:55.1%,NC:26%,总有效率74%。此外治疗肺癌合并胸水也有口服葶苈大枣泻肺汤或外敷葶苈大枣泻肺膏剂的报告,有一定疗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8]应用10%鸦胆子油乳剂静脉治疗脑转移16例,初步看到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颅内压增高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瘫痪肢体功能有所恢复,生存期延长,16例中有4例病后生存期分别达到17,18,19,20个月。
1.5 对肺癌的证型研究,舌象的研究及其他中医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绩。
唐文秀等[19]对391例晚期原发性肺癌中医分型与疗效关系进行分析,气虚患者对化疗较为敏感,而痰湿郁阻型对化疗不敏感,二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在化疗后肿块明显增大的病例中气虚型比例最小,痰湿郁阻型与其他各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对60岁以上的肺癌100例进行分析,肺气虚生存率最高,依次为肺阴虚,气阴两虚,痰湿郁阻型,其中痰湿郁阻型最差,无1例生存1年以上者。
米逸颖[20]等观察了58例肺癌患者,分析肺癌中医辩证分型与血清硒的关系。发现血清硒含量多少反映了肺癌患者邪正消长,随正虚邪盛程度加重,血清硒含量递减,提示对判断肺癌的轻重,转归,予后有临床意义。
张论[21]对433例肺癌患者舌象与40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肺癌舌象有一定的特点,其中舌质带紫偏暗占80.1%(384例),舌苔厚腻占有70.6%(305例),舌下青筋显露86.4%,3项资料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李佩文等[22]对100例肺癌患者舌象进行观察,结果是肺癌患者以红舌(包括暗红舌,绛舌)为多(44%),次为淡红舌及紫舌;健康人对照组以淡红舌为多(73%)肺癌患者舌苔以薄黄为多(33%),次为腻苔,薄白苔,常和红舌同时出现,而对照组以薄白苔为主(73%)。肺癌分期与舌质,舌苔有密切关系,日期以淡红舌及薄白苔为主;中期以红舌(包括暗红及绛舌)为多,舌苔多薄黄;晚期则以紫舌和厚腻苔为多。
此外对肺癌节律性研究方面亦有一定进展。张宗歧[23]对166例原发性肺癌症状节律分析结果,咳嗽主要发生在寅时和夜间;体温高峰多发生在未时至戌时;咯血节律多发生在清晨寅卯两个时辰;胸痛、憋气,多以夜间为重。对49例原发性肺癌死亡节律观察结果;死亡时辰多在午后至夜半子时。
2实验研究
刘铭球氏[24]以中药黄芪注射液及扶正流浸膏对大鼠诱发性肺癌抑制作用进行实验研究。以MCA碘油溶液诱发大鼠肺癌过程中,用黄芪注射液与扶正流浸膏分别进行抑癌实验,发癌百分率黄芪组16.28%,扶正组36.96%,对照组51.52%,黄芪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扶正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癌例均为肺鳞癌,黄芪与对照组不同,其特点癌巢规整,核分裂相极少,核空化,明显角化,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有明显抑癌作用。
曾淑君氏[25]观察了云芝糖肽(PSP)对裸鼠人肺腺癌抗癌作用。以云芝糖肽1-2g.kg-1连续口服给药15-20天,对裸鼠人肺腺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70%,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未见有血液系统和体重方面的变化,放免法测定表明PSP不会引起血浆cAMP和cGMP水平的改变,提示其抗癌机制可能与环苷酸系统无关。
胡素坤[26]以赤芍801行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赤芍有效成分的同系物赤芍801对C57BL/6J小鼠Lewis肺癌和B16黑色素瘤的局部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的凝血酶原时间,说明赤芍801可能是通过改善荷瘤小鼠血液凝固状态和血小板功能而实现其抗肿瘤血行转移作用,而且赤芍801与抗癌药CTX使用时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总之,不论是复方或单药提取的,均从不同角度的实验研究证明中药具有延长生存期,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瘤体积,减少转移灶,直接抑制瘤细胞的分裂及增效作用。
韩明权[27]等运用流式细胞仪对临床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有效复方进行了拆方研究,通过观察太子参等24味药物作用后人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指数,脱氧核糖核酸(DNA)指数,蛋白质指数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的变化等指标,部分揭示了临床有效复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同时发现其中对增殖指数抑制率在20%以上的4味药中,有3味是扶正药(绞股蓝,北沙参,人参)提示我们用扶正法治疗肿瘤并不一定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补”,一些补益药亦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即“祛邪”。并发现24味单味药中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周期作用点各不相同的一些药物,进而可以根据实验结果重组有效复方运用于临床,或根据中西药物各自特点,与化疗药物有机结合,可望能更有效地阻滞癌细胞增殖。
李树奇[28]以肺癌有效方对荷瘤大鼠血液流变学调节作用做了研究,本研究采用肺瘤平II号对荷Walker256瘤株的Wistar大鼠进行治疗,分别于荷瘤第6天,11天和16天观察治疗组,荷瘤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抑瘤率。结果荷瘤后第6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荷瘤11天,16天,治疗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好转,抑瘤率为35.2%。对照组16天时有80%见皮下出血,治疗组无皮下出血者。
张培彤对肺瘤平膏对酶和非酶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用ESR的方法检测了中药复方“肺瘤平膏”水溶液对酶和非酶体系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肺瘤平膏”水溶液能较强地清除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O2—),药液的浓度越高,其清除能力越强。加热可以提高药液的能力,透析后的药液显示出了最好的清除效应,说明小分子物质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试图从自由基理论的角度说明具有扶正抗癌中药复方的部分作用机理。
3讨论
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能肺癌患者,确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也有进展。中医药在治疗肺癌中要发挥他的优势,一定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癌除小细胞肺癌之外,非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敏感性均较差。而中药究竟如何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减轻其毒副作用方面研究还不够。尤其是复方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生物活性表现多样化,给机理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因为中药的直接抗癌作用较弱,很难象化疗药物一样在癌细胞中形成多个损伤,但能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因此,中西药合用的机理可能有别于西药使用的作用机理,加强中西药合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可能在癌症治疗学上产生新的突破。
随着日前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有别于传统的抗癌机制,从多方面抑制癌细胞的研究不断突破。中药抗癌机制可以从癌细胞凋亡,分化诱导,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等多方面
的阐释,有望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张代钊编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第1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48—49
[2]徐昌文,等主编,肺癌,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90—195
[3]郁仁存编著,中医肿瘤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6—222
[4]潘继明编著,癌的扶正培本治疗,第1版,福州,福建科学出版社,1989;229—243
[5]邵梦扬主编,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内科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228—245
[6]朴炳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国肿瘤,1995;4(5):4
[7]朴炳奎等,肺瘤平膏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32(4):21
[8]刘嘉湘,滋阴生津、益气温阴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前瞻性研究,见;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86—91
[9]李金瀚中医药与化疗结合治疗肺癌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36
[10]潘明继,等,肺复方与化疗对照治疗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鳞癌80例报道,中国医药学报,1990;(3):19
[11]王羲明,扶正养阴治疗支气管肺癌,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2):87
[12]王坤,王俊,中医药治疗肺癌90例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4;(2):12
[13]林洪生,61例晚期肺癌合并胸水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抗癌中草药学术会议资料汇编,1987:87
[14]张培彤,肺瘤平,扶正防癌饮对肿瘤患者血清内SOD和自由基水平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2;14(6):468
[15]王笑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虚血瘀证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北京:北京
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25
[16]李树奇,肺瘤平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酶Ⅲ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5;1(2):84
[17]王金万,等,榄香烯乳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试用结果,中华肿瘤杂志,1996;18(6):464
[18]苏守元,等,10%鸦胆子油乳剂静脉治疗肺癌脑转移16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2):86
[19]唐文秀,等,391例晚期原发性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关系初探,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5;1(5):281
[20]米逸颖等,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