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唇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中医学属"茧唇"范畴。《外科正宗》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唇癌的病因与脾胃功能失调,年老体弱,正气虚衰及外邪
唇癌常由脾胃积热壅盛或肝郁化火,灼津炼痰,毒热痰火结聚所致
(1)中药治疗
1)脾胃实热型。
主证:唇部肿核坚硬疼痛,或有溃疡,或干燥皱裂,灼热疼痛
治法:通腑泻热,解毒散结。
方药:凉膈散(《和剂局方》)加减。生大黄12g,生山栀9g
口渴甚者加石斛、天花粉、生石膏;五心烦热者加知母、玄参
分析:方中生地、丹皮、山栀、连翘、黄芩、生甘草凉血清热解毒
2)阴虚火旺型。
主证:口唇溃烂、痛如火燎,色紫暗,时流恶臭血水,日轻夜重
治法:滋阴降火,解毒泄浊。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生地15g
黄连6g,白花蛇舌草30g,猪苓12g。
口唇干燥者加麦冬、石斛;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分析:唇癌日久,热盛灼津耗液而致阴虚火旺,方中知柏地黄丸滋阴
(2)外治法
1)五虎膏:番鳖240g,川蜈蚣30g,天花粉90g
用法:使用前先用甘草水将瘤面冲洗干净,拭干,用本膏涂敷肿瘤表
2)蟾酥饼:蟾酥(酒化)6g,轻粉1.5g,麝香3g,枯矾3g,寒水石(煅)3g,制乳香3g,制没药3g
用法:上药各为末,先将蜗牛研烂,加入赡酥及其他药末捣匀
3)蛋黄油:熟蛋黄3~5枚。
用法:煮熟鸡蛋去白,用蛋黄3~5枚,放入锅内,用文火熬煎
4)珍珠散:药物:硼砂、雄精、川连、儿茶、人中白、冰片
用法:适量吹患处。
5)皮癌净。
药物:红砒、指甲、头发、大枣(去核)、碱发白面。
用法:研末直接敷于肿瘤疮面,或调成膏状涂抹患处
6)密陀僧散。
药物:密陀僧6g,五倍子6g,甘草6g,黄柏皮60g。
用法:前3味药共研细末,涂黄柏皮上,炙干,刮片贴于患处。
7)信枣散。
药物:信石粉3g,红枣(去核)3枚。
用法:将信石粉装入去核红枣内,入恒温箱中烤干,研末
8)乌梅煎。
药物:枳实15g,乌梅(去核)15g,甘草(灸、锉)7.5g,童便若干。
用法:上药共研末为散,每次9g,力口童便150ml,煎3
9)紫归油。
药物:紫草45g,当归45g。
用法:2药入芝麻油中熬,去渣出火气装瓶,用棉签蘸药少许
10)柏薇糊剂。
药物:黄柏末60g,野蕃薇根60g。
用法:黄柏末以野蕃薇根捣汁调匀,涂患处。
(3)单方验方
1)梅花点舌丹(每丸0.15g)。
用法:每次3丸,舌下含化,徐徐咽之。
2)农吉利注射液(每支2ml)。
用法:肌肉注射,每次4ml,每日1~2次。1~2个月为1疗程
3)农吉利片(每片0.3g)。
用法:每次2~3片,每日3次,口服。
4)当归六黄汤。
药物:当归6g,熟地黄6g,生地黄6g,黄芪6g,黄连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5)牛黄醒消丸。
用法:每次1.5g,每日2次,吞服。
(4)药膳疗法
唇癌患者一般均采用放疗,手术或低温治疗,有些辅以化疗
1)药物组成:胡萝卜1500g,苹果1个,橘子半个,蜂蜜酌量
用法:上述3味切碎,酌加冷开水一起压榨取汁。饮服。
2)药物组成:梗米100g,菱角粉30~50g。
用法:先用粳米洗净,烧粥,待米煮至半熟后,调入菱角粉30
3)药物组成:银耳10g,冰糖50g。
用法:将洗净发泡好的银耳放入杯中加清水,隔水蒸20分钟
4)药物组成:三七10g,香菇15~30g,雌鸡300g
用法:将三七切成薄片,香菇洗净温水泡发,鸡杀后去内脏
5)药物组成:银耳15g,鸽蛋15个,鸡汤、羌荽叶、火腿末
用法:银耳用温水泡发后,洗净置碗中备用。取15个小酒盅
6)药物组成:胡萝卜250g,猪肝120g,姜、食盐
用法:胡萝卜切片,加水煮熟。猪肝切片后下,待猪肝熟时加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