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肿瘤咨询在线论坛  (http://www.chinaonco.net/dvbbs/index.asp)
--  『 中医中药 』  (http://www.chinaonco.net/dvbbs/list.asp?boardid=21)
----  漫谈中药的性状与功用  (http://www.chinaonco.net/dvbbs/dispbbs.asp?boardid=21&id=14419)

--  作者:web
--  发布时间:2007-2-10 7:35:50
--  漫谈中药的性状与功用
漫谈中药的性状与功用

【阅读】                作者:        秦 林日期:2001/10/10  

--------------------------------------------------------------------------------


       中药性状是指视之可见、嗅之可闻、触之可及、尝之可得的中药的客观特性,包括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以及入药部位等。中医各家历来十分重视认药、辨药,明代临床家、药学家李时珍就是其代表之一。由于中药多数属于天然药物,认识药物的性状不仅关系到药物的真伪鉴别,更直接影响药物功效、应用的学习与理解,尤其是药物的临床疗效。
我校周凤梧教授等前辈们,在中药教学过程中也极为重视辨识标本以及采药、种药和抓药等教学实践活动。但近年来的客观条件限制,教学手段变得过于单一,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更不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挥和培养。
一、中药性状与中药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学的理论核心,是阐释中药功用的主要依据。因此要了解药物性状与功用的关系,首先要谈其与中药性能的关系。一般来讲,中药的性能与中药性状是有一定联系的。
如中药性能之一五味即是口尝而得知,与中药的客观性状有关。古人有"入口则知味"之说。早在先秦时期,《周礼》就有言:"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以之解释药物的功效,成为中药学重要的理论之一。
又如药物的升降浮沉理论,反映药物的作用趋势,在调整脏腑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其性能的产生与药物滋味以及药物的质地轻重等客观性状有密切的关系。如认为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根茎、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李时珍也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
就归经而言,中医学认为其形成主要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但早在  《内经》中,根据五行理论,就有五味、五色入五脏之说。而现在看来,仍有其一定的意义。比如清热药中有清肺胃气分药、清脾胃湿热药以及清心肝血分药等,其主要代表药物的颜色也有相应的变化,如由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的白色或黄白色,到黄芩、黄连、黄柏的黄色,直至变为丹皮、赤芍、生地黄、玄参的红色或黑褐色。补阴药中也有补肺胃之阴、脾胃之阴以及肝肾之阴的药物,其药材颜色也由沙参、麦冬、玉竹的白色或黄白色,变为石斛、黄精的黄色,乃至枸杞子、女贞子、熟地黄、墨旱莲的红色或黑褐色。通过观察药物颜色,既了解同类药物颜色变化与性能归经的关系,又看到不同药物的颜色与归经的相似变化。加深了对这些药物的性能归经的理解,增强了记忆。综上所述,中药的客观性状与中药的性能有一定的关系。
二、中药性状与中药的特殊功用
虽然,中药性状与中药性能有关,但是,二者仍有很大的区别。其一,某些药物的特殊功用,很难用性能解释,而相反却能通过性状得到理解,换句话讲,就是药物的某些特殊性状产生特殊的功用。其二,中药的功效是中药多种性能综合而成,不仅如此,某些药物的特殊功用,还需要融合药物的质地润燥、坚软以及用药部位等多种客观性状因素。因此,经常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并借助现代仪器延长我们的视觉、触觉以及嗅觉等,对于掌握认识各种中药功用的共性尤其是各性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举例说明之。
1、药物的某些特殊性状产生特殊的功用。
如具有明目作用、常用于眼科疾患的药物有石决明、决明子、珍珠母、珍珠、青葙子、磁石、蝉衣、枸杞子、女贞子、石斛、羚羊角等。就其明目作用来讲,与四气五味无直接关系,而主要与它们本身的不同程度的光泽度有关,而且光泽度越好,明目作用越强。如青葙子又名草决明,决明子、石决明又有"千里光"之称,均为明目要药。
具有息风止痉作用,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病证的药物,属于调理肝脏功能的一类重要药物,其作用的形成与性能无关,古人有"虫类搜风"之说。我们在仔细观察了药物的形状后,产生了这样一种联想,认为其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它们的特殊结构有关。首先看一看羚羊角,本品呈三向弯曲的长圆锥形,光润如玉,半透明,下部有10-20个突起的环节。从力学原理角度来看,这种结构是有利于抗风的,当遇到强风时,可以分散风力,而不致被强风折断。
牛黄为牛的胆结石,外观呈球形或三角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这种结构很难与息风止痉作用相联系,再加上其它多种药理作用,牛黄是最难背诵和理解的药物之一。然而,我们观察其断面,便会发现牛黄有明显的环状层纹,而这正是它息风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呈球形的牛黄最为明显。
素有"治风神药"之称的天麻,异名"定风草",外形多呈扁椭圆形或扁长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具若干小点组成的环节。有经验的老药工,将其作为辨别真假天麻的依据之一?quot;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茎基鹦哥嘴,底部疤痕似脐圆"。而没有点状环纹的天麻,就没有息风止痉等作用。尤其有趣的是,本品无根无叶却有花,长圆形的块茎在土里生长。由于它没有吸取养料的根须,也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又喜生长于密林深处,千百年来,它的奇特的繁殖方式,始终是一个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奥秘终于被揭开了。原来,它是靠食蜜环菌而生存的。科学家发现,蜜环菌是一种在菌柄的上部带有白色菌环的真菌。它好吃懒做,侵略成性,是寄生性真菌,专门破坏森林。天麻是森林的保护神,它以食蜜环菌为生。临床研究发现,蜜环菌本身就能治疗癫痫、腰腿疼痛等。蜜环菌还是一种能发光的真菌,临床可预防视力减退,夜盲。还有一种真菌与蜜环菌十分相似,唯独没有菌环,称之?quot;假蜜环菌",它也就没有以上作用。
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白花蛇等,更是具有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明显的环纹或环节。现代药理证实上述诸药均有镇静、抗惊厥作用。而药物本身的这种特殊结构也为"虫类搜风"理论提供一些客观依据。防风、羌活、蝉衣、拳参、蚤休、天南星、禹白附等祛风、息风定惊药也有此种结构。另外,部分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也同样如此。如野山参、远志等,虽不属于矿石类的重镇安神药和植物种子类的养心安神药。但二药却是带有明显而细密环纹的安神药。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药物的镇静,抗惊厥作用与其特殊的物质结构有关。
通过细致观察药物的特殊性状,可以让我们展开阐释药物特殊功用的想象力。如"五一"节期间,中医基础学院2000级文献班杨伟同学,利用假期上山采药。他带回一种沙参就与北沙参明显不同,北沙参为长圆椎形,表面黄白色,质硬脆而润,有点状突起,手摩刺手。杨伟同学采集的沙参为南沙参,表面黄棕色,质软疏松,不易折断,表面环纹紧密。《内经》所?quot;主血气惊气",《日华子本草》所言之"止惊烦,益心肺",以及现代临床用于肺心病心悸,气促,口唇舌质发绀等,可能与南沙参有镇静作用有关。
2、中药的某些功用,是中药的性能和性状多种因素融合形成。
认识药物功效需要四性合参。而有些药物的特殊功用还要融合药物的性状因素,这也是中药较难把握的原因之一。
如前面所讲的明目药,均可用于眼科疾患,但具体应用还须结合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性能。蝉衣甘寒质轻,多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决明子甘苦味咸,性质凉润,既清泻肝火,又兼益阴,虚实目疾,均可应用。青葙子苦寒清降,常用于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息风药物的应用同样如此。
又如性质寒凉,具有解毒作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等。就解毒这一功效和应用来讲,它们也是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其原因,也常与药物的性能和性状多种因素有关。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和黄柏等,均可用于热毒或火毒病证,包括全身性热毒证、局部性热毒证以及全身伴局部的热毒证。即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言之病毒、细菌感染的病症。现代药理认为,诸药均有抗菌、抗病毒、抗感染作用。不同的是,金银花、连翘等主用于局部性热毒证,有"疮家圣药"之称,此类药物寒凉质轻,长于升散,既能清热解毒抗感染,又可散郁结,消痈肿。五味消毒饮为其代表方剂之一;黄芩、黄连、黄柏之类,多用于全身性热毒证,如温热病,火毒内盛,高热神昏谵语。此类药物苦寒质重,善于沉降,既能清热解毒抗感染,又可清泄火热。黄连解毒汤为其代表方,而其散郁结,消痈肿之功却不及前者。
再如,玄参主要有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作用。然而,其应用却不是以 功效就能概括的。本品苦甘而咸,属于变色植物,由采挖时的白色或黄白色,反复堆晒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既可入肺胃经,又能归肾经。应用表现为上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喉肿痛,下可用于脱疽;外可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内能治疗温邪入营,神昏谵语。为通内达外,彻上彻下之品。
学习中药的基本要求是掌握药物功用的共性和个性,而对药物的性能和客观性状了解的越多,就越容易把握。合理应用中药的共性与个性,是中医治病的优势和特色,是提高临床效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