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可 来自:安徽省
|
我父亲55岁。曾于1995年底因尿血,经B超查出膀胱左下部占位。在淮南矿工二院经开放性手术做肿瘤切除,病理检查为粘膜层腺性肿瘤,术后做丝裂霉素灌注,并逐渐康复。至2001年2月,又产生尿频,尿急现象,随后出现血尿。经彩超及膀胱镜检查,膀胱左下部及后部有部分膀胱壁增厚。于5月底经电烙术治疗,标本送蚌埠医学院检查,但由于细胞组织挤压太甚,细胞变形严重,所以虽考虑为炎症性病发,但移行细胞癌难以完全排除。术后并进行38次每次两个部位的放疗。放疗结束,进行12次,每周一次8次,每月一次4次的丝裂霉素灌注。在灌注期间感觉右下肢肿胀,随后下腹耻骨两侧出现两条索状皮肤肿大,又出现阴囊及包皮的皮肤水肿,使行动产生障碍,且有小便失禁现象。2002年一月三日经CT检查,原电烧处已恢复,但在膀胱右前壁11点钟部位有一约15毫米的的高密度结节灶。3月12日经彩超检查,膀胱部分前后壁及右侧壁壁厚不规则8-11毫米,表面不规则,未见血流信号,有18毫米腹水。各种检查均显示盆腔内未见明显淋巴结增大。4月4日CT报告:盆腔平扫,TOP定位:前列腺大小形状正常,左侧具一小点状高密度影,膀胱冲盈欠佳,前外壁明显增厚不规则,腔内密度增高未见肿块.膀胱精事三角存在.盆腔内及两侧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
4月18日超声波检查:肝脏不肿大外形规则内会声欠均匀血管文理清晰,未见占位灶,腹水最大液平42毫米.膀胱冲盈欠佳,轮廓欠清晰,壁厚3-9毫米,内膜面不光滑,膀胱体近底部右前壁见12-11毫米底回声数个,融合在一起突向膀胱腔内,边界欠清晰,内血流信号不明显,膀胱后方见大片气体及肠管回声,未探及明显固定形态的包快,,盆腔积液最大深度18毫米,盆腔气体多,双侧髁血管显示欠清晰,右侧髁血管见17毫米,以下低回声团数个,散在分布边界欠清晰,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左侧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现在已于5月初进行全身化疗,药物是紫杉醇,并坚持服用双克.化疗后感觉很好.现在全身肿胀消失,小便由原来每一小时一次延长倒近三小时一次.5月6日超声波检查1,右侧胸腔探及少量积液最大深度1厘米左右,2左侧胸腔未探积极液,3平卧位腹腔见少量积液最大深度1.2毫米. 现在我们想请教张医生我父亲下一步的最佳资料方案,是该继续进行化疗保留膀胱还是作膀胱切除手术?各有何优缺点,急盼您的回复 .如蒙赐教,我及家人均不胜感激。
张医生回复于: 2002-5-30
13:11:21 膀胱移行上皮癌是化疗敏感药物,属于可以治愈的肿瘤之一,我们强烈反对膀胱全切除,因为我们看见许多外院手术切除后的病人生活质量太低:生不如死,得不赏失,而我们许多病人非手术治疗:化疗,介入,灌注后,近十年健康生活如常人! 我们也不建议放疗,许多后遗症:如水肿等,比肿瘤本身还要痛苦,还难处理。 本例病情虽重,前期治疗复杂,但以我们的治疗原则仍建议不宜全切除手术,而以化疗,介入,灌注治疗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