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转移瘤 |
|
中文名:心脏转移瘤,英文名:metastatictumorofheart, 别名:心脏转移性肿瘤。心脏转移性肿瘤是指全身恶性肿瘤经各种途径转移至心脏并在此生长所形成的肿瘤1893年由Heketoen首次报道。与肝、肺或脑相比,肿瘤转移到心脏的概率较少,临床表现也常不明显但其意义尚关系到它们能酷似更常见的心脏疾病及有时因心脏转移的原因而致命。
心脏转移瘤-流行病学:由于心脏转移瘤生前诊断率<10%,多在尸检中发现,故其发生率各家报道甚为悬殊。1968年Fine报道恶性肿瘤心脏转移率为2%~20%国内报道为7.4%~13%近年来随着放疗化疗和支持疗法的加强肿瘤病人的寿命延长恶性肿瘤心脏转移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1992年,Leonard对1029例恶性肿瘤尸检发现,10.7%的肿瘤病人有心脏转移。 心脏转移瘤-病因:所有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心脏转移。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其他较常见的依次是乳腺癌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等。最易发生心脏转移的肿瘤是黑色素瘤,最常见的细胞类型是腺癌。近年由于艾滋病的发病率的升高艾滋病所致的淋巴瘤和Kaposi肉瘤的心脏转移亦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的原发病有: 1.急性白血病RobertsWC等报道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心肌白血病浸 润率为37%浸润各心腔的心壁心包及心包下的脂肪组织白血病的沉积,几乎都呈灶性,常位于心内膜内。其浸润常伴有出血但也有不同于这两种局部情况者。在许多病人这些浸润和(或)出血不产生可辨认的症状或体征。心肌白血病细胞浸润的程度和心电图改变似有联系。 2.黑素瘤GlancyDL等报道,转移性肿瘤中黑素瘤累及心脏的发生率最高。心脏转移中,转移到心肌者比心外膜者多,这提示转移到心脏是通过血路途径。 3.淋巴瘤恶性淋巴瘤的转移,据McDonnellp等报道在各种肿瘤转移到心脏或外周的心包膜中,约占9%。淋巴瘤累及心脏的临床表现,一般是非特异性的,或在病人活着时不足以识别肿瘤侵犯心脏远较临床怀疑的广泛。PerryMC发现累及心脏有三种类型:心包膜心外膜-外膜以及弥散的间质-血管周围。认为这三种类型分别与直接蔓延通过心脏淋巴路的逆流以及血路扩散相关。 4.肺癌或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累及心脏是通过直接扩散或通过淋巴路的逆流转移,到心脏和心包膜后一途径可能导致多个小结节的转移灶;而直接蔓延通常是一个部位的侵入BurnettRC等认为血路转移仍是最常见的途径。 5.肾上腺样瘤肾上腺样瘤因有时扩散到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甚或右心室而著称。ChohJH等认为积极的手术方法可能获得成功的切除。 心脏转移瘤-发病机制:
1.肿瘤转移的途径 (1)直接浸润:多为胸壁、肺及纵隔肿瘤主要侵犯心包,也可累及心肌。 2.肿瘤转移部位 (1)心包转移:最常见占34%,转移到心包可导致心包渗液心包填塞或缩窄性心包炎。 (2)心肌转移:占21%,心外肿瘤转移到右心房,可相似于心房黏 液瘤和累及三尖瓣许多种类的肿瘤如肉瘤淋巴瘤,Wilms’肿瘤(维尔姆斯瘤)、肾上腺样瘤、睾丸癌以及嗜铬细胞瘤等心脏转移都可产生这些表现继发于转移癌的右心室梗阻可发生右室流出道梗阻而伴有气短,以及由于右心室过度负荷而猝死在一些病人转移的损害是由孤立性病灶引起,可使诊断更为困难Calaroney等报道,转移性肿瘤左心房受累,也可产生间歇性瓣膜梗阻与心房黏液瘤相似;或破碎后引起动脉栓塞。转移到左心室腔内可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Hanley曾通过取心内肿瘤组织做活组织检查做出诊断。 (3)心内膜转移:占5%,心外肿瘤转移直接到心内膜或心瓣膜表面极少见,可能与这些组织血管较少有关。典型的病例累及心内膜的表现酷似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Perry报道诸如来自肾睾丸肝、肺或甲状腺等癌肿转移到的心内膜瘤栓,可产生血流动力学梗阻,心脏杂音以及体循环栓塞。 (4)心包及心肌同时受累:占40%,心脏的各房室均可受累。 心脏转移瘤-临床表现:心脏转移肿瘤的发病年龄为2.5~58岁,21~40岁占77.7%,男女发病比为2.7∶1本病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依原发肿瘤的部位类型及心脏转移的部位范围而异。常见的表现有: 1.充血性心力衰竭只有肿瘤在心脏广泛浸润时才出现且呈顽固性和难治性。 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肌梗死和心脏破裂等并发症。 心脏转移瘤-诊断:该病生前诊断率较低。已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如出现下列情况可考虑肿瘤心脏转移的可能: 1.与原发性心脏肿瘤相鉴别后者发病率极低仅为前者的1/20发病年龄较小,以良性心脏黏液瘤多见无心外恶性肿瘤病灶是主要的鉴别依据。 心包积液细胞学和心肌活检对诊断转移性心脏肿瘤有一定价值。 其它辅助检查:1.心电图无心肌缺血的病人一旦出现缺血性ST-T改变,诊断肿瘤心脏转移的特异性达96%,且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心室肥大。 心脏转移瘤-治疗:由于心脏转移肿瘤是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扩散的结果属于疾病的晚期阶段,此时病因治疗常无实际意义。大多数病例给予支持治疗对症处理以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 心力衰竭仍可使用洋地黄、利尿及扩血管药物,但疗效差或病情易反复。增加洋地黄用量有加大中毒的危险 心脏转移瘤-预后及预防预后: 转移性心脏肿瘤总体预后不良,常于临床诊断作出前即死于原发病及其并发症但积极合理地处理好原发病灶和心脏转移病灶,并辅于其他治疗,也有存活数年的病例报道。 预防: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原发肿瘤是预防心脏转移瘤的关键。 |
![]() |